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歷史上秦始皇東巡的三個真實目的是什么
每個人做事都會帶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飯是為了生存,旅游是為了散心、增長知識,工作則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請的時候人往往會喪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廢。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為一統(tǒng)天下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個決定、頒布的每一個政令都帶有更深層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統(tǒng)大業(yè)之后,秦始皇在治理朝政時抽出了一定的時間,開啟東巡行程。那么秦始皇為什么要這樣做?秦始皇東巡目的究竟是什么?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開始東巡,總共花費了將近十年的時間,進行了大大小小五次東巡。秦始皇之所以展開這樣的巡視,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三個。
第一、秦始皇選擇東巡是為了彰顯大秦國的威儀,并對齊國地方余孽進行再一次的大清掃,從而達到鞏固皇權(quán)、加強統(tǒng)治的最終目的,當然秦始皇東巡同時也是為了安撫民心,順應(yīng)民意的一種行為。
第二、隨著年齡的增大,秦始皇越發(fā)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為了能夠永葆青春,成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皇東巡的最大目的便是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但終究一生,始皇的心愿最終還是落空,世間哪有長生不老之藥,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一種想法罷了。
第三、秦始皇通過海上東巡,大大提高了秦朝的航海水平,并且在多次的行程之中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增強了秦朝的軍事戰(zhàn)斗能力。
秦始皇東巡路線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是到成頭山。成頭山又名成山角,位于山東半島的最東邊。這里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是軍事要地也是旅游勝地。成山頭位于偏遠地段,距離當時的皇都有數(shù)千里,秦始皇東巡路線中為什么有成山?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之后,頒布車同軌的命令,將戰(zhàn)國時各國之間不同間距的車軌都統(tǒng)一規(guī)定為六尺。而且所有的交通路線都以咸陽為中心,這位秦始皇東巡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條件。
秦始皇東巡成頭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齊國被秦國滅了以后,秦始皇仍舊有戒心,于是仿堯舜巡視民間,宣揚自己的強威。其二是成頭山是秦國的東方極地,信奉天命的秦始皇在泰山封禪拜天后又去巡游東方極地。
秦始皇東巡路線中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據(jù)說昆崳山的山腳下住著一家兄弟黃氏。有一天,黃氏兩個兄弟把寫了字的樹皮與樹葉都搬出來曬。正巧遇到秦始皇的大部隊來到這里,兩兄弟驚恐萬分,看見官兵抱起樹皮就跑。秦始皇看這個地方古木參天,云霧繚繞,就在此步行??吹轿輧?nèi)沒有一個人,但是衣物糧食都在,就派人四處搜查。黃氏兄弟被找到之后,就被問及為何不抱衣物只抱樹葉樹皮。黃氏兄弟回答,衣服沒了可以織出來,糧食沒了可以種出來,但是寫滿詩文的樹皮樹葉要是丟了就再也沒有了。秦始皇弄清事情的緣由之后,稱贊其寫的文字優(yōu)美,是好詩文。秦始皇讓他們以后就在這里研習學問,于是黃氏人家在此過上了耕讀的生活。
秦始皇東巡影響
中國社會歷經(jīng)了春秋、戰(zhàn)國后,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等六國,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quán)的強大秦國。霸業(yè)既已成就,秦始皇便開始四處巡游,歷史上記載自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經(jīng)先后六次巡游,巡游的目的地不盡相同。那么秦始皇東巡影響有哪些,他的出行給秦朝的發(fā)展帶來了哪些變化?
秦始皇的六次巡游目的地都不一樣,除了第一次出游到達隴西外,其余的五次巡游都是沿海路出發(fā),一路東巡,到達關(guān)東齊地。秦始皇東巡是秦朝的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件,暫且不論秦始皇東巡的目的如何,但這一系列的東巡給秦朝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秦始皇東巡加強了秦朝的專制統(tǒng)治。眾所周知,齊國是戰(zhàn)國中除秦國外最強大的國家,在戰(zhàn)國時期常常與秦國爭斗。雖然秦始皇在一統(tǒng)中國的過程中將齊國消滅,但星星之火尚可以燎原,再加上齊國是最后一個被消滅的國家,秦始皇東巡來到齊地,主要是為了展示秦朝威儀,同時也是對懷有異心者的嚴厲警告。
第二、秦始皇東巡過程中整頓了各地的陋習,維護了社會秩序,懲罰了當?shù)貝喊裕饩攘瞬糠衷馐懿恍业陌傩?,達到了治國安邦的效果。
第三、秦始皇東巡過程中通過視察民情,修訂國家有關(guān)法令,從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