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貪官和珅大罪為何沒有株連九族?和珅倒臺的原因

2016-11-25 15:41:4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和珅是個大貪官,不僅如此,嘉慶帝掌握大權(quán)時,宣布了和珅二十條大罪,比如泄漏國家機密、目無君長、寡廉鮮恥、謊報軍情、專權(quán)擅權(quán)、貪污腐

和珅是個大貪官,不僅如此,嘉慶帝掌握大權(quán)時,宣布了和珅二十條大罪,比如泄漏國家機密、目無君長、寡廉鮮恥、謊報軍情、專權(quán)擅權(quán)、貪污腐化,尤其是家里居然所藏珍寶,內(nèi)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家內(nèi)銀兩及衣服等件,數(shù)逾千萬。且有夾墻藏金二萬六千余兩,私庫藏金六千余兩,地窖內(nèi)并有埋藏銀兩百余萬,附近通州、薊州地方,均有當鋪錢店,查計資本,又不下十余萬,以首輔大臣,下與小民爭利。這幾條大罪,個個都是殺頭的。不僅要殺頭,而且還要株連九族,清朝的刑罰很是嚴峻,看看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的文字獄,你就能知道其中的厲害,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能血流成河,何況這個為非作歹的和二。

那么和珅為何沒有株連九族,還能死有全尸?

其一,這是嘉慶帝的特殊恩典,和珅雖然犯下十惡不赦的大罪,但和珅是乾隆時期的權(quán)臣,曾經(jīng)鞍前馬后服侍過太上皇,不看僧面看佛面,對他斬盡殺絕,對剛剛崩逝的太上皇有些不尊重。

其二,和珅當年設下的巧計。和珅很聰明,又是朝廷重臣,就怕百密一疏,有人做他的活,于是給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帝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有了這個靠山,和免死金牌差不多,和珅可謂高人一籌。果真,當和珅犯事的時候,是十公主前來求的情,否則,和珅還真有可能死無全尸。

其三,和珅一家禍不單行,嘉慶剛即位那年七月七,和珅的小兒子死了,不幾天,和珅的弟弟何琳病逝,何琳生前曾任四川總督也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此時和珅家里很親近的人還真沒有幾個。和珅的老婆也死過多日了。

其四,為了大清江山的穩(wěn)定。打蛇打七寸,嘉慶的目的主要是對準和珅,和珅一死,嘉慶的目的就達到了。至于和珅的黨羽該分化的分化,該瓦解的瓦解,只要洗心革面,還有重新做人的機會。

想起和珅的絕筆詩:“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強高不見春。星辰環(huán)冷月,縲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余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笔前?,聰明如和珅以前雖然作威作福,此時在監(jiān)獄里也免不了痛心疾首后悔不迭,你說沒有和珅聰明的人是不更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相關(guān)新聞:和珅倒臺的原因 為何在乾隆駕崩后立即倒臺!

慶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和珅為何在乾隆駕崩后立即倒臺?

和珅步步高升之路——乾隆四十年(二十五歲),直(值)乾清門,擢御前侍衛(wèi),兼副都統(tǒng)。

次年(二十六歲),遂授戶部侍郎,命為軍機大臣,兼內(nèi)務府大臣,骎骎鄉(xiāng)用。又兼步軍統(tǒng)領,充崇文門稅務監(jiān)督,總理行營事務。

四十一年(二十六歲)正月,授戶部侍郎。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月,授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八月,調(diào)鑲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總管內(nèi)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

四十二年(二十七歲)六月,轉(zhuǎn)戶部左侍郎,并署吏部右侍郎。十一月,兼任步軍統(tǒng)領。

《和珅年表》

世界上,任何兩個人,包括夫妻、父子、君臣、親友等等,之所以能夠一拍即合,互相關(guān)愛,親密無間,或者聯(lián)手合作,配合默契,形同一人,肯定都有其雙方面的主客觀原因。凡是有這種特殊親密關(guān)系的人,都是“不正?!钡摹2蝗?,就是“正?!钡?,也就是“普通”的、不遠不近的關(guān)系了。兩方面只要缺少一方面的因素,這種親密的關(guān)系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中途失去一方面的某些因素,已經(jīng)形成的緊密關(guān)系,也會逐漸松懈,進而消失,甚至反目成仇。

