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聊齋志異》的價值 解讀清代傳奇小說聊齋

2017-03-07 13:37:5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聊齋志異》的價值:我國文言小說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盛行,出現(xiàn)了大量的記錄神鬼怪異和人物軼事的筆記小說。至唐人“有意為小說”,發(fā)展

《聊齋志異》的價值:我國文言小說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盛行,出現(xiàn)了大量的記錄神鬼怪異和人物軼事的筆記小說。至唐人“有意為小說”,發(fā)展為傳奇,具備了短篇小說的規(guī)模,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元明時期創(chuàng)作傳奇和志怪小說的數(shù)量雖然不少,但思想和藝術(shù)仍沒有超越前人的水平。直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文言小說的傳統(tǒng),用唐人傳奇法來志怪,既反映了豐富的社會現(xiàn)實,又有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才把我國文言小說推到了更高的階段。

蒲松齡自幼愛好民間傳說,喜歡搜集精魅神鬼的怪異故事,積累很多;但他不是單純的記錄,而是熔鑄進自身的生活體驗和愛憎情感,以畢生精力寫出了這部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故事來源非常廣泛,或是出于作者的親身見聞,或是借鑒過去的故事,或是采自民間傳說,或是作者的虛構(gòu)。雖然有些故事模仿痕跡明顯,但是由于加入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和創(chuàng)作理念,所以能夠舊瓶裝新酒,傳達出獨特的意蘊。

《聊齋志異》雖以神鬼怪異為主要內(nèi)容,卻同傳統(tǒng)的志怪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它創(chuàng)作的目的并不是張揚神道,也不是單純的博人博己的消遣之作,作者在《聊齋自志》中已明確地告訴讀者,這是一部充滿現(xiàn)實生活血肉的、抒發(fā)孤憤之作,其情感立場不言而喻是異常鮮明的。《聊齋志異》中多數(shù)作品都是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強有力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尖銳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美好愿望。但其中也夾雜著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和因果報應(yīng)的宿命論思想,所有的這些都給他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在《聊齋志異》所創(chuàng)造的奇異的世界中,卻充滿了人間的土壤氣息,充滿了現(xiàn)實生活的血肉;其中所提出的問題,涉及到重大的社會矛盾,反映了廣泛的社會人生??梢赃@樣說,《聊齋志異》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寫成的社會問題小說。《聊齋志異》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歌頌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真摯的愛情

這類作品數(shù)量最多,成就也最高。作者通過花妖狐魅和人戀愛的故事,熱情地歌頌青年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表達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

如《阿寶》中的孫子楚,愛上了富商的女兒阿寶,論門第他根本不能與阿寶結(jié)合。但他仍真誠執(zhí)著地追求,甚至靈魂化為鸚鵡也要伴隨阿寶,終于感動阿寶并結(jié)成幸福美滿的婚姻。

又如《小謝》中,秋容、小謝和陶生開始只是以師友相稱。后來陶生因事入獄,秋容、小謝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搶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他們正是在與黑暗勢力的斗爭中互相幫助,才發(fā)展了愛情結(jié)為夫婦。

在男女被絕對禁止交往的封建社會中,婚姻的決定權(quán)操縱在父母手中。可是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們可以自由地相愛,自由地結(jié)合,和封建婚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充滿幻想的故事,無疑是現(xiàn)實愛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華,真切地表達了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在愛情不被承認甚至被扼殺的封建時代,歌頌真摯的愛情,本身就具有反禮教的積極意義。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一部分作品直接描寫反封建禮教和反世俗觀念的內(nèi)容,表現(xiàn)男女主人公為爭取愛情同封建禮教進行了曲折的反抗斗爭。如《鴉頭》、《細侯》、《連城》、《宦娘》都是這方面的優(yōu)秀作品。

二、揭露現(xiàn)實政治的腐敗和統(tǒng)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

這類作品集中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根本矛盾,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

如《促織》就是其中十分典型的一篇。由于皇帝愛好斗蟋蟀,各級地方官員媚上邀寵,“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一旦討得皇帝的歡心,奉獻者便得到了極高的賞賜,以致“一人得道,仙及雞犬”。這不僅進一步揭露了封建壓榨的殘酷,也充分說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樣飛黃騰達的。

