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太極宗師張三豐為什么會死而復(fù)活 張三豐死亡謎團

2016-11-26 12:14:1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guān)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豐最后卒于何時,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guān)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豐最后卒于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張三豐,這個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極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塑造過他性格慈祥和藹、武功深不可測的形象,讓人感覺十分可親可敬。更有像《太極張三豐》之類的電影,也是讓我們百看不厭。有個美眉曾對我講,李連杰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揮灑自如地演示太極拳術(shù)的扮相實在是帥呆了。

歷史上真實的張三豐——生活其實很邋遢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豐的身材相貌,和李連杰恐怕不盡相同。歷史上載張三豐:“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身材要比李連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壯,不像李連杰那樣清秀。這一點,《神雕俠侶》上描寫的倒大致不差,上面描寫的少年張君寶(張三豐)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huán)眼大耳”。我們現(xiàn)在傳說張三豐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后來逃出寺來出家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乎無載,當(dāng)屬小說家言。

對于張三豐早年的情況,現(xiàn)在比較確鑿的資料非常少。像電視劇《少年張三豐》之類的故事純屬胡編亂造。

要說比較嚴(yán)謹正規(guī)的史料,當(dāng)然是《明史·張三豐傳》了。但《明史·張三豐傳》中只說他是遼東懿州人,早年時的其他情況一概沒有說,只是說了一下張三豐成名后的行止。傳中說張三豐無論寒暑,都只是一身破衣服防風(fēng)擋寒,一個舊蓑衣經(jīng)霜遮雨。張三豐不大注重儀表,也不很講衛(wèi)生,經(jīng)常穿得邋里邋遢。所以人們也常稱他為“張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影視劇中的張三豐形象

張三豐飯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斗米都不在話下,但有時候卻也可以好幾天才吃一頓飯,甚至好幾個月不吃飯。他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喜歡云游四方,常常是居無定所,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云臥雪。或處窮山,或游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人相傳他一日能行千里,呂祖有詩曰“朝游北海暮蒼梧”,張三豐大概也能辦得到吧。

《德安府志》中曾記載過,張三豐一度在太平山上隱居,雖是隱居,但張三豐天性隨和,和當(dāng)?shù)氐母咐相l(xiāng)親們還挺熟絡(luò)的。這天張三豐要走了,邀請這些鄉(xiāng)里的老人們來吃頓飯做別,但張三豐山上久不生火,連火種也沒有了,張三豐說下山去取,頃刻之間就回來了,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里地呢。同時張三豐還又買來一點豆腐來下菜,當(dāng)時也不興弄個塑料袋一盛,而是用木板托著拿來的。吃完飯后,張三豐囑咐他們,這是唐邑城西關(guān)姓王家的東西,幫我把這豆腐板還了吧。這些老鄉(xiāng)找到這個地方一問,還真是姓王這人的東西,然而唐邑城離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里地哪!

武功確實很高超

另外張三豐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據(jù)說他悟成太極拳后,曾“以單拳殺賊百余,遂以絕技名于世”。這是歷代道家高人中唯一顯示過武功的記載。如果屬實,張三豐的武功似乎較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尚有過之,一拳就打死上百個賊人,比之降龍十八掌、大金剛?cè)裁吹慕z毫不遜色。

張三豐修道時也相中了武當(dāng)山這個地方,原來我們說過,陳摶老祖也曾在武當(dāng)山修道多年。張三豐游玩了武當(dāng)山后,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但當(dāng)時的武當(dāng)山,上面的觀舍全都毀于兵火,成了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荒山。張三豐和徒弟們砍去荊棘,清理了瓦礫,搭了幾間草屋住著,雖然沒有辦房產(chǎn)證什么的,卻算是先把武當(dāng)山這個風(fēng)水寶地占下了。據(jù)說張三豐在武當(dāng)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dāng)時有邱玄靖、孫碧云、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云等人拜他為師。

曾“死”過一回后又復(fù)活

但過了一段時間,張三豐又飄然而去,后來在陜西寶雞的金臺觀逗留了不少時間,據(jù)說張三豐(也名三峰)的名號就是見到寶雞山三峰挺秀而來的,金臺觀現(xiàn)存《張三豐遺跡記》一碑,為明朝時陜西參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nèi)讀書,云游至此的張三豐和他父親聊起了家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zhàn)亂才舉家遷入寶雞。張三豐聽后深有感觸地說,當(dāng)年云游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并與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什么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豐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磥韽埲S比這個立碑的張大官人的曾祖父高了一輩還多。確實,張三豐的長壽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張三豐活動時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論起輩份來,那是誰也比不上他的。

