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諸葛亮不愿稱帝背后的六大顧忌 道德上嚴重約束

2017-03-08 17:00: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關(guān)于大權(quán)在握的諸葛亮為什么不稱帝的爭辯,當今網(wǎng)絡(luò)上很多人拍磚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實上他最終的卻并未稱帝來爭辯,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

關(guān)于大權(quán)在握的諸葛亮為什么不稱帝的爭辯,當今網(wǎng)絡(luò)上很多人拍磚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實上他最終的卻并未稱帝來爭辯,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諸葛亮不稱帝的真相吧……

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國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一般的開國皇帝或者起義軍的領(lǐng)袖,大多是軍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無賴,讀書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幾乎沒有……,諸葛亮沒有稱帝或許就是這種心態(tài)……

二、集團外部的阻力:

諸葛亮的荊州集團雖然很強大了,但是益州集團尚且有李嚴手握重兵、原從集團也有趙云,這些都不能不讓諸葛亮有所顧忌,即使是他二人后來死了,但是魏延和馬岱也是不能忽視的。這些人對蜀國忠誠這是無疑的,但是在那樣的大是大非前,應(yīng)該就不會對諸葛亮也忠誠了,畢竟于公于私他們都不會選擇諸葛亮的。

(順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歸屬劉備的,不存在演義里說的那樣叛變的事情,同樣,這么說來,魏延即使是荊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荊州集團的)

三、集團內(nèi)部的阻力:

假設(shè)諸葛亮真想稱帝,除了外部阻力可能還會有內(nèi)部阻力,因為諸葛亮不能保證自己荊州集團的所有人都會在這一時間上與自己站在同一戰(zhàn)線,何況像楊儀那樣的小人會做出什么,諸葛亮自己心里也沒有底。諸葛亮很早看出了楊儀的為人,這大家應(yīng)該沒有異議吧?

四、外部方面的阻力:

當然,稱帝之事,除了蜀國內(nèi)部,還得看看周邊的態(tài)度,比如吳國是不是支持諸葛亮已經(jīng)很難說了,南蠻和西羌乘機造反卻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國看著蜀國內(nèi)亂,難道還不會蠢蠢欲動?這個時候,諸葛亮難道還能玩安居平五路的游戲?這是不可能的了,能有多少人聽他的?(歷史上是不是真有安居平五路也真的很難說)

五、兵民厭戰(zhàn):

漢末到三國成立,打了那么久的仗,死了那么多人,士兵們一定很累了,以前征戰(zhàn)的一幕幕血腥浮現(xiàn)在自己心頭的時候,當回想起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已經(jīng)死去的時候,難免對戰(zhàn)爭不寒而栗……,好不容易告別了戰(zhàn)爭,他們難道還愿意再回到戰(zhàn)爭么?也許諸葛亮身邊的北伐軍隊可能不會厭戰(zhàn),但是后方的軍隊就難說了,而且就三國后期來看,諸葛瞻之所以兵多還敗在鄧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有問題外,士兵就不參戰(zhàn)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從這點看,成都尚且有那麼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這件事就容易解釋得多了。同樣,盡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zhàn)爭,所以人民厭戰(zhàn)也是必然的。

六、最關(guān)鍵的一點:

諸葛亮他是以繼承先帝遺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復(fù)漢家江山為號召力的,倘若他稱帝的話……自己也篡位,還好意思說曹魏么?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會對自己不利了,屆時,也必將喪失人心、眾叛親離……

其實……諸葛亮雖然沒篡位稱帝,但是在他干掉了李嚴以后,蜀國的軍政大權(quán)幾乎可以說全部在諸葛亮或者說荊州集團的手中,諸葛亮是一個實質(zhì)上的皇帝,劉禪只是傀儡罷了,(這樣就很好解釋劉禪為什么反對為諸葛亮立武侯祠。)諸葛亮也就沒有必要自己當皇帝了。

既然諸葛亮沒有稱帝的可能、又沒有稱帝的必要,那麼他還為什么要稱帝呢?

