項羽戰(zhàn)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曠世英雄的千古傳奇,刀光劍影的政治較量,軍事天才的凄美愛情,英雄末路的悲愴選擇
殉情美人,非亡國女色
在歷史的記載和常人的印象中,項羽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是,人們都忽略了項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項羽的重情,莫過于對虞姬了。
項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載?!妒酚洝り愗┫嗍兰摇份d: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為什么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睋?jù)“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項羽的妾。但經(jīng)常伴隨在項羽身邊的女人只有這位虞姬,史稱虞美人。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還在項羽身邊;項羽唱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據(jù)《楚漢春秋》所載,虞姬也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漢兵已經(jīng)攻占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之聲。大王的意氣已盡,我還活著干嗎?
今天的文學(xué)研究者都認(rèn)為虞姬這首和歌是偽作,因為楚漢戰(zhàn)爭時期不可能出現(xiàn)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但不論這首歌的真?zhèn)稳绾?,項羽行軍中一直帶著美人虞姬,垓下之圍時項羽也帶著虞姬,則可為明證。
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別姬。騅,是跟隨項羽轉(zhuǎn)戰(zhàn)南北的寶馬;虞,是項羽最寵愛的美女,一直追隨項羽,在項羽垓下突圍之后,虞可能自殺身亡。今天安徽靈璧縣城東十五里的宿泗公路旁有虞姬墓,墓碑橫額刻有“巾幗千秋”四字,兩旁對聯(lián)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dú)留青冢向黃昏。
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看:項羽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愛江山,他才南征北戰(zhàn),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這位虞美人對項羽的失敗是否負(fù)有責(zé)任呢?
中國歷史上歷來有女色亡國論。作為亡國禍?zhǔn)最H受指責(zé)的有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實際上,妹喜、妲己只不過是夏桀、商紂亡國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歷來原因頗多,無論如何不能讓一個女人去承擔(dān)更多的責(zé)任。
虞姬并不是導(dǎo)致項羽敗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愛虞姬,這是事實;反過來,虞美人也很愛西楚霸王。項羽尚未自殺,虞姬已經(jīng)自刎。
人們在歷數(shù)中國歷史上的“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虞姬,就是對虞姬與項羽關(guān)系的最好評價
霸王別姬,戰(zhàn)場敗情場勝
有人說: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
此言差矣!沒有霸王別姬,何來姬別霸王?
虞姬的結(jié)局史書無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邦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呂后還不鬧翻天?既然項羽兵敗自殺,虞姬又沒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么,虞姬為什么自殺?從她自身來說,第一,是為了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為牽掛她而打不好仗。從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來說,她不愿意拖累項羽。第二,避免落于敵手。劉邦是有名的貪財貪色之人,虞姬當(dāng)然不愿落入其手。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國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為了帝王而自殺。但是,虞美人很可能為項羽而自殺了。因此,項羽雖然在戰(zhàn)場上失敗了,但是,他在情場上沒有失敗。
話說回來,虞姬對項羽的失敗也不能說全無影響。
霸王別姬之時,正是“四面楚歌”之時。當(dāng)時劉邦還沒有完全占領(lǐng)楚地,為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劉邦搞了個“四面楚歌”,讓楚地士兵齊聲大唱楚歌,以示劉邦已經(jīng)完全占領(lǐng)了楚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項羽至少應(yīng)當(dāng)召開一個御前會議商議軍機(jī)大事,不知是此會未開,還是開了此會司馬遷沒有寫,反正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記載。不僅《史記》沒有,《漢書》也沒有。如果項羽此刻連御前會議都沒有開,卻還要與虞姬兒女情長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點(diǎn)為情所累了。
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項羽從未因為虞姬而荒廢軍國大事;虞姬也從未因自己得寵而爭權(quán)奪利。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寬嚴(yán)失度,未誅項伯惹后患
如果說項羽鐘愛虞姬是愛情,那么,項羽對項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種親情了。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dān)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制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此人屢屢?guī)椭鷦?,?dāng)在必誅之列??墒?,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jī)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hù)衛(wèi)劉邦,使范增、項莊刺殺劉邦的計劃未能實現(xiàn)。這兩件事前后關(guān)聯(lián),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nèi),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zhàn)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為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yán)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于在大戰(zhàn)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么嚴(yán)厲的懲罰。
我們可以拿項伯和范增作一個對比。范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項羽尊稱他為“亞父”。從年齡上看,鴻門宴時項羽二十七歲,范增已經(jīng)七十多歲。但是,滎陽會戰(zhàn)中陳平一施反間計,項羽馬上疏遠(yuǎn)范增,并逐步奪了他的權(quán)。范增其實并未通敵,真正通敵的是項羽的堂叔項伯??墒牵〝车捻棽⑽匆蛩揭姀埩际艿饺魏螒土P,沒有通敵的范增卻被項羽懷疑猜忌,憤而出走。
有人說: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顯得項羽沒有度量,沒有胸懷。項伯的話顯出了項羽的度量。這純粹是胡扯!項羽與劉邦在秦亡之后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劉、項兩大集團(tuán)的利害關(guān)系嚴(yán)重沖突。誰殺誰,怎么殺,都是枝節(jié),關(guān)鍵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