縱觀乾隆皇帝與和珅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無疑屬于不正常。要解開他們兩人之間這種“不正常”關(guān)系之謎,就應該從他們雙方的主客觀因素入手。

首先確定一點:開始階段,和珅的態(tài)度是“主動迎合”,有展示自己、表現(xiàn)自己的因素。乾隆的態(tài)度是興之所至,“偶然垂顧”,事先并沒有想到要在侍衛(wèi)中間尋找、物色、提拔一名大臣。因此開始階段,一個比較主動,抱有希望;一個只是隨意應付,甚至僅僅只是為了打發(fā)空閑的時間。

現(xiàn)在咱們來看看乾隆皇帝與和珅兩人各自的優(yōu)缺點。這些優(yōu)缺點,對自己來說,就是主觀因素;對對方來說,就是客觀因素。他們兩個人能不能緊密地結(jié)合、親密地合作,就取決于雙方的主客觀因素。

乾隆和康熙,都是中國歷史上做皇帝時間最長的人:在位六十多年(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在位整整六十年,但是“禪位”后又當了三年有實權(quán)的太上皇)。在清代,他們又都是“開拓疆土”最為成功的人。乾隆比他爺爺更勝一籌的是:他不但推崇、發(fā)揚尚武精神,而且推崇、提倡文化修養(yǎng)。他不但精通漢文化,還精通蒙文、藏文甚至懂得維吾爾文;他會作詩,會寫正草隸篆四種字體,還特別善于欣賞、鑒定歷代書畫……可以說:他的確是一個文武全才的皇帝。盡管他喜歡女色,貪圖享受,但是他不像明代的君主那樣,因為愛好女色而荒廢朝政,寵信奸佞,甚至把朝政放手讓陰險毒辣的流氓惡棍太監(jiān)去管理。也可以這樣說:有清一代,所有的皇帝,都不像明代后期的皇帝那樣不把社稷江山放在心上。明代有三十年不理朝政的皇帝;清代的皇帝大都比較“勤政”,就連熱衷于聲色犬馬的咸豐皇帝,在他已經(jīng)病得吐血的時候,也還是關(guān)心朝政的:自己沒有力氣和精神了,就讓懿貴妃、也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替”他“幫”他看本章,用指甲劃出痕跡,然后再由皇帝來看、來作決定?!獙σ粋€病人來說,能做到這樣,也算是頗不容易的事情。

乾隆皇帝最大的缺點,或者說最最缺少的自知之明,就是過于“戀棧”,過于留戀帝位。僅僅因為康熙做了六十一年皇帝,他也一定要做滿六十年,既不想超過他爺爺,但也只限于比爺爺少一年,以此顯示自己的威望成就都不比爺爺差?!浣Y(jié)果,是國家步入了老人政治,朝政也不可避免地從鼎盛時期的高峰,漸漸跌落到式微的低谷。

老皇帝在位時間過長,對太子來說,也是一種壓抑:如果是長子當太子,老皇帝六十年不退位,太子的年齡都有可能超過六十歲了。歷史上多次發(fā)生的太子謀位,何嘗不是因為“等不及”而被逼出來的?

盡管清朝從康熙以后,采取不立太子的政策,因此也無所謂“太子謀位”,但是這種潛在的危機,總是存在的。

而皇帝年老,難免會出現(xiàn)老年人的通?。簮鄄乱?,愛專斷,愛偏信,愛享受,愛聽恭維話,等等,等等。乾隆的晚年,可以說這些毛病都有。

乾隆遇到和珅的時候,正好是六十歲。他在皇帝的寶座上已經(jīng)坐了三十五年。一方面,他信心十足,自以為僅憑經(jīng)驗就可以綽綽有余地治理好國家;另一方面,他也會感覺到心力交瘁,體力不支,有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可奈何的感覺。這時候,他所特別需要的,正是一個善于處置朝政的干才,同時又是一個十分聽話、而且具有忠心的奴才,讓他既可以放放心心地繼續(xù)當他的松心皇帝,又可以松松心心地當他的放心皇帝。而和珅,正是這樣一個理想的人才?!梢赃@樣說:和珅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正是最佳時機!再早十年二十年,也許乾隆就不會這樣賞識他。

乾隆時代,朝廷中人才輩出,難道就沒有一個人比和珅更能干了?