劉備托孤的歷史記載

白帝城托孤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zhàn)失敗后,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后主劉禪托付給諸葛亮的歷史典故。

《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為自行取度,意思是給諸葛亮廢帝的權(quán)力,近年來一些人受三國演義影響,把正史和小說混淆了,認為劉備有讓諸葛亮當皇帝的意思。)

伐吳兵敗

初,先主忿孫權(quán)之襲關(guān)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quán)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xí)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溪蠻夷遣使請兵。

章武二年春正月,先主軍還秭歸,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二月,先主自秭歸率諸將進軍,緣山截嶺,於夷道猇亭駐營,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安慰五溪蠻夷,咸相率響應(yīng)。鎮(zhèn)北將軍黃權(quán)督江北諸軍,與吳軍相拒於夷陵道。夏六月,黃氣見自秭歸十馀里中,廣數(shù)十丈。

后十馀日,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xí)、張南等皆沒。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fù),改魚復(fù)縣曰永安。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

秋八月,收兵還巫。

托孤過程

章武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先主病篤,讬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的裴松之注中有諸葛亮集,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后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zhuǎn)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復(fù)恨,不復(fù)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勺x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迸R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p>

諸葛亮主持后事

亮上言於后主曰:“伏惟大行皇帝邁仁樹德,覆燾無疆,昊天不吊,寢疾彌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號啕,若喪考妣。乃顧遺詔,事惟大宗,動容損益;百寮發(fā)哀,滿三日除服,到葬期復(fù)如禮;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臣亮親受敕戒,震畏神靈,不敢有違。臣請宣下奉行?!?/p>

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謚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

戰(zhàn)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guān)、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zhàn)的大敗,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漢政權(quán)面臨內(nèi)外交迫。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這個依托劉備個人魅力建立起來的國家已經(jīng)搖搖欲墜。同時劉備雖然知道諸葛亮等人對于自己十分忠心,但對自己的兒子忠不忠心就不能保證了,因為知道諸葛亮的責(zé)任心十分強,所以這時只要把兒子交給諸葛亮,諸葛亮就會盡責(zé)地把他扶起來。

章武二年冬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聞先主疾不豫,舉兵拒守。

章武三年春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

建興元年夏(章武是劉備的年號,章武年為公元221年、222年、223年,這年四月,劉備病逝,劉禪繼位,改年號為建興,建興元年夏和章武三年夏是同一年的夏天。),牂牁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張裔於吳,據(jù)郡不賓,越雋夷王高定亦背叛。

此時季漢接近一半的國土已經(jīng)反叛。

劉備托孤的分析

蜀漢章武三年四月,劉備永安托孤,對從成都趕來的諸葛亮說了一句撲朔迷離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眲錇槭裁匆獙χT葛亮說這番話?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玄機?廈門大學(xué)易中天教授在《易中天品三國·永安托孤》一集中羅列并分析了幾層意思:首先是根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評語“城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說劉備托孤是古往今來君臣關(guān)系中最大公無私的典范;其次是這方面的反對意見,一個是《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中的孫盛說“詭偽之辭,非托孤之謂”;一個是張作耀先生在《劉備傳》中認為的“別有用心”,是“陰懷詭詐”。我比較傾向于“別有用心”、“陰懷詭詐”一說。只是張作耀先生把這“陰懷詭詐”分析在劉備逼諸葛亮賭咒發(fā)誓表態(tài)輔佐自己兒子這個層面上,我認為是根據(jù)后來的事實推定的一種結(jié)果,而非當時劉備的全部用意。劉備托孤的背后應(yīng)該還另有玄機。因為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君王,用這般話對臣下托孤,讓人有三方面的費解:

其一,諸葛亮既非君王,為什么拿他與已經(jīng)是君王的曹丕相提并論呢?且“君才十倍曹丕”,諸葛亮豈不是十個曹丕的料子嗎?劉備為什么不說“君才十倍于朕”呢?而偏偏拿諸葛亮去與篡漢的曹丕相比呢?

其二,“必能安國,終成大事”。所謂“大事”,無非是有能力座君位了。讓諸葛亮去效法曹丕篡漢事來奪取自己的皇位,這是劉備的心里話嗎?

其三,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言下之意無非是:我快死的人了,我的天下你想咋的就咋的。

這是在托孤嗎?這是在告訴所有在場的人:諸葛亮是個比漢賊厲害十倍的人物,我家的天下在我走后將要落在他的手上。請大家注意了。

這話的分量諸葛亮是掂量得出的,趕緊“涕泣”表明心跡:“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

諸葛亮為什么要“涕泣”?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理解:

第一是激動, 因為劉備 “臨終之時,其言也善”,把自己和曹丕相比,對自己評價甚高。

第二是感恩,皇上把家當交給自己“自取”,知遇之恩浩大。

第三是委屈,主子誤解了他,他諸葛亮根本不是曹丕那樣的“漢賊”,更不是隨便圖謀皇位的人。

第四是恐懼,因為 “托孤”之言一出,不管是正面接受還是婉言相拒,都將給自己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