看來長壽的滋味相當(dāng)不錯,各位看官,也使勁活上個百八十歲,到時候不但可以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刈诰葡缰械纳献?,還可以樂呵呵地講一講某人爺爺小時候尿床時的樣兒,好玩好玩。

張三豐在寶雞時,據(jù)說曾“死”過一回。《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有-天,他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shù)已盡,歸天有期?!彼炝繇炥o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了他后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里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豐又樂呵呵地爬出來了,驚得眾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為鬧鬼炸尸了呢。是張三豐和大伙兒開玩笑,還是張三豐想離開人間,卻又發(fā)現(xiàn)那樣不好玩而回心轉(zhuǎn)意了?有人解釋說是,道家功夫練到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就像《八仙過?!分需F拐李的故事一樣。但武俠小說中描寫精通內(nèi)功的人似乎也可以閉氣裝死,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這就不得而知了。

張三豐死后復(fù)活,又到四川游玩,其中見了蜀獻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對張三豐十分崇敬欽佩,他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朱椿的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于張三豐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據(jù)說他得到張三豐的指點,對道家的真義有所領(lǐng)悟,后來躲過了政治上的災(zāi)禍。

朱元璋對張三豐很感興趣

朱元璋曾對張三豐很感興趣,下詔讓他入朝。但張三豐和陳摶老祖及其全真教的諸位掌教大不一樣,那些人聽得皇帝下詔,馬上就興沖沖地赴詔,比現(xiàn)在的朋友和異性網(wǎng)友見面的勁頭還大。但張三豐卻不然,皇帝再三下詔,他硬是不去,頒詔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兒子湘王朱柏聽說他的名氣,親自到武當(dāng)山來尋找,但只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沒有張三豐的蹤影。

到了燕王朱棣繼位后,他對張三豐更感興趣,再三召來張三豐的弟子,讓他們尋訪張三豐。朱棣還親自寫了封信,上面說: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朕才質(zhì)疏庸,然而至誠愿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大家知道朱棣是個兇悍異常的暴君,殺人煮人不眨眼兒,但對于張三豐的這封信中卻非常的客氣,還自稱“才質(zhì)疏庸”,可以說已經(jīng)是十分降尊紆貴,給了張三豐空前的禮敬。但是張三豐依然沒有奉詔前來,只是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云轉(zhuǎn)交朱棣。

四處尋訪不到張三豐的朱棣,帶著無盡的遺憾,下旨讓人先后費時七年,征夫三十余萬,修建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梁等龐大的道教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謂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筑,聳立于天柱峰頂,故又稱為金頂。十分地壯觀。至此,張三豐那句武當(dāng)山日后“必大興”的預(yù)言完全實現(xiàn)了。

說來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皇帝為一名道士大興土木,建造宮觀,并塑像祀奉,派官員灑掃的事情,卻也不多。張三豐的名氣,從此聲傳海內(nèi),比之正一派的那些天師們,風(fēng)頭尚有過之。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不但在朱棣的心中,而且在所有后世人的心中,都是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guān)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這里就不多說了。張三豐最后卒于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著作真?zhèn)位祀s

張三豐留下的著作真?zhèn)位祀s,不過像他的一些詩歌,應(yīng)該是出自他本人的手筆,張三豐的詩歌多數(shù)都是關(guān)于修道方面的,言辭通俗,但卻并不好懂。因為其中多是用些比喻的言語形容修道的方法,一般人也無法盡解,像《無根樹》二十四首等等都是如此,我們試看兩首:

其一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游。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fēng)波壞了舟。

其二

無根樹,花正危,樹老將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yī)。

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按筆者的理解,第一首是說人生苦短,很多俗世中人不知根本,從而貪戀榮華沉溺苦海而不知修真之路,第二首是說修仙有道,長生可期,勸世人早些下手學(xué)道。以下二十二首也大體是講修道事情,且更加隱晦難懂,這里就不引錄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

遺留的財富——太極拳法

張三豐給我們留下的另外一個寶貴財富就是那奇妙通玄的太極拳法,相傳張三豐在云游龜山時無意中看到鷹蛇相斗,他覺得蛇在攻防之時的姿態(tài)非常符合道家所講的一些道理。從而悟出了武當(dāng)功夫這一門和以往一味講究兇狠彪悍、先發(fā)制人的武功完全不同的派別,在武學(xué)中別開生面,大放異彩。