不錯,乾隆朝是出了不少人才。論學問,遠的不說,由于電視劇的宣揚,如今盡人皆知的劉墉、紀曉嵐,就都不比和珅差。此外,乾隆朝有許多著名的飽學之士如王昶、盧文、王鳴盛、錢大昕、余蕭客、翁方綱、陸錫熊、余集、邵晉涵、桂馥、孫星衍、王念孫、段玉裁、朱筠、姚鼐、彭元瑞、竇光鼐等人,都是學術(shù)名流,但是相對和珅而言,大都沒有得到乾隆的特別重用。

究其原因,第一,他們都是漢人。第二,他們的年紀大都偏老。第三,這些人相對地都有些傲骨,不肯死心塌地地像和珅那樣當奴才。第四,劉墉駝背,俗稱“劉羅鍋”;紀曉嵐個子瘦弱矮小,從畫像看,樣子像沈鈞儒,都沒有和珅那種風流倜儻的儒雅的翩翩風度?!獝勖乐?,人皆有之,即便不是愛男寵,天天在眼睛面前晃動的人,長得順眼一些,總比丑八怪看著舒服。第五,也是最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乾隆相信的是“英才治國”,而不相信“學者治國”。他總是把學者看成是腐儒。而腐儒的通病,就是辦事瞻前顧后,總有許許多多孔孟之道在那里作怪。他嘴上不說“讀書越多越反動”,心里其實是相信“讀書越多越腐朽”的。

還拿紀曉嵐來說,他號稱一代文宗,乾隆皇帝主要也就是用用他的知識學問,讓他去當編纂《四庫全書》的老學究,始終沒有拿他當做“治國”的棟梁。所以紀曉嵐數(shù)十年的仕途生涯中,除了《四庫全書》總編纂這個留名青史的不是官銜的官銜之外,一直在禮部、兵部、都察院這幾個部門來回轉(zhuǎn),沒有在政治經(jīng)濟性較強、地位比較重要的吏部、戶部、刑部任職,至于軍機大臣、內(nèi)閣大學士這些政治軍事的中心職務,和他根本就沒緣分。乾隆所需要的是有魄力有膽識的經(jīng)天緯地的治國之才,而不是腐儒。在乾隆的眼中,紀曉嵐就是一個腐儒,而且不僅僅是這樣看,而且公開說了出來。乾隆五十年四月,在員外郎海升打死妻子吳雅氏一案中,當時紀曉嵐正任左都御史,因為失察案情而遭到乾隆皇帝呵斥的時候,就說過“其派出之紀昀,本系無用腐儒,原不足具數(shù)”這樣的話??梢娂o曉嵐在乾隆的心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直到和珅出現(xiàn),于是天造地設,歷史的偶然造成了一個必然:乾隆與和珅的緊密結(jié)合,導致中國歷史創(chuàng)造了一個畸形的時代。

再從和珅這方面看:和珅絕不是一個草包;乾隆皇帝重用他,既不是因為和珅善于吹牛拍馬,也絕不是皇帝看走了眼。在許多方面,可以說他就是一個“小乾隆”。他和乾隆一樣,也精通漢滿蒙藏四種語言文字,也善于詩詞書法,而且很善于應付各種人際關(guān)系。也就是說,他雖然沒有紀曉嵐的書讀得多,但他絕對比紀曉嵐會做官、會治國。而他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年輕力壯,不知疲倦,而同時具有如上能力的人,卻缺少他那顆善于揣測主子心思的“聰明的心”、那顆甘愿當奴才而不覺得自卑可恥的心。

雍正七年(1729),因西北用兵,需要及時處理軍報,而內(nèi)閣又在太和門外,恐怕漏泄機密,就在隆宗門內(nèi)設置軍機房,選內(nèi)閣中謹密可靠的人入值繕寫,輔佐皇帝處理緊急軍務和政務。雍正十年,改稱“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每天早起由軍機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據(jù)需要或一人獨自奏對,或多人奏對。地點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就是三希堂的外間,有秘道與軍機處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項要擴大范圍商討,則多傳旨在養(yǎng)心殿進行朝會議事。

乾隆即位以后,在軍機處設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無定員,由皇帝指定親信的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軍機大臣的值班房在隆慶門內(nèi)的北側(cè),軍機章京的值班房在隆慶門內(nèi)的南側(cè)。