《席方平》則通過陰間來反映陽世。席方平之父被富豪羊某買通冥吏受刑而死,席方平魂赴冥司為父伸冤,可是上至冥王下到城隍,無不貪贓枉法。正義非但沒得到伸張,反遭種種酷刑。作品雖寫幽冥,顯然是映射人世,揭露官府暗無天日,沒有任何是非曲直,人民在這里含冤莫伸。

三、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敗

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屢試不第,他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認識到,正是由于考試官員的昏庸無能、貪污受賄,才導致人才被埋沒、得不到社會的珍惜。

如《葉生》寫葉生“文章辭賦,冠絕當時”,卻屢試不中,憂憤而死,最后只能讓自己的鬼魂去幫助邑令之子考中舉人,“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zhàn)之罪也”。其中滲透了作者痛切的生活體驗。

《司文郎》的諷刺尤為辛辣尖刻。作品寫一個能從燒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壞的瞎和尚,在嗅過王生的文章后說:“君初法大家,雖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適受之以脾?!痹傩嵊嗪忌奈恼拢瑒t咳逆數(shù)聲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強受之以嗝;再焚,則作惡矣?!笨砂癜l(fā)之后,余高中而王落第。和尚嘆而言曰:“仆雖盲于目,而不盲于鼻;簾中人并鼻盲矣!”作者以鋒芒畢露的筆墨揭示出造成這種不幸的原因。

四、熱情地歌頌了民眾的反抗斗爭和美好品質(zhì),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崇高形象的底層人物

在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方面,《席方平》是其中一篇最出色的代表作。他為了替父伸冤,從城隍到冥王,層層上告,不肯罷休;即使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鋸解等種種酷刑,仍不屈服。由于他的堅持斗爭,最后在二郎神的幫助下,終于使得貪暴的冥王、郡司、城隍都被治了罪,為父親報了仇。

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塑造了許多婦女形象,她們大多非常善良、富于同情心,主動幫助別人、救人于危難之中。如《阿繡》中的狐女、《張鴻漸》中的施舜華、《宦娘》中的宦娘等,她們雖然深愛著陽間的男子,但在得不到愛情的時候依然樂于助人,因為在她們看來還有比愛情更高、高珍貴的東西。這些都是靈魂優(yōu)美、超塵脫俗的具有高尚人格追求的人物形象。

蒲松齡雖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會中,但他能夠透過生活的污濁和罪惡,看到光明和希望。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五、帶諷刺意義的訓誡故事

《聊齋志異》還有一些有意義的篇章,作者總結(jié)了人生中的一些經(jīng)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勤勞、樂于助人、知錯能改,同時也勸誡人要戒貪、戒淫、戒酒、就賭等等。

《嶗山道士》告誡我們要吃苦耐勞,不能半途而廢;《畫皮》告誡我們要透過外貌看到本質(zhì);《黑獸》告誡我們面對強暴決不可延頸受死……這些對人們都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

除了思想內(nèi)容上的包羅萬象,《聊齋志異》在藝術(shù)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首先,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把花妖狐魅等非現(xiàn)實的事物放到社會生活中來,構(gòu)成了作品想象豐富奇特,故事變幻莫測,境界神異迷人的風格。

其次,塑造了一些列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屬于一定的社會階層,有其社會本質(zhì),又有著鮮明的個性。此外,作者還善于通過個性化的人物對話和生動活潑的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并注意通過矛盾斗爭來描寫人物。

情節(jié)的曲折離奇,引人入勝,也是《聊齋志異》的突出成就?!读凝S志異》基本上是傳記體,但并不是平鋪直敘地講述人物的經(jīng)歷,而是注意故事構(gòu)造的曲折有味,能緊緊地吸引讀者。至于那些描寫花妖狐魅的故事,這種特點就更為突出了。

此外,蒲松齡還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大師,他不是僅僅追求文言的淳雅,而且力求在淳雅的文言中,注入生活的新鮮與清純。作者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古代文學的語言,又適當?shù)匚蘸吞釤挳敶谡Z方言。其敘述描寫語言,往往能逼真地展現(xiàn)生活一角的面貌;其人物語言高度個性化,口吻惟妙惟肖。

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和作者世界觀的影響,《聊齋志異》中難免有一些落后的封建糟粕,但這畢竟是極其次要的方面。從整體來看,肯定和歌頌真、善、美,揭露和抨擊假、丑、惡,是《聊齋志異》總的思想追求和藝術(shù)追求。郭沫若曾給蒲松齡紀念館題寫過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下聯(lián)是“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個人覺得,這是對《聊齋志異》的最恰當?shù)母爬ā?/p>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