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西安事變中預(yù)感將被殺 曾留給宋美齡遺書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抵達西安,督促張學良和楊虎城率部“剿共”。11日晚,張、楊分別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高級將領(lǐng),宣布次日清晨扣留蔣介石,進行“兵諫”。
12日5時,東北軍到華清池捉拿蔣,蔣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后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后面,不久被活捉。同時,十七路軍扣留了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diào)元、衛(wèi)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邵元沖被槍殺。此即“西安事變”。
近代史學者楊奎松教授研究認為,張學良發(fā)動“西安事變”,其主要目的在于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東北軍離鄉(xiāng)背井,拖家?guī)Э?,都想回到故鄉(xiāng)。張學良明白,要打回東北,東北軍不足恃,蔣介石也靠不住,唯一可以指望的只有蘇聯(lián)。而欲聯(lián)合蘇聯(lián),張學良所能借用的渠道就是中共。
早在1936年初,東北軍即確立聯(lián)共抗日方向。4月9日,張學良赴延安與周恩來會談。1936年9月,中共與東北軍簽訂《抗日救國協(xié)定》。這種情況下,張學良怎么會接受蔣介石的命令去“剿共”呢?
“西安事變”發(fā)生之初,蔣介石不了解張、楊的真實動機,也不知道自己將受到什么樣的對待。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結(jié)束后,國民黨宣傳人員第一時間拍攝的蔣介石被捕地點,山崖上留下了國民黨軍政人員所書寫的“蔣委員長蒙難處”。
國民黨有一派人,力主討伐張學良,軍事解決。12月16日,國民黨中央已決定組織兵力,并任命了何應(yīng)欽為討逆軍總司令。中共方面也有人建議,審判并判處蔣介石死刑。國民黨和中共兩方面釋放的信號,都將蔣介石置于死亡的邊緣。
除了來自外界的死亡威脅,蔣介石也有自殺打算。蔣身為國家領(lǐng)袖,竟被下屬拘押,失去尊嚴和自由,心中的羞憤、屈辱感可想而知。他一度不吃不喝,并堅決拒絕和張學良談判。從九五之尊跌落為階下囚,他忍無可忍,決計自殺。12月13日,他在日記中自白:“生而辱,不如死而榮?!?/p>
此為事變發(fā)生現(xiàn)場的環(huán)境,蔣介石華清池行館的墻壁上,留下了槍戰(zhàn)的血跡。
內(nèi)在外在種種原因,促使蔣介石作了必死的準備。15日,蔣介石給宋美齡寫信,稱“兄決為國犧牲”。不過這封信被張學良扣留,未能發(fā)出。
20日,宋子文到西安,獲準與蔣介石會面。蔣介石當即寫下三封遺囑,對后事預(yù)作安排,交給宋子文帶出。
第一封遺囑寫給宋美齡:
賢妻愛鑒:
兄不自檢束,竟遭不測之禍,致令至愛憂傷,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負吾總理與吾父吾母一生之教養(yǎng),必以清白之身還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無負上帝神明而已。家事并無掛念,惟經(jīng)國與緯國兩兒皆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萬望至愛視如己出,以慰吾靈。經(jīng)兒遠離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緯兒至孝知義,其必能克盡孝道。彼于我遭難前一日尚來函,極欲為吾至愛盡其孝道也。彼現(xiàn)駐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館轉(zhuǎn)。甚望吾至愛能去電以慰之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中正
第二封寫給蔣經(jīng)國、蔣緯國(當時經(jīng)國在蘇聯(lián),緯國在德國):
又囑經(jīng)、緯兩兒:
我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甚望兩兒不愧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為我惟一之妻,如你們自認為我之子,則宋女士亦即為兩兒惟一之母。我死之后,無論何時,皆須以你母親宋女士之命是從,以慰吾靈。是屬。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民眾抬著蔣介石的畫像游行慶祝。
父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封為《告全國國民》:
中正不能為國自重,行居輕簡,以致反動派乘間煽惑所部構(gòu)陷生變。今事至此,上無以對黨國,下無以對人民,惟有一死以報黨國者報我人民,期無愧為革命黨員而已。我死之后,中華正氣乃得不死,則中華民族終有繼起復(fù)興之一日。此中正所能自信,故天君泰然,毫無所系念。惟望全國同胞對于中正平日所明告之信條:一、明禮義;二、知廉恥;三、負責任;四、守紀律,人人嚴守而實行之,則中正雖死猶生,中國雖危必安。勿望以中正個人之生死而有顧慮也。中華民國萬歲!中國國民黨萬歲!三民主義萬歲!國民政府萬歲!國民革命軍萬歲!
蔣中正
22日,宋美齡飛抵西安,蔣介石改變拒不談判的態(tài)度。次日,宋美齡與張學良楊、楊虎城展開談判,周恩來出席。蔣介石最終接受停止內(nèi)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