軍機處的職能,原為承命擬旨,參與軍務,后來逐漸演變?yōu)槿珖畹牟邉澟c執(zhí)行的中心,地位遠遠高于內(nèi)閣,因此日常事務相當緊張。軍機處的辦事程序,一般是:每日寅時(凌晨3-5點),軍機大臣及章京先后到崗,內(nèi)奏事處太監(jiān)發(fā)下經(jīng)皇帝批閱過的奏折,軍機章京分送各軍機大臣翻閱,如無特旨,漢大臣只看漢字折,滿大臣只看滿字折,這就是所謂的“接折”。卯刻(早晨5~7點),乾隆皇帝晨起,進膳后批閱部院本章及各督撫折子,大約辰刻(上午7~9點)左右,開始召見大臣,也就是“叫起”。軍機章京事先把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另貯一黃匣,在“叫起”的時候交軍機大臣捧進去請旨,這就叫“見面”。軍機大臣和皇帝見面后退出,召軍機章京面授皇上旨意,分別交各章京起草繕寫,人各一通,如有字數(shù)過長或急需繕遞的,則由幾個人分紙速寫。旨稿繕寫完畢,交達拉密(領班章京)核校,然后貯進黃匣,送軍機大臣閱看,詳酌無誤之后,這才交內(nèi)監(jiān)傳遞送進,這叫“述旨”。內(nèi)監(jiān)們往往穿梭往返,絡繹不絕,相當繁忙緊張。

當軍機大臣的,因為要當面奉旨,要快速準確地記下皇帝的指示,因此除了熟悉前朝、本朝各種律例之外,第一,頭腦反應必須敏捷,要求思路清晰。有條不紊;第二,記憶力必須超強,要求具備博聞強記、隨問隨答的本領。這樣的官員,年紀太大,當然是很難對應的。

乾隆三十八年的軍機處,幾個滿漢軍機大臣的年齡是:漢臣劉統(tǒng)勛七十五歲,劉綸六十三歲,于敏中六十歲,袁守侗五十一歲,梁國治五十一歲;而滿臣中,除阿思哈、豐額、索琳年齡不清楚外,舒赫德六十四歲,阿桂六十歲,慶桂三十九歲,明亮三十八歲,福隆安約四十歲左右,福康安約二十歲左右。這樣的年齡結(jié)構(gòu),對于政務繁忙的軍機處來說,已經(jīng)不是“偏老”,而是已經(jīng)“嫌老”,可能多數(shù)人都感到精力不濟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乾隆皇帝想要培養(yǎng)一批年輕、精力充沛、具有敏銳政治眼光、處事干練決斷,而且完全忠于自己的人,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和珅恰恰就具有這樣的特長。那一年,和珅二十三歲。兩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和珅二十五歲。閏七月,值乾清門。十一月,擢御前侍衛(wèi),授正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就是正二品官了;再過一年,乾隆四十一年,和珅二十六歲。正月,授戶部侍郎。三月,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四月,授總管內(nèi)務府大臣。八月,調(diào)鑲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十一月,任國史館副總裁,賞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總管內(nèi)務府三旗官兵事務,賜紫禁城騎馬?!哦鶜q,就當上了戶部侍郎,這可是總管全國財政的從二品副部長級大官,還是“賞戴一品朝冠”的呢!沒有真才實學,光靠自己吹牛、靠皇帝賞識,恐怕是做不到的。何況所有這一切升遷,都是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實際上只在一年的時間中完成的。古往今來,還有誰比他升得更快?

清光緒年間徐珂編輯的《清稗類鈔·異稟類》中,就有記載說:“和珅記性絕佳,每日諭旨,一見輒能默記,乃至中外章奏連篇累牘,倉猝批閱,皆能提綱挈領,批卻導款,以故與聞密勿吻,奏對咸能稱旨。此所謂才足濟奸,聰明誤用者矣?!?/p>

《清稗類鈔》是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類書。從清人、近人的文集、筆記、札記、野史、報章、說部中,廣搜博采,仿《宋稗類鈔》體例編輯。記載之事,上起順治、康熙,下迄光緒、宣統(tǒng),間有上溯天命、天聰、崇德者。全書分九十二類,一萬三千五百余條。書中涉及內(nèi)容極其廣泛,舉凡軍國大事、典章制度、社會經(jīng)濟、學術(shù)文化、名臣碩儒、疾病災害、盜賊流氓、民情風俗、古跡名勝,幾乎無所不有。編者態(tài)度比較嚴肅,許多資料可補正史之不足。

