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4000年前誰讓夏啟破壞了帝位禪讓?夏啟繼位始末

2017-03-08 07:28:1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四千多年前,中國發(fā)生了一場特大的洪水災(zāi)害。這場水害引出了一連串的精彩故事,其中,一個細(xì)節(jié)成就了夏啟以四千年“家天下”的封建社會取代

四千多年前,中國發(fā)生了一場特大的洪水災(zāi)害。這場水害引出了一連串的精彩故事,其中,一個細(xì)節(jié)成就了夏啟以四千年“家天下”的封建社會取代了中國遠(yuǎn)古歷史上的王位“禪讓制”。

大水之災(zāi)威脅著中原各個部落的生活,為了治理洪水,唐堯命令有崇氏部落的首領(lǐng)鯀去治理洪水。鯀用圍堵的辦法治理水害,結(jié)果事與愿違,九年也沒能治理水災(zāi)。唐堯?qū)⑹毜孽吿幩溃岝叺膬鹤渔τ砝^續(xù)治理水災(zāi)。姒禹采取了以疏導(dǎo)為主的方法,開山鑿渠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疏入大海,形成后世廣泛流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于是,姒禹名聲在外,贏得了各部落百姓的擁戴,最終成為夏王朝的第一個帝王。

姒禹的兒子叫姒啟,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夏啟,亦稱“夏后啟”、亦稱“夏后開”,姓姒,名啟,又作開。

夏啟是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二任王,簡歷應(yīng)當(dāng)填寫:祖父崇伯鯀,父親是夏王朝首任帝王姒禹,母親是涂山氏女子,名叫女嬌。

相傳,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夢里吃了薏苡而生姒禹,當(dāng)時的帝王唐堯賜以姒姓。姒禹治理了水患,指導(dǎo)百姓興修溝渠,發(fā)展農(nóng)業(yè),領(lǐng)兵平定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虞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縣東),后來還把帝位禪讓給了他,因稱夏禹。

姒禹死后,其子夏啟繼位,鞏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的統(tǒng)治。夏立國四百多年,共傳十七王。

夏啟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頗有名氣,一是因為他是因治理大水而有名的大禹的兒子,二是因為他是中國夏朝的第二個君主,三是因為他用武力奪取了王位,是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yōu)椤笆酪u制”的第一人?!案競髯?,家天下”由他開始在中國沿襲了四千多年。

據(jù)歷史學(xué)家考證,夏啟在位起訖公元前2061—前2052年;生卒年公元前2130—前2052年;出生地涂山(今浙江紹興西北);遷都黃臺岡(今河南新密境內(nèi));年號帝啟元年(辛丑,公元前2060年)。

那么,在四千多年前君主禪讓制度流行的年代,是什么細(xì)節(jié)促成夏啟得到王位?夏啟為什么又要用武力鞏固王位呢?

《史記》和《尚書》都敘述了堯、舜、禹“禪讓”王位的史事。唐堯死后,虞舜繼位,用同樣的推舉方式,經(jīng)過治水考驗,以姒禹為繼承人。姒禹晚期,又舉皋陶為繼承人,皋陶早死,姒禹又舉伯益為繼承人??梢哉f,禪讓制在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下是一種非常理想的人才選拔制度,是選舉“賢能”的體現(xiàn),是人民意愿的體現(xiàn),天下之大人人平等。

中國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度,最早記載于《尚書》。后來中國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禪讓之名行奪權(quán)之實的。這些“禪讓”包括:公元8年,西漢的孺子嬰禪讓給新朝的王莽;公元220年,東漢獻帝劉協(xié)禪讓給曹魏文帝曹丕;公元265年,曹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西晉武帝司馬炎;公元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南朝宋武帝劉裕;公元479年,南朝宋順帝劉準(zhǔn)禪讓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公元502年,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南朝梁武帝蕭衍;公元557年,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朝文帝楊堅……

非常明顯,禪讓制確有弊端。一是在上古時期各種監(jiān)督機制不完善和管理透明度不高的情況下,禪讓也只是一種外在形式而已,所謂人才的賢能是口口相傳的,是可以人為神話的;二是禪讓制的實施往往還要披上一層假惺惺的禮讓外衣——被選舉的首領(lǐng)要躲在山間森林或者隱蔽之處,推讓再三,然后由族人或者部下?lián)泶魉鰜怼@種假惺惺的禮讓是本文敘述的細(xì)節(jié)關(guān)鍵。