什么難以想象的后果?大慨只有劉備和李嚴知道。至多還有趙云、魏延知道。《三國志·先主傳》載,劉備是三國的梟雄,曾經(jīng)在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時,因打雷“失匕箸”,成功地欺瞞過曹操認為自己“膽小”;還在奪荊州、即帝位時表演過忸怩作態(tài)的功夫,吸引過當時很多人的眼球。有人說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我認為劉備的天下多半是謀出來的,只是劉備把哭也當作謀略的一種,稱得上是籠絡(luò)人心的行家里手。但是當著眾人的面,把自己的后事就這么莫名其妙地交待一番,未免太讓人摸不著頭腦了。所以其中定有隱情,而這些隱情都是沖諸葛亮來的。我們可以從當時諸葛亮的處境和后來發(fā)生的情況加以分析:

劉備在托孤之前,是和諸葛亮發(fā)生矛盾了的。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好。至少有五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諸葛亮并不雙手贊成劉備稱帝;二是諸葛亮并不同意劉備伐吳,因而不給劉備伐吳出謀劃策,致使劉備慘敗;三是劉、孫已經(jīng)成仇,而諸葛亮卻有個哥哥諸葛瑾在死心塌地為吳國效力,關(guān)羽被害前,諸葛瑾還代表吳國使者出面勸降過關(guān)羽。這不得不讓劉備心生怨恨,對諸葛亮存了幾分戒心。四是《三國志·李嚴傳》記載:“章武二年,先主征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很顯然李嚴比諸葛亮先期到達永安宮,劉備還送了個尚書令的重要位置讓他座。而諸葛亮到永安,除驚出一身冷汗外,前前后后好像什么也沒有得到過。并且,托孤之后,《三國志·李嚴傳》還記載:“以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可見托孤之后的諸葛亮在軍事上并沒有什么實權(quán)。五是諸葛亮到永安,為什么只帶來魯王和梁王,而不是太子?從“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話里和后來軍事上的巧妙安排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當真“自取”是做了預(yù)防的,就是即使諸葛亮 “自取”了,也還有李嚴擁護著魯王或梁王,劉家的天下會照樣后繼有人。

劉備雖然與諸葛亮的關(guān)系不如以往了。但是諸葛亮忠于劉備,至于劉備死后,會不會對劉備的兒子忠,劉備還沒有把握。對這樣高智商的懷疑對象,究竟怎樣掌控?劉備當然要先查實一下諸葛亮是不是會一如既往一忠到底了,短時間內(nèi)用什么辦法來查實?為了自己的江山平穩(wěn)過渡,不得不考慮強行看看諸葛亮的底牌了。于是劉備拋出了讓諸葛亮“涕泣”之言:“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p>

劉備要驗證諸葛亮的忠心,如果結(jié)論不如人意,諸葛亮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這首先是一句“陰懷詭詐”、對諸葛亮充滿了威脅的托孤之詞,甚至還隱隱透著殺機!這有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端倪:一,把諸葛亮比喻為“漢賊”曹丕,且“才”過十倍,其言不善;二,當作諸多文武的面,等于通告諸葛亮有“終定大事”的能力,要小心;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在提醒諸葛亮可以頂替他劉家的皇權(quán),可見居心叵測。這些不都是皇家的大忌嗎?!諸葛亮只要犯了任何一條,都可以置之于死地。

再說,劉備這樣托孤,還有六個不靠譜的地方:一個是諸葛亮當時雖然是丞相,卻連相府都沒有一個。很顯然劉備是不高興諸葛亮搞獨立王國的;二個是劉備連“侯”、“王”的帽子都舍不得給諸葛亮戴一頂,還奢談送什么“自取”尊位;三個是劉備有三個兒子,即使太子不濟,還有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也輪不到諸葛亮來;四個是這托孤之言只是對諸葛亮說的,而不是囑咐當眾的;五個是劉備臨薨之時,除拿諸葛亮比喻為“漢賊”曹丕,能 “君可自取”外,還在諸葛亮面前講了一通諸葛亮最好的朋友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壞話。這一招可以說成功離間了諸葛亮與馬謖的關(guān)系,為馬謖后來死于諸葛亮之手種下了根子。六個是劉備是很會看人的,況且知子莫若父,怎么會說出自己兒子“如其不才”之類沒把握的話呢?