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補遺》卷十中也說:“和珅聰明絕頂,口才便利……雖是小人,卻有本領?!?/p>

這些資料,因為不是當事人的親聞親見,只是集錄前人著作中的事例,只能以野史對待,僅供參考而已。而乾隆年間來華的英國使團使臣馬戛爾尼,就曾寫過一部《乾隆英使覲見記》,書中記載他所看到的和珅,“相貌白皙而英俊,舉止瀟灑,談笑風生,樽俎之間,交接從容自若,事無巨細,一言而辦,真具有大國宰相風度”。這樣的贊語,應該比較可靠,也不會是故意拍馬屁、捧臭腳。

在和珅嶄露頭角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全都眾口一詞地稱贊這個相貌英俊、舉止瀟灑的有為青年,這和他被嘉慶下旨查辦以后的沒有一個人說他好,“墻倒眾人推”,恰恰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和珅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乾隆皇帝需要一個年輕有為的人才,和珅是合格的;乾隆皇帝需要這個人才同時還是奴才,和珅也是合格的。這就是:在雙方主客觀條件完全吻合的前提促成下,和珅才理所當然地成了乾隆皇帝物色“人才加奴才”的理想人選。

和珅除了聰明才干這些“內(nèi)秀”之外,他的外表風流倜儻、儀表非俗,也為他能夠輕易取悅于人占了不少便宜。不說招女婿、找丈夫要挑那些魁偉英俊的美男子了,就是男人與男人之間交朋友,甚或招一個伙計、聘一個長隨,不也是誰都愿意找一個長得順溜一點兒的,看上去順眼一點兒的么?

所以國學大師鄧之誠先生在《骨董瑣記》卷三《乾隆時侍從之臣》中就說過:“……于是大臣向用,頗以貌取,文達(劉墉)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皇(乾隆)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方綱)、朱竹君(筠)、王蘭泉(昶)、鄒一桂皆不得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也可以反證“面貌俊秀,性情溫順,舉止從容,且口齒極其伶俐”的和珅,為什么更容易引起乾隆皇帝的好感了。

于是,和珅這個未來的壞人,就這樣以“內(nèi)外皆秀”的表面現(xiàn)象掩蓋了自己的真面目,深藏不露,闖過了層層關(guān)隘、重重門戶,終于登堂入室:進了英廉的廳堂,上了乾隆的朝堂,開始他那有聲有色的精彩表演了。

到了和珅一敗涂地,在牢房里被賜自盡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會想到自己當年的淺見近視,被人家蒙住了眼睛呢?

和珅之所以能夠叱咤風云長達二十幾年之久,雖然多次受處分降級,卻始終“屹立不倒”,除了有乾隆皇帝的袒護這一外部因素,他本人的謹小慎微,特別是不拉幫結(jié)派,不勾結(jié)皇親國戚,恐怕也是他的成功經(jīng)驗之一。

乾隆既然是個熟讀史書的皇帝,對于什么人有圖謀不軌之心,當然也要時刻注意。他不是不知道和珅有貪黷行為。但是對于一個皇帝來說,發(fā)現(xiàn)和珅貪污,他倒反而放心了。其原因,就是劉邦的那個邏輯:斂財?shù)娜?,不是造反的人。斂財?shù)娜耸鞘竽看绻?,眼睛看到的,僅僅是那點兒黃金白銀,看不見錦繡河山;如果一個權(quán)臣根本不把錢財看在眼里,那倒危險了:他的眼睛,是不是緊緊盯著皇位呀?和珅貪財,反證他沒有皇位企圖,所以不可怕。多搜刮幾個錢財,小意思,不在話下?!f和珅是天下第一貪,那是嘉慶的語言,乾隆當然不會相信。和珅家里當然有錢,他也不隱晦自己有錢。他也許正是利用自己的“有錢”,來迷惑大家,讓人家相信他只愛錢財不愛江山呢!乾隆知道和珅有錢,但是絕不可能超過皇家去。和珅所擁有的珍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不還是乾隆御賜的嗎?和珅被抄家的時候,乾隆如果在世,也絕不會相信和珅的財產(chǎn),會相當于國庫十至二十年的收入。這本來就是一個被無限夸大了的不實之詞。

