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傳位給朱允炆內幕 為何不傳給兒子
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帶領下,農(nóng)民起義軍最終推翻了元朝長達一百六十年的統(tǒng)治,創(chuàng)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為皇帝,成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稱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一個兒子,而是他的孫子朱允炆。那么歷史上關于朱允炆簡介如何,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成為大明朝第二位皇帝的?
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出生地是明朝的國都南京。朱標是朱元璋繼位后冊立的皇太子,備受朱元璋的器重和喜愛。朱標的第一個孩子少年早夭,令朱標十分傷心,次子朱允炆順理成章的成為朱標最為器重的兒子。公元1392年,朱標因病去世,皇太子之位空懸,朱元璋在傷心之余冊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成為皇權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朱允炆是一個性格極為溫和,外表看起來十分靦腆的文人,雖然一生懷有極為遠大的抱負,希望帶領大明朝進入更為輝煌的時代,但實際上卻因為長期養(yǎng)在深宮,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自然也就沒有什么軍事才能和國政經(jīng)驗。
雖然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但這并不能改變他那不幸的命運,建文帝在位時間僅為四年便被燕王朱棣給奪取皇位,最終落得生死不明的下場,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朱元璋為什么立朱允炆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為帝,大力推行改革,嚴打不正之風,各地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社會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史稱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后半生的時間里,他一直在尋找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那么朱元璋為什么立朱允炆為皇長孫,將皇位的繼承權跳過眾多的兒子們,直接傳給孫子呢?
朱元璋一生子女眾多,僅兒子就有二十六個,但是成才的卻不是很多。在朱元璋登基為帝之后,馬上冊立了十三歲的朱標為皇太子,為了讓朱標能夠勝任皇帝之位,朱元璋特地聘請了有名的宋濂為朱標的老師。但人有旦夕禍福,三十八歲的朱標因病去世,而朱標的長子更是早年夭折,只剩下次子朱允炆。
在父親朱標生病期間,朱允炆剛滿十四歲,但卻表現(xiàn)的極為孝順,日夜守護在父親的身邊,這種孝心深深感動了朱元璋,令久坐皇位的朱元璋又感受到了那久違的親情。朱標死后,朱元璋又再一次為了冊立繼承人而頭疼,在他諸多的兒子之中,四子燕王的整體素質是最為突出的,朱元璋也曾想過冊立燕王朱棣為繼承人,并為此詢問過翰林學士劉三吾,但劉三吾的回答卻令朱元璋改變了主意,劉三吾話語中堅決反對冊立朱棣為繼承人,大力支持立朱允炆為繼承人,認為朱允炆仁義忠厚,定能治理好國政。
朱元璋在心中進行了多方位的綜合權衡后,最終決定冊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為皇長孫,繼任自己的皇位。
朱允炆登基
從古至今,中國社會出現(xiàn)了許多宗謎案,有一些迷案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合理的解釋,其中明朝的第一懸案,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至今未明。六百多年前,年僅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登基為帝,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朱允炆的在位時間僅為四年,在短短的四年里朱允炆的政治作為都有哪些?朱允炆為何會下落不明,成為明朝的第一懸案?
朱允炆自1398年6月30日登基為帝,在位四年期間也曾勵精圖治,希望能夠將大明朝治理的更好,朱允炆登基侯的為政舉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改革法制,這是朱允炆登基后為明朝做出的最大貢獻。明朝開國以來,洪武帝朱元璋曾經(jīng)頒布了一部法典,這部法典被稱為《大明律》,是當時國家的法律準則。朱允炆未登基前,便認為《大明律》內有些懲罰太過于嚴厲,在他上臺之后第一件事便是著手修訂《大明律》,廢止那些過于嚴厲的條例,此舉為朱允炆贏來了仁帝的名聲。
第二、改革財政,一方面減輕某些地方苛重的賦稅,令地方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另外一方面限制佛、道二教所能免稅土地的數(shù)量。
第三、實行削藩的政策。為了保證中央集權,撥除有野心皇叔的勢力,在心腹大臣的建議下,建文帝決定削藩,也正是削藩令建文帝招致嚴重禍端。
燕王朱棣不滿朝廷的削藩令,于是發(fā)動了靖難之役,成功的攻占南京,在一場大火之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成為明朝的第一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