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漢高祖劉邦 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偉大政治家

2017-07-06 09:37:2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劉邦項羽爭天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大漢天子,最終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登基稱帝,而項羽于江邊自刎,那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楚漢之爭中,

劉邦項羽爭天下,一個西楚霸王,一個大漢天子,最終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登基稱帝,而項羽于江邊自刎,那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楚漢之爭中,到底誰是英雄呢?

劉邦,一介草民出生,早年是個吊兒郎當?shù)牧髅?,整日無所事事好酒近女色,如此一個無賴,為什么最后能得天下呢,若細細看來,他的勝利并不是無因可循的。

劉邦目光長遠,心胸寬大,深謀遠慮,能夠為了自己政治理想忍辱負重,能屈能伸以謀求長遠的計劃。劉邦具備領導才能,雖自身不懂兵法,但慧眼識英雄,情商高,懂得籠絡人心,能使人才為己所用。且劉邦善于洞悉社會環(huán)境,掌握百姓心理,對部下言而有信甚有威嚴?;蛟S正是因為劉邦是從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人,方才能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擇手段。但是劉邦晚期,為人多疑猜忌,將身邊功臣殘害誅殺,甚是令人心寒。

項羽,一代豪杰,有情有義,霸王風范盡顯,重兵在手,上陣殺敵無比驍勇,最終卻為何會敗給弱勢的劉邦,寧可自殺也不愿過江呢?

項羽出生于名門家庭中,較劉邦年輕二十幾歲,驍勇有余,而其智謀、情商卻遠不及劉邦。項羽優(yōu)秀卻也自負,太小看劉邦,固執(zhí)不愿聽信身邊謀士的意見,不肯斬草除根遂埋下禍害,最終將自己也套了進去。但他一身正氣,即便最終淪落四面楚歌的境地,與心愛的女人飲酒共度后,因無臉面見江東百姓,于是自刎于烏江。

論劉項二人誰是英雄,皆有正負面,但一個稱霸天下,一個名垂青史,哪一個稱不上英雄呢?

劉邦是個什么樣的人

眾所周知,劉邦作為漢王朝的開國帝,統(tǒng)一天下,是偉大的政治領袖,那么劉邦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俗話說得好,窮家孩子早當家,但是劉邦卻不一樣,他雖出生于貧寒家庭,卻不愛勞作,也不善生計,整日無所事事。家中有個會做生意的兄長,因此二人常被拿來作比較,家中長輩都不看好劉邦,他父親也常常斥責他不務正業(yè),但劉備卻毫不在意依舊我行我素,是個十足的二流子。那么這樣的一個人,最后又是怎樣一統(tǒng)天下的呢,這又不得不說起他的性格了。劉邦情商極高,懂得籠絡人心,他生性和善,愛交朋友,任泗水公期間,與官員們關系都不錯,人際圈廣泛,且樂于助人,大家都愿意與其為伍。

此外,劉邦具有一雙發(fā)現(xiàn)人才的慧眼,他選賢任能,能夠令眾人才各司其職,各揚所長,效忠于己為己所用,還懂得體恤民情,匯聚民心。此外,劉邦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深謀遠慮,目光長遠,能夠忍辱負重放長線釣大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能夠為此不擇手段去謀取。在楚漢之爭中,劉邦雖然軍事戰(zhàn)術(shù)上不如項羽,但就靠著比項羽多了幾分隱忍與謀劃,且幸得眾賢臣在危難關頭為自己出謀劃策,能夠僥幸從虎口逃脫最終反敗為勝一舉定天下。劉邦能夠稱霸與他的性格是有必然聯(lián)系的,他注定是個天生的領導者,有著極強的政治頭腦,且登基后所作的一切舉措,能夠令政治穩(wěn)固,社會繁榮,民心所向,實在是一代君王,一代英雄。

對劉邦的評價

劉邦,作為大漢王朝的建國君王,是漢民族歷史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對華夏文化起著奠基與開拓的作用,推進了社會的統(tǒng)一與發(fā)展。

然而劉邦有著一個十分復雜的人物形象,早年間他出生貧寒卻好吃懶做,不善謀事生計,整日如無賴般無所事事,游手好閑。但劉邦為人情商極高,脾氣性情溫和善良,樂于助人,且喜愛四處廣交朋友,胸懷寬廣豁達,行事仗義,有責任心,有領導者風范,有威信能令眾人臣服。劉邦能出生草民,最終立國稱王,不得不與他的深謀遠慮有關系。劉邦善于用人,善于籠絡人心,以威信使人忠于他為其效命。劉邦一雙慧眼,看人極準,懂得將每個人的才能在正確的領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且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懂得選賢舉能,并且能夠信任部下,懂得以最好的方式駕馭部下。

此外,劉邦具備極強的政治天分,懂得忍辱負重,目光長遠,能在危難之時不謀小利,放長線釣大魚,有遠大的政治抱負,懂得洞悉社會現(xiàn)狀、民心百態(tài),最終稱王稱霸固有其因。劉邦登基后,加強統(tǒng)一,穩(wěn)定統(tǒng)治,采取寬松的社會政策,減弱百姓的徭役負擔,發(fā)展文化、經(jīng)濟,營造了文雅、大度的社會風氣,改善邊境關系,促進了社會的強大,改善百姓生活,深得民心。但劉邦晚年為人多疑猜忌,誅殺了眾多當年打天下的功臣良將,令人心寒。劉邦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偉大政治家,其在歷史上的名望以及對后世的影響都是難以企及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