正因為和珅知道有錢不會遭到皇帝的猜忌,“愛權(quán)”才會遭到皇帝的懷疑,因此,他終其一生,絕不拉幫結(jié)派,也盡量不和王公貴戚多來往。他只求自己的“一人之下”,安享太平富貴。

和珅終其一生,所犯的最大錯誤,就在于他沒想到“乾隆死了我怎么辦”。他十分明白,只要乾隆不死,他就不會倒臺。那是他的一把鐵桿保護傘。只要自己不和乾隆爭權(quán),乾隆就不會下決心搞掉他。第一,乾隆還要依靠他,仰仗他,甚至離不開他;第二,他知道乾隆也不是一個卸磨殺驢的市井小人。但是,乾隆不可能長生不老,他一旦死了呢?

和珅當然不傻,他雖然不拉幫結(jié)派,但不等于他手下沒人,缺乏智囊,從來不考慮“下一步怎么走”的問題。問題正在于他不想?yún)⑴c王子們的皇位之爭??滴蹊b于皇位的繼承引起了手足相殘,定下了既不立嫡也不立儲的決策,雍正、乾隆也恪守謹遵,表面上看起來,宮廷內(nèi)的皇子之間,像是一潭死水,波瀾不興,但是水面底下,實際上卻是暗流洶涌,從來沒有靜止過。面對這樣的局面,和珅也感到十二分為難。讓誰當太子,并不是皇族或王公大臣們投票選舉產(chǎn)生,而是由皇帝經(jīng)過考察一個人作出決定。以和珅的所處地位加上他的聰明睿智,他不是不可能從乾隆的口氣中探索到皇儲的人選。問題在于:乾隆早就下了決心,要做六十年皇帝,那么,不言而喻,長子、次子等等,就不可能考慮了。等到乾隆退位,長子、次子也都六十多歲了,一個老太子登基,能做幾天皇帝?何況乾隆的長子、次子早都死了。所以,皇儲必然是年輕的皇子,倒是可以猜想得到的。問題就在于乾隆對諸皇子的考察非常細心,盡管他心中也許已經(jīng)有了定見,可是第一還要繼續(xù)考察,第二不知道什么時候發(fā)生一件什么事情,已經(jīng)決定了的人選,就有可能推倒重來。何況乾隆是個老謀深算的人,在立儲這件事情上,從來不透露絲毫口風呢!因此,對和珅來說,這也是一場賭博。找對了主兒,固然對自己的今后有莫大的好處;如果一旦押錯了賭注呢,不但自己將會成為宮廷斗爭中的犧牲品,全盤皆輸,萬一被乾隆看出來了,只會兩頭不討好,導致仕途的立刻終結(jié)!

所以,和珅權(quán)衡輕重利弊,作出了不投靠任何一個皇子、不參與奪儲的任何活動的決定。這也可以說是他聰明的決策。

聰明人也有反被聰明誤的時候:當和珅從乾隆那里得到將要傳位給嘉慶的確切消息,他還是沉不住氣,提前一天,給嘉慶送去一柄玉如意,表示自己對嘉慶的擁戴。結(jié)果,馬屁拍到了馬腳上,嘉慶及其智囊,早就已經(jīng)決定犧牲和珅,從而解決大權(quán)旁落的問題和國庫空虛的難題;于是,和珅這一舉動,反倒授人以柄,成了嘉慶扳倒和珅的第一件口實:二十宗大罪中的第一件!

古往今來,凡是被寵信的人,不外乎人才、庸才、草包這樣三種人。

只有精明強悍的主子,才會寵信人才;如果主子本身是草包,他所寵信的人,絕大多數(shù)是兄弟或小舅子之類,只要是“內(nèi)親”,不管他是不是草包,都一律重用。這就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邏輯。如果主子本身是庸才,他倒是不會用草包,但是往往不善于使用人才,不是自以為是,就是不放心不信任,結(jié)果所用的只能是和他一樣的庸才。

乾隆皇帝是個英才。非萬不得已,例如出于母后的說情,他一般不會任用庸才。用,也有限制,不會出格。在任用和珅的問題上,正因為他自以為看準了和珅是個英才,所以才加以重用,而且不是一般的重用,而是十分破格的重用。

反過來說,如果和珅不是一個真正的英才,乾隆朝人才輩出,也不會如此破格重用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半大孩子”!