虞舜百歲時到南方巡游,突然患病,死在了蒼梧山(今湖南寧遠(yuǎn)縣南)。接任的姒禹聽到此訊,親自率領(lǐng)眾臣以隆重的禮儀為舜建造了陵墓,并在蒼梧山修廟祭祖,這就是至今猶存的零陵和舜廟 (今湖南寧遠(yuǎn))。

守孝期滿之后,姒禹讓出了帝位給虞舜的兒子,自己躲避起來。但是,百姓對姒禹十分擁護,因為姒禹治水對百姓的貢獻太大,因此,姒禹最終繼承了帝王之位。

姒禹晚年,想效仿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接替自己,曾征詢各部落首領(lǐng)的意見,挑選在帝舜時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作他的繼承人,讓皋陶管理政事??上?,皋陶品德雖好,年齡太大,沒等接任,皋陶就先禹王而死去。姒禹又立伯益為接班人,卻把軍政大權(quán)交給了兒子夏啟,而且外出的時候,常常帶著兒子夏啟。結(jié)果,夏啟在百姓當(dāng)中的形象遠(yuǎn)勝過伯益。這個細(xì)節(jié)是姒禹無意間為禪讓制的覆滅埋下的禍根。

公元前2061年秋,帝禹出巡時在會稽死了,雖然,帝禹臨終前有意把天下“禪讓”給伯益;但是,伯益輔佐帝禹執(zhí)政的時間太短,百姓尚未蒙受他的德澤,所以各氏族首領(lǐng)都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夏啟,并且說:“吾君之子也(啟是我君帝禹的兒子啊)”(《孟子》)。

伯益并非無德無才,而是兢兢業(yè)業(yè)為國家出力。伯益曾經(jīng)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發(fā)明過一種鑿井的新方法。伯益擅長畜牧和狩獵,曾教會人們用火燒的辦法來驅(qū)趕林中的野獸。

伯益

然而,伯益的想法過于天真。伯益以為天下從此就是自己的了,便在帝都陽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鎮(zhèn))即位稱王,坐上了天子之位。但是,伯益也看到了百姓對夏啟的擁戴,看到了自己所處位置的不穩(wěn)定。帝禹三年喪服完畢以后,伯益就將天下讓給帝禹的兒子夏啟,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去了。

當(dāng)年,唐堯禪讓帝位給虞舜,虞舜躲避起來,客套了一番,禮讓給了唐堯的兒子丹朱,最后,還是虞舜做了帝王;虞舜禪讓帝位給姒禹,姒禹也躲避起來,客套一番,禮讓給了虞舜的兒子商均,最后,還是姒禹坐了帝位;現(xiàn)在,姒禹禪讓帝位給了伯益,伯益當(dāng)然也要學(xué)著先輩的樣子,躲避起來客套一番了。急什么,帝位早晚是自己的。

這是中國帝王禪讓史上的一個關(guān)鍵細(xì)節(jié),也是中國上古歷史的一個關(guān)鍵細(xì)節(jié)——伯益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陽”,期望夏啟假惺惺地號召百姓呼喚伯益出山,可是,伯益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夏啟沒有對他客套,百姓也沒有擁戴他出山,伯益的愿望成為了泡影。

假如伯益沒有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陽”,按照夏禹的禪讓堅決繼位,禪讓制一定還會繼續(xù)延續(xù)若干年,中國歷史還不至于早早進入“家天下”王位繼承時代。但是,伯益偏偏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陽”,讓中國古代歷史就此轉(zhuǎn)換了一個新的時代。

司馬遷《史記·夏本紀(jì)》記載:帝禹的兒子啟有賢德,天下的百姓,都希望他能繼承共主的位置,“于是啟遂即天子之位,是為夏后帝啟”,最后,人們擁立夏啟做了帝位。后人神化夏啟為仙——《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儛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佩玉璜,在大運山北。”明代畫家蔣應(yīng)鎬繪制的《山海經(jīng)釋義》插圖中就有《夏啟御飛龍》。

綜合歷史記載,禪讓雖是一種制度,但是,關(guān)鍵還在于繼承者是否具有威望,關(guān)鍵還在于繼承者能否收攬眾心。

“古者禹死,將傳天下于益,啟之人因相與攻益而立啟?!?《韓非子》)從此,“啟”用武力開啟了王位由父子世代相傳的“世襲”制?!疤煜聻楣钡脑忌鐣弧疤煜聻榧摇钡呐`社會所代替。

可以想見,擁有“合法”王位的伯益是不甘心被大家冷落的,“避居箕山之陽”一是為了回避夏啟的武力威脅,二是為了期待百姓擁戴他出山??上?,這件事情讓伯益弄假成真,百姓擁戴姒啟,夏啟并不客氣,堂而皇之登上了王位,絲毫沒有表露出禪讓王位于伯益的意愿,于是伯益便開始發(fā)牢騷,做了一些不利于夏啟的小動作。最后,伯益惱羞成怒,召集自己的東夷部族率軍向夏啟殺來,企圖奪取王位。

