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中國第一面國旗是“被逼出來的”黃龍旗

2016-11-27 07:46: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依照十九世紀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mào)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因為清朝尚未制定國旗,許多中國商船懸掛外國國旗,有時會

依照十九世紀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mào)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因為清朝尚未制定國旗,許多中國商船懸掛外國國旗,有時會引起其他國家商人的誤解,加之語言不通、觀念不同,這種誤解往往釀成事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導火索之一的亞羅號事件,就是因為一艘中國商船懸掛英國國旗,引發(fā)誤會和糾紛,最終演變?yōu)橥饨皇录喠_號事件后,美國駐華公使列衛(wèi)廉和一些商人建議清政府“仿各國成例,制定一種國徽,俾便商民尊用。”然而清政府后來僅在《華商買用洋商火輪夾板等項船只章程》中規(guī)定,禁止中國商船懸掛外國旗。清政府并未設計本國旗幟,更談不上設計國旗。就這樣,國旗的事情就拖了下來。

清政府此時忙著剿滅太平天國,急需有力的水上打擊力量。西方列強紛紛提出派軍艦“助剿”,并建議清政府購買船炮。中國海關(guān)總稅務司李泰國和皇家海軍上校阿思本很快訂購了7艘艦船組成“英中聯(lián)合海軍艦隊”,阿思本還招募了600名海軍官兵,派到各艦任職。為了使兵船區(qū)別于其他國家的船只,李泰國和阿思本為船隊設計了一面旗代表大清國———長方形,綠底,黃色對角線交叉,中心嵌黃龍圖案。李泰國解釋說:“之所以選用綠色乃其罕為歐洲列強采用,故不致與任何其他國家之旗幟混淆?!弊罱K因艦隊指揮權(quán)的問題,阿思本艦隊胎死腹中,那個中西合璧的綠底“龍旗”也不了了之。

在否決了阿思本艦隊的同時,清政府也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艦隊,并且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志。但是,催生中國第一面國旗卻是因為一次事故。

1862年,在湖北境內(nèi)的長江江面上,中國兵船與英國海軍發(fā)生了一起斗毆事件,由于沒有明確的標志,英國海軍拒絕承認其為中國兵船,清政府面對自己完全陌生的國際慣例吃了個啞巴虧。這次事件發(fā)生后,恭親王奕?寫道:“適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與我兵勇斗毆,焚毀兵船等事,屢向理論,而該國詞窮,則以不能識別強辯,如我處師船亦一律豎立黃色龍旗,外國果能望而知為官船,不敢輕舉妄動,未始非豫事隊維之一法。”同時,法國公使哥士耆也向奕?提及外國船只通常會懸掛船旗,中國方面應當仿行。隨后奕?聯(lián)系時任兩江總督、督辦四省軍務的曾國藩詢問懸掛龍旗事宜,曾國藩隨即復信:“各處師船,仿照外國豎立旗號之例,概用黃色龍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動,且于行軍無礙。嗣后除各營旗幟照常豎立外,應分飭各營另添龍旗一面,擬用三角尖旗,均用黃色畫龍,龍頭向上?!?/p>

在否決了阿思本艦隊的同時,清政府也認識到必須建立自己的艦隊,并且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志。但是,催生中國第一面國旗卻是因為一次事故。

黃色龍旗傳統(tǒng)上在清朝軍旗中起統(tǒng)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征意義。奕?在最初的提議中,建議船旗的方案為“黃色龍旗”。曾國藩考慮到方形龍旗與八旗中正黃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奕?和曾國藩的折子遞上去之后,總理衙門又向慈禧提交了很多備選方案:八卦旗、麒麟旗、虎豹旗,也有一面與李泰國設計相仿的黃龍旗。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批準了總理衙門的奏議,并委托總理衙門發(fā)表照會:“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只。嗣后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敝?,中國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并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

1872年,總理衙門擴大了三角黃龍旗的使用范圍,制定了具體的樣式規(guī)范。1872年12月3日的《申報》上曾刊登對三角形黃龍旗的說明: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guān)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隨后在一些外交場合和博覽會中政府使團和外國機構(gòu)有時也會用三角形黃龍旗作為代國旗。然而這面三角形黃龍旗僅被稱呼為“中國旗式”,在使用時“系為雇船捕盜而用,并未奏明定為萬年國旗”。

1881年9月,北洋水師從英國訂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由于三角形的旗與西方各國軍艦上的國旗皆不相同,李鴻章經(jīng)清廷批準制定了北洋水師軍旗的質(zhì)地、章色,并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同時,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他上奏慈禧太后:“今中國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時與各國交接,自應重定旗式,以祟體制。”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jīng)過多方征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后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黃龍旗旗式一律照長方,照舊用正黃色羽紗制造。旗中青色飛龍,仍用羽紗照舊制鑲嵌,龍頭向上,五爪。此方案被清政府批準并“照會東西洋各國一體知照”。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確定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從此,中國有了第一面正式的國旗。

梁啟超曾總結(jié)中國人認識西方的三個階段:即先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但器物、制度到文化從來不是孤立的。國旗看上去只是一塊布,沒什么科技含量,幾千年前的中國人就會制作??蓢熘刑N含的制度與觀念,卻是中國所無。國旗背后的制度與文化,國旗所代表的觀念與精神,我們是不是真能理解?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