雖然有些人不大相信太極拳是出自張三豐,但是我卻覺得像太極拳這樣融合了道家的“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后發(fā)制人”等諸般至理的拳法若非張三豐這樣的道家高人是決計難以發(fā)明出來的。太極拳法通俗易學(xué),然而卻能由淺入深,導(dǎo)引人們從簡單的拳法中體會道家的至理,并能克敵制勝,以弱勝強,確實是道家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光輝范例。

所有喜歡練太極拳的朋友們都有體會,月朗風(fēng)清的良夜,穿上寬松舒適的衣服和鞋,打上一趟太極拳,體會一下太極拳法中所蘊含的陰陽開合、虛實相生、松靜自然、圓轉(zhuǎn)輕靈的意味,實在是“縱使六子俱巧舌,也難描寫雪花飛”,這其中的境界,正是“道”的境界。張三豐祖師造福后世,功莫大焉。

自張三豐之后,道家的高人值得一提的就非常少了,到了清朝時,道士們更多的是《紅樓夢》中王一帖那樣的,不但信口“胡謅妒婦方”,而且時不時悄悄地問“爺是不是有了房中的事情,要些滋助的藥物?”--兼做性保健用品的推銷商。所以關(guān)于道家的人物,本書就準(zhǔn)備給大家介紹這么多,雖然有掛一漏萬之嫌,但我們大體上也可以了解到一些道家和道教高人們的所作所為,了解到老莊開創(chuàng)的道家一派在后世中的傳承和對人們的影響。

當(dāng)然這些道家高人的行止也未必完全切合道家的真義,正所謂“不薄今人愛古人”,作為我們現(xiàn)代人,對于道家的真義應(yīng)該更有深一層的理解和發(fā)揚,道家思想在我們今天仍然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她不應(yīng)該被歷史的塵垢所蒙蔽,她應(yīng)該仍然燦燦生輝。后記

從初夏寫到深秋,我家院落中的那棵藤蘿的葉子也從嫩綠到深綠乃至有些枯黃,小草和秋蟲也將要完成它們的一次生命輪回,而我這篇道家的文字也就要結(jié)束了。

萬事萬物,有始必有終,有盛必有衰,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這一切像奔騰的江水一樣永不停歇,也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挽留。多少人嘆息那如春夢朝云般短暫的青春,那如易碎琉璃般脆弱的愛情,那雨中浮萍一般難以捉摸的聚散。又有多少人渴望擁有永遠美麗的容顏,擁有永世不竭的財富,他們在追逐中失落,在擔(dān)憂中惆悵,在執(zhí)拗中瘋狂,他們只有在酒精的麻醉和肉體感官帶來的刺激中,才能換得大腦中的短暫空白,暫時忘記現(xiàn)實中這許多的煩惱,忘記有一天會死這個無法抗拒的事實。

然而,我們的祖先在二千多年前就思考過這一切,我們祖先留下的道家典籍給過我們這一切的答案。在書中,他教我們學(xué)會懂得平靜坦然地面對這世間的一切,懂得天地的博大和生命的真諦,不再強求,不再偏執(zhí),得失隨緣,知足常樂。讓我們學(xué)會像嬰兒一樣單純,從簡單的生活中尋找真正而長久的快樂,對萬事萬物存一顆童真之心;與此同時,也教我們學(xué)會像圣哲一樣睿智,像一個高明的棋手,早已算清世間這個大棋盤上的種種變化,然后怡然自若地應(yīng)對每一著棋。

幾千年過去了,正像《棋魂》上藤原佐為經(jīng)常感慨的那樣,世界上還是有好多東西沒有變,不但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沒有變,人們喜樂悲歡的故事也沒有變,依然有人失落、有人執(zhí)迷、有人狂妄、有人憂傷,昨貧今富,昨盛今衰的故事仍然一遍遍地重演,在歷史的模板中一遍遍地復(fù)制、粘貼出來……

獨步閑庭,夜靜風(fēng)涼。呼吸著帶著草木氣息的空氣,聆聽角落里秋蟲的鳴叫,一切都是那么恬靜美好。這一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不知有多少生命誕生,又有多少生命死亡;在黑茫茫的宇宙中,又有多少個星云在形成,多少個星體在毀滅。然而,這一切都是天地間最平常的事情,無須驚訝,無須感嘆。暫時忘卻明天還要有什么事情要忙,閉上眼睛,把整個身心沐浴在夜空的星光下,輕飏的清風(fēng)里,一股溫暖的感覺在體內(nèi)流轉(zhuǎn),風(fēng)吹在臉上,像兒時的我被母親的手在輕輕地撫摸,一切都不再重要,一切都不再恐懼,一朵芬芳艷麗的花瓣在心中綻開。

不管明天有雨還是有太陽,那都是美好的一天。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