這個時候,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夏啟的王位是不穩(wěn)定的,可是,夏啟早有防備,并采取了自己的措施——夏啟使用武力殺死了伯益,夏啟即位后,以辛丑年(公元前2060年)為帝啟元年。

除了伯益,對夏啟不滿的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帝啟二年(壬寅,公元前2059年)春,有扈氏族(位今陜西西安戶縣西北)對夏啟繼承帝位非常不滿,認(rèn)為夏啟不尊祖訓(xùn),背叛天道,以武力謀取王位,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因此發(fā)動叛亂?!耙詧颉⑺磁e賢,禹獨傳子,故伐啟?!?《淮南子·齊俗訓(xùn)》)

夏啟

夏啟親自率兵討伐有扈氏族,雙方在甘地(今河南洛陽西)展開決戰(zhàn)。戰(zhàn)前,夏啟作《甘誓》一文,以嚴(yán)明軍紀(jì),鼓舞士氣。夏啟召集六軍的將帥,義正詞嚴(yán)地說:“六軍的將帥們,我要告訴大家,有扈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們!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戰(zhàn)斗的時候,在戰(zhàn)車左邊的人,如果不盡到自己的職責(zé),就是不服從命令;在戰(zhàn)車右邊的人,如果不盡到自己的職責(zé),就是不服從命令;駕馭車馬的人如果不聽軍令,不盡職責(zé),就是不服從命令。服從命令的人,我將在祖廟賞賜他;對于不服從命令的人,我會在社壇前處死他,還要處罰他們的子孫?!?/p>

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夏啟終于滅掉了有扈氏,鞏固了自己的帝位。夏啟效仿父王姒禹當(dāng)年“涂山大會”之舉,于帝啟二年(壬寅,公元前2059年)秋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南)召開天下諸侯大會?!蹲髠鳌ふ压哪辍氛f“夏啟有鈞臺之享”,指的就是這次大會。

鈞臺位于今禹州市城南三峰山之陽,有山禺水從臺下流過,繞大陵迤邐而向東南,匯穎水,注淮河,進長江而入東海?!扳x臺大享”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次大型國宴,參加享禮者有記載為“執(zhí)玉帛者萬國”,相傳為八百諸候,每位諸候席前擺五個筐、五個高腳盆、五個銅鼎,里邊盛滿美味佳肴。

孔子說:“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闭J(rèn)為唐堯、虞舜的禪讓制和夏、商、周所施行的世襲制都是順從天意的行為,是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應(yīng)該予以肯定。孟子也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看見了也就是人民群眾看見了,天聽見了也就是人民群眾聽見了,意思是說天意就是民意。

由于夏王朝初次建立,都城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為了防衛(wèi)和戰(zhàn)爭的需要,急需建有堅固防御設(shè)施的新都。《中華都城要覽》中稱:“夏啟繼位后,陽城被毀,啟只好遷居新都?!?005年4月16日,新華社報道,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十四名專家齊聚河南省新密市,對新密新寨古城遺址的性質(zhì)與地位、溱洧文化的內(nèi)容進行實地考察、論證后認(rèn)為,新寨遺址就是夏啟都城,新密溱洧流域中心區(qū)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重要基點和起始地。

禪讓制和家天下有什么不同呢?《禮記·禮運篇》講姒禹以前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首領(lǐng)依其品德才能選舉產(chǎn)生(選賢與能)。姒禹以后,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了,國家財產(chǎn)成了一家私產(chǎn),“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私有制已成合法,天子之位傳子而不傳賢,父死子繼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大人世及以為禮)。

其實,“家天下”取代“禪讓制”之后,天下并不太平。史載夏啟有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品德都不怎么好,特別是小兒子武觀,幾度反叛想奪王位。夏啟活著的時候兩度原諒了他,但是,夏啟死后不會知道,“家天下”也有夏朝滅亡的時候。

夏啟在位執(zhí)政虛記十年(《通鑒外紀(jì)》),死于帝啟九年(已酉,公元前2052年),終年七十九歲,王號啟,尊號夏啟、夏后啟,謚號帝啟。夏啟死后,出現(xiàn)了五子爭權(quán)斗爭。夏啟在位九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盡管,“家天下”取代了“禪讓制”共達四千余年,但是,“家天下”的天下也是經(jīng)常更換姓氏,并沒有實現(xiàn)上古時期人民所期待的那樣——和睦太平。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