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秦朝的筆是蒙恬制造出來的嗎?蒙恬的造筆傳說

2017-03-11 22:44:4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zhàn),他都要定期寫戰(zhàn)報呈送秦始皇,當(dāng)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一天,蒙

公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恬帶兵在外作戰(zhàn),他都要定期寫戰(zhàn)報呈送秦始皇,當(dāng)時,人們用竹簽寫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沒寫幾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獵時看見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跡,心中不由來了靈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試了幾次,效果還是不行,于是隨手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無意中看見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筆,撿起來后,他發(fā)現(xiàn)濕漉漉的兔毛變得更白了。

他將兔毛筆往墨盤里一蘸,兔尾竟變得非常“聽話”,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原來,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質(zhì),經(jīng)堿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變得柔順起來,傳說這就是毛筆的來歷。

事實上,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很久就有了。

但蒙恬作為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沒,據(jù)說,蒙恬是在出產(chǎn)最好兔毫的趙國中山地區(qū),取其上好的秋兔之毫制筆的,湖北云夢秦墓中出土的三支竹桿毛筆,用竹制筆管,在筆管前端鑿孔,將筆頭插在孔中。

另做一支與筆管等長的竹管做筆套,將毛筆置于筆套之中,再用膠粘牢,為取筆方便,筆套中間鏤有8.5厘米長的長方孔槽,竹筒涂以黑漆,并繪有紅色線條,可見,這支秦筆的制作已采用了一套完整的制作工藝,而且與現(xiàn)代的筆及其制法頗為相似,較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筆已大有進步。

相傳蒙恬曾在善璉村取羊毫制筆,在當(dāng)?shù)乇蝗藗兎顬楣P祖,又據(jù)說蒙恬的夫人卜香蓮是善璉西堡人,也精通制筆技藝,被供為“筆娘娘”,蒙恬與夫人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民,當(dāng)?shù)毓P工為了紀(jì)念他們,在村西建有蒙公祠,繞村而過的小河易名為蒙溪,蒙溪又成了善璉的別稱。

相傳農(nóng)歷3月16日與9月16日是蒙恬和卜香蓮的生日,村民們就要舉行盛大敬神廟會,以紀(jì)念他們的筆祖,因此,蒙恬雖然不能獲得毛筆的專利權(quán),但他制的筆精于前人,對毛筆的改革是有貢獻的。

歷史上對于蒙恬造筆的說法有一些記載,《太平御覽》引《博物志》曰:“蒙恬造筆?!贝薇凇豆沤褡ⅰ分幸舱f:“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所謂蒼毫,非兔毫竹管也?!钡聦嵣?,出土的文物已證明,毛筆遠在蒙恬造筆之前很久就有了。意謂蒙恬作為毛筆制作工藝的改良者,其功亦不可沒。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秦謂之筆,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毕惹貢袥]有“筆”字,而“聿”字早在商代就出現(xiàn)了,而秦始皇只是統(tǒng)一了筆的叫法,可見筆是早于秦代就存在了。

清代大學(xué)者趙翼在《陔余叢考》中的“造筆不始蒙恬”條中寫道:“筆不始于蒙恬明矣?;蛱袼?,精于前人,遂獨擅其名耳?!碧拼n愈《毛穎傳》以筆擬人其中也提到蒙恬伐中山,俘捉毛穎,秦始皇寵之,封毛穎為“管城子”。

后世又以“毛穎”、“管城子”為筆的代稱。除此之外,毛筆的別名還有“毛錐子”、“中書君”、“龍須友”、“尖頭奴”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