劉備這樣托孤可以說是挖空心思、軟硬兼施了。然而破綻是很顯然的。諸葛亮自然看出來了,他很理解當時劉備的心思,并非常巧妙地解開了劉備的心結(jié)。使劉備“陰懷”的一招沒有使出來。這沒有使出的一招是個什么樣子呢?我們可以根據(jù)當時的情況勾勒出三幅大致的圖來:一幅是諸葛亮的相權(quán)被收回;二幅是把諸葛亮就地擒拿,送入監(jiān)牢;三幅是把諸葛亮就地正法。

一、二幅圖劉備是不畫的,如果要畫他就畫第三幅圖。因為他知道諸葛亮是“臥龍”,不是等閑之輩,既然“臥龍”威脅到他真龍?zhí)熳恿?,就非死不可,免得后來給他兒子的江山添麻煩。那么第三幅圖來出手的第一人選是誰呢,我認為不出兩個:一個是趙云,再一個則可能是魏延。

猜測的理由是,趙云是除關(guān)羽、張飛外,劉備最信任的人,曾救過劉備的老婆甘夫人,還兩次救過劉備的兒子劉禪。《三國志·趙云傳》裴松之注《云別傳》說:“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云至?!笨梢娳w云關(guān)鍵時刻“不棄我走也”。魏延也和趙云一樣,是劉備的心腹,《三國志·魏延傳》多有記載,劉備屢次提拔重用魏延。這兩個人中,在諸葛亮從成都來永安之前,劉備恐怕是面授機宜了的,要他們見機行事。劉備沒有想到的是,他雖然和諸葛亮打了肚皮官司,誤會諸葛亮極深,給諸葛亮出了難題,諸葛亮還是對他忠心耿耿,發(fā)自肺腑聲稱: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并無異心,回答得情真意切、滴水不漏。劉備顯然是多慮了。這不得不讓劉備打消了“陰懷詭詐”的念頭,正兒巴經(jīng)地托起孤來。

此時劉備才囑兒子“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類話,在諸葛亮沒有“宣誓”之前,劉備是沒說的,他是把諸葛亮當十個曹丕看的。

諸葛亮是個一如既往的忠臣,但也不失為歷史上著名的謀臣,他理解劉備對他的誤解,但筆者猜測諸葛亮知道劉備對他的誤解有劉備身邊人的份,他是不喜歡別人幫著劉備暗地里來使他絆子的。從《三國志》里可以看出,劉備死后,諸葛亮好幾年后才能夠大權(quán)獨攬,這里面的原因雖然很多,劉備托孤卻不失為諸種因素之首。所以,在諸葛亮相位坐穩(wěn)之后,諸葛亮的猜忌發(fā)了酵,那些“遺物”都被諸葛亮一一打理?!度龂尽の貉觽鳌份d:“亮適卒,秘不發(fā)喪,”軍中這么大的事都要瞞著魏延,可見對魏延的提防是多么的小心,死也沒有放松過。魏延之死,盡管不是諸葛亮直接干的,但與諸葛亮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為在諸葛亮病重期間,就設(shè)計好了“令延斷后”的退軍計劃,早將魏延置之于死地了。

至于趙云,在劉備死后,似乎就風(fēng)光不在,他雖然于建興元年封永昌亭侯,遷鎮(zhèn)東將軍。但那是“普調(diào)”,沒什么特別。后隨諸葛亮駐漢中,亮令云與鄧芝拒強敵,失利于箕谷,遭貶為鎮(zhèn)軍將軍。之后就再沒見升過什么官。且在貶官二年后就死了。因是當今皇上的救命恩人,躺在棺材里被追謚為順平侯。

李嚴呢,按易中天先生的話說與諸葛亮是水火不容的,同為托孤大臣,劉備托孤之后李嚴就一直和諸葛亮抗衡,兩人的關(guān)系為什么會鬧得如此之僵?筆者認為這正是劉備托孤時的初衷。但時過境遷,李嚴卻不知變通,死抱著劉備的那“陰懷詭詐”的計謀不放,沒有與時俱進,結(jié)果被諸葛亮廢黜流放。

以上是筆者的看法,聊備一格而已。好像有個姓蔣的名人說過:“讀了《三國》學(xué)詭詐”。一部《三國》謀略多多,有些是解了密的,任由后人評說;有些是成了歷史之謎的,讓人發(fā)揮想象猜測;還有些是沒有出籠的,沒據(jù)可考、鮮為人知。劉備托孤當然是處心積慮策劃了的,到底隱藏著怎樣真相?后人只有各抒己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諸葛亮年表

初平2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xiàn)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quán)與劉備結(jié)盟,參與赤壁之戰(zhàn)獲勝。

建安14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guān)羽、張飛、趙云鎮(zhèn)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guān)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nèi)政。

建安23年 218年 36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yīng)在漢中作戰(zhàn)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 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diào)整巴蜀內(nèi)政,穩(wěn)定因劉備戰(zhàn)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wěn)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年 46歲 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fù)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懿,大敗魏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