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么選李鴻章做接班人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是曾國藩的下一輩人。李鴻章是晚清難得的人才,他的能力從列國對他的評價中就能看出來。當(dāng)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而李鴻章更是被西方人稱呼為“東方的俾斯麥”。也就是說,李鴻章是世界人眼中的“鐵血首相”。
雖然,李也曾代替清政府簽訂了諸如《馬關(guān)條約》這樣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但那也是為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
2
至于李鴻章對當(dāng)時的大清及大清子民,也真是有實實在在功績的:參與太平天國運動、平剿捻軍,力挺洋務(wù)運動……
這樣強大耀眼的李鴻章,恰恰是曾國藩一手栽培與提攜出來的。當(dāng)年,由于李父與曾國藩同年登科,二人關(guān)系也算匪淺。
李父便讓自己的兒子李瀚章、李鴻章拜曾國藩為師。就這樣,李鴻章就成了曾氏門下的“年家子”。
3
從一開始,李鴻章放出“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的豪言,曾國藩就意識到這個小子不是等閑之輩。
不過,考慮到這可能是年輕人大放厥詞,曾國藩決定再觀察一陣子。反正,李鴻章每日讀書、吃住都是在曾府。
一段時間下來,曾國藩喜出望外:“這個少荃(李鴻章的號)才思敏捷、處事周全,目光與志向也都很遠大,是個成大事的孩子”。自此,曾國藩便將李鴻章列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
4
恩師看好,愛徒更是爭氣:在以學(xué)生的身份給曾國藩當(dāng)幕僚時,李鴻章便總是能想出好點子為老師排憂解難;隨師出征,李鴻章也是積極地出謀劃策。
后被任用為軍隊領(lǐng)導(dǎo),李鴻章更是成長速度驚人,很快便在與太平軍斗爭的過程中獨當(dāng)一面……這樣聰明又長臉的弟子,當(dāng)老師的又怎能不愛。當(dāng)然,老師的傳授與重用,也讓當(dāng)?shù)茏痈卸鞑槐M。
后來,曾國藩授意李鴻章以湘軍方式創(chuàng)立和炮制淮軍。對于淮軍建設(shè),曾國藩更是常常親自督導(dǎo),給了李鴻章最大的支持。
5
這次,李鴻章也沒讓老師失望,李的淮軍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助了湘軍很大的力。在曾國藩為避嫌主動削弱湘軍時,淮軍更成為曾國藩的最大退路和后援團。
得知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因為軍功問題與李鴻章有矛盾時,曾國藩更是沒少做弟弟的思想工作。
他說:“湘淮兩軍、曾李兩家必須聯(lián)為一氣”。到曾氏孫女嫁給李鴻章的侄子時,兩家也真正聯(lián)為了一氣。
6
終其一生,明里暗里,曾國藩都沒少保舉李鴻章,他向皇帝說李才大心細,足以保衛(wèi)一方。
而隨著李鴻章的日益強大,大到不但能幫著老師,還能罩著老師,曾國藩的接班人計劃也算是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