一個朝廷,外有禮戶吏兵刑工六部和翰林院、都察院,內(nèi)有內(nèi)務府,盡管都重要,都不可缺少,但是最最重要的,還是一個“錢”字。沒有錢,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你有最好的將軍和士兵,外敵來侵略,內(nèi)敵在造反,沒有錢,軍隊寸步難行。即便在和平時期,要維持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gòu)正常運轉(zhuǎn),特別是皇宮內(nèi)廷豪華奢靡的花銷開支,數(shù)量之大,也十分驚人。乾隆登基之后的前幾十年,有康熙、雍正給他打下的經(jīng)濟基礎,倒是還能應付自如;但是一則連年用兵,二則乾隆是個窮奢極欲、貪圖享受、生活靡費的人,還特別喜歡游山玩水,收藏珍寶,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所以到了乾隆四十年和珅出現(xiàn)的年代,不論是國庫還是內(nèi)帑,都已經(jīng)捉襟見肘、外強中干,不容易維持了。

我們很難琢磨,乾隆怎么會想到并決心把整個國家的財政和整個皇家的內(nèi)帑都交給一個從來沒有管理過如此巨大錢財?shù)?、二十幾歲的半大孩子的。——這可是國家的命脈,萬一出了紕漏,那可是無法收拾的呀!

奇怪的是:這個并沒有管理財政經(jīng)驗的小伙子,居然把國家財政和內(nèi)務府錢財全都管得井井有條,不但沒虧空,反倒有盈余了!乾隆前四次下江南,和珅年紀還小,沒有趕上;至少第五、第六兩次,和珅居然能夠想盡一切辦法,不動用內(nèi)帑,發(fā)動江淮富戶出錢接駕,讓乾隆皇帝舒舒服服地盡興而回。要知道,皇帝出游,那可是一支上千人的消費大軍,不是簡單輕易就能打發(fā)的!

這就是和珅的本事,這就是和珅的過人之處,也難怪乾隆對他越來越放心,視他為肱股之臣了。

和珅用各種方法聚斂錢財,說乾隆皇帝不知道,那就是把乾隆看成白癡了;但說乾隆知道得一清二楚,則又過分高抬了乾隆皇帝的能量。恰如其分的評價,是乾隆心中明白,知道和珅有錢,也知道和珅的錢并不完全是貪污所得。和珅是個理財能手,能給國家政府理財,怎么就不能、不會給自己理財了?他經(jīng)營土地、錢莊、商店、典當,哪一樣不是賺錢的買賣?

乾隆皇帝既然知道和珅有很多錢,而且其中一部分或大部分很有可能是貪污所得,那么乾隆為什么能夠容忍他在自己鼻子底下貪污斂財,而不加以處置呢?

乾隆的心態(tài)其實很簡單。第一,和珅是個能人,而且是自己所倚重的能人。只要你沒有謀反的心思,沒有皇權(quán)的欲望,對我的政權(quán)沒有威脅,我大可以不用著急,你先好好兒地幫我干活兒吧。等到你不聽話了,或者我需要你的錢了,我什么時候想動你,就什么時候動你。第二,這筆巨大的錢財物資放在和珅家里,皇帝很放心。因為和珅是個守財奴,他的錢財,只有進來的,很少甚至沒有出去的,不會像清官那樣,不知道什么時候,這筆錢就會撒出去。何況那個時候還不存在貪官向海外潛逃一說,也不可能將貪污的巨款存到瑞士銀行或秘密轉(zhuǎn)移到海外的子女那里去。所以,和珅聚斂再多的錢物,也只是藏在他自己的家里。不論是國家的大金庫還是個人的小金庫,反正都在國內(nèi),也就全都是皇家的。第三,有一個觀點,好像還從來沒有人想到過:和珅雖然是在嘉慶四年栽倒的,但是嘉慶初年,乾隆還是太上皇的身份。和珅雖然是乾隆的親信,但是總不如自己兒子親,何況這是繼承自己大統(tǒng)的兒子?因此,也絕不排斥乾隆曾經(jīng)對嘉慶明說或者暗示:在我活著的時候,你先不要動和珅,等我壽終天年,你想怎么處置和珅,我可就不管,也管不著了!

總而言之,和珅是個聰明人,但是,乾隆比他更聰明。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