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秦始皇的陵墓為何選址于河北?秦始皇陵簡介

2017-03-12 12:29:1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任何人,如果死地和葬地一致,及時入葬是正常的。如果死在遙遠(yuǎn)的外鄉(xiāng),遺體完好歸葬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只能進(jìn)行骸葬或者埋入衣冠。所有正

任何人,如果死地和葬地一致,及時入葬是正常的。如果死在遙遠(yuǎn)的外鄉(xiāng),遺體完好歸葬的可能性非常小,大多只能進(jìn)行骸葬或者埋入衣冠。所有正史、野史及民間傳說材料,都說秦始皇死在河北邢臺,而葬于秦都咸陽。其實,河北邯鄲是秦始皇生母的故鄉(xiāng),又是他的出生之地,如果死后能夠安葬河北,也不失為是他的“葉落歸根”之舉。更何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原因,使他在去世之后無法離開河北,而迫使宰相李斯等人采取了一種罕見的就地秘密埋葬的方式。如果這一說法能夠成立,那些將秦俑坑和秦始皇陵綁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人們一定要問,為什么秦始皇有可能葬在河北的這個地方呢?請大家看一看以下幾個真實的情況:一是秦始皇去世之后,這里發(fā)生了一場極其詭秘的政治變故;二是政變者既要掩蓋“死訊”,又要妥善運尸,就存在著一系列不可逾越的技術(shù)障礙。秦始皇從公元前210年10月開始,進(jìn)行了第五次全國的大巡游,他出武關(guān)、去云夢、到零陵、下同安、臨浙江、過潤州、上瑯玡、登成山,至德州的平原津后,就突然地得了重病,結(jié)果于當(dāng)年7月在趙國原來的沙丘宮內(nèi)去世了。在他離開咸陽的10個月時間內(nèi),總行程約10000多公里,平均每天的行進(jìn)速度為30公里。

按照常理,他死后護(hù)送靈柩的隊伍,應(yīng)當(dāng)一直向南,取道洛陽,穿過秦時唯一的東西通途——崤函古道,往西返回秦都咸陽??墒?,這其中有一段240公里的道路,非常的狹窄,它“車不方軌,馬不并轡”,地上車轍寬度只有106厘米,根本就不能通行四馬駕馭的、車輪輪距為204厘米的“辒辌車”。

《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說:秦始皇浩浩蕩蕩的回歸隊伍,卻是從邢臺向北,經(jīng)井陘、進(jìn)太原、入雁門、過云中、抵包頭,然后沿著“直道”回到咸陽的。這一路上翻山越嶺的行程,大約有2500多公里,按照每天30公里的速度去計算,也必須要耗去80多天時間。

秦始皇東巡途中去世,只有李斯、趙高等少數(shù)人知道,他們?yōu)榱诉_(dá)到篡權(quán)的目的,采取了“秘不發(fā)喪”的做法,對于所有其他人來說,是絕對地封鎖消息的。這樣,秦始皇雖然已死,但原有的行程不變,百官的奏事不變,死的痕跡一點都沒有顯露出來。一句話:當(dāng)時并沒有進(jìn)行公開的“治喪”活動,也沒有采取任何的防腐措施。誰都知道,七八月份的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一直都是酷熱難熬的地區(qū),把秦始皇“悶”在“辒辌車”之中,“悶”他兩三個月,會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慘狀呢?《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戶?!?/p>

人死之后,夏季不“過三”,冬季不“過七”,不然尸體就會迅速變臭腐爛,開始以“鮑魚臭”能掩飾一陣,等車隊千里迢迢繞道返回秦都,除了尸蟲和一堆白骨外,還能留下什么東西?所以,真正能入葬到驪山墓中去的,就只能是他的一堆衣冠了。有些考古學(xué)家說,銅車馬坑中的二號銅車,是秦始皇御用“安車”的原型,安車也可稱“辒辌車”,可以改作靈車使用。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可知,二號車的車輿,可分為前、后兩室,前室為馭手使用,只有在后室,才能安放棺木。而后室的尺寸,寬78厘米、長88厘米,放大一倍后的原型尺寸是,寬156厘米、長176厘米。

一直都有人說,秦人向來崇尚形體高大,有以形體高大象征人體美的好傳統(tǒng)。秦始皇的身高就在190厘米以上。根據(jù)戰(zhàn)國時期棺槨的等級標(biāo)準(zhǔn)看,秦始皇的外棺尺寸應(yīng)該是:長320厘米、寬210厘米、高219厘米;內(nèi)棺尺寸:長250厘米、寬127厘米、高132厘米。顯而易見,秦始皇的安車,臨時坐一坐,問題不是很大,但去世之后,要作為靈車使用,可就大成問題了,因為不管你怎么“擺”,車上是放不進(jìn)那具特大棺木的。在死訊“秘而不宣”的詭詐時刻,要去公開地改裝“安車”、或者從外地調(diào)運特制的棺木、繼而抬運棺木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

退一萬步講,即使真的將秦始皇的棺木塞進(jìn)那一輛“安車”之上,它也是不能駛出河北省界的。井陘古道是秦代“車同軌”制度,遺留至今的唯一實物憑證。然而,井陘關(guān)隘是從整塊巖石中開鑿出來的,兩條深深的車轍,讓人感到歷史車輪的“威力”所在。但它的車轍寬度,只有140厘米,只能通行秦統(tǒng)一六國,并實行“車同軌”之后的所有車輛。

而輪距為204厘米的“安車”,是根本不能從這全國統(tǒng)一的“車轍”中通過的,因為兩邊隆起的巖石,完全吞噬了車輪向外滑動的任何空間。不論何時何地,任何違背統(tǒng)一車制,不在固定車轍內(nèi)就位的車,都是寸步難行的。

井陘關(guān)和其他直通山西的七大關(guān)隘一樣,都是“車不方軌、馬不并轡”的,四馬并駕的“安車”,除非它能夠“蹦”過去,“飛”過去,否則誰都別想“跳”出河北的大圈圈。這種“大車子、小車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地產(chǎn)生的行車?yán)щy,而是全國道路普遍存在著的交通障礙。有人會問:秦始皇的東巡“車隊”,既然出不了河北,那么他又是怎么來到河北地界的呢?

由于“安車”車體窄小,加上道路不平,一路之上難免顛簸抖動,不論誰坐在里面,都是難以忍受的。其實,秦始皇出巡乘的是“輦”、騎的是御用駿馬,任何尺寸的車轍,對它們一點影響都沒有。

又有人會說,車不能通行,那大家將棺木裝在“大輦”上,再整體地抬著走,不就完事了嗎?但人們要知道,要抬著棺材走,可是一件很費時日的事情!當(dāng)年慈禧太后要到清代東陵入葬,120公里的道路100人抬棺,整整走了五天。

而要讓100人,抬著秦始皇萬斤重的棺木,擁擠著來到井陘關(guān)、雁門關(guān)等千里絕險地帶,不用說眾人無立足之處,關(guān)鍵還在于,這種“大動千戈”的舉動是要徹底暴露出“秘喪、篡權(quán)”陰謀的,因為這回歸的一路上,都是趙高、李斯視為宿敵的蒙恬將軍的部隊,只有將秦始皇在河北秘密埋葬,他們才能一直把“戲”演到咸陽!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