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岳飛如果不死 真能打敗金兵收復中原嗎?

2017-03-14 12:38:5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提起岳飛和他的岳家軍,人們都會為他們的功敗垂成而感到惋惜。那么事實上的岳家軍到底有沒有能力收復北方的失地呢?岳家軍的北伐確實取到了

提起岳飛和他的岳家軍,人們都會為他們的功敗垂成而感到惋惜。那么事實上的岳家軍到底有沒有能力收復北方的失地呢?岳家軍的北伐確實取到了一定的勝利,并且也擊敗過金軍。但是他們的戰(zhàn)果十分有限,還遠沒有達到讓金軍遭受重創(chuàng)的地步。

岳飛的悲劇故事使他本人成為了漢族民族大義的一個標志性人物,深化了忠奸對立的觀念。這樣就給人們一種感覺:如果不是朝廷的腐敗無能和奸臣從中作梗,岳飛就會帶領(lǐng)著他的隊伍收復中原的失地,他也就不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個悲劇。幾乎所有關(guān)于他的故事會對人們產(chǎn)生這樣的暗示,所以久而久之后人就對岳飛推崇備至。

經(jīng)過許多專家學者的考證,有關(guān)岳飛的許多著名故事大都是由他的孫子岳珂杜撰出來的,并非確有其事。只不過經(jīng)過杜撰的內(nèi)容迎合了當時漢人們的心情,他們被金軍趕出了自己的家園,心中的憤怒之情就寄托在了這一個個能夠令人振奮的故事上。即使翻閱史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也有許多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例如某某戰(zhàn)爭中殺敵多少,俘獲多少物品。但這些史料不能排除有夸大其詞的嫌疑,所以也不能全信。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觀念中,都會認為如果抵抗到底,最終的結(jié)果是肯定會取得成功。但是歷史卻往往不是那么盡人意,有時處在弱勢的一方即使拼盡全力也不能擺脫歷史的宿命。后人都覺得宋高宗作為一國之君卻急于求和,聽信小人的讒言,似乎就是一個十足的昏君。但是如果我們拋開歷史給我們造成的偏見,仔細思考他的這種決定也有一定的道理。

首先,他作為一國之君,就是想如何穩(wěn)固自己的政權(quán),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冒進的手段去自取滅亡。

其次,在他看來,岳飛在戰(zhàn)場上的短暫勝利是他和金國談判的籌碼,而不是作為目的去實現(xiàn)。形勢所迫,他顧不了那么長遠。

單就當是的政治出發(fā)點來看,把他說成是一個昏君未免有些不公平。

趙宋王朝對待臣子極為戒備,在外直接領(lǐng)兵的將領(lǐng)雖然手握重兵,但卻沒有參與軍政的機會。身居廟堂之上的那些文臣,雖然沒有軍隊可帶,但是卻有制定計劃,調(diào)度軍隊的職能。朝廷對武將的疑慮始終都打消不了,但是同時又給這些武將豐厚的報酬,在外武官的待遇要優(yōu)于在京的文官。正一品的宰相每月三百貫,但是從二品的武將每月卻有四百貫,就這還沒有加上武將的公用錢,這個每月最少也要三千貫。按這個比例算來,岳飛當時的地位每月一萬貫應(yīng)該是沒有問題的。在當時財政非常拮據(jù)的情況下,朝廷依然給岳飛以優(yōu)待,這就讓朝廷更加確定岳飛會一直為他們盡心盡力的辦事。

朝廷用這么高的價錢來養(yǎng)軍隊的用意,也在于使他們能夠過得安逸,享受之后也就沒有政治上的野心了。我們后人在受到各種影響之后,會覺得岳飛是個實實在在的愛國者,為了國家去收復失地,但卻栽在了奸臣的手中。但是當時的皇帝看來,岳飛清廉自好,深受士兵的愛戴。即使不給他那么多的賞賜,他也不會改變自己想要收復失地的決心。有著這樣遠大志向的人,恰恰就是帝王最為疑心的人。他所顯露出的這種雄心,在皇帝看來如果不加以控制,早晚有一天會成為野心。就在皇帝遲疑不決的時候,偏偏還有人在旁邊煽風點火。所以皇帝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寧可錯殺這一員良將。

所以歸結(jié)起來,岳飛的悲劇就在于他身居高位卻絲毫沒有政治頭腦,只對帶兵打仗感興趣。為人又十分的清廉,剛正不阿。也可以這樣說,他的這些性格特征成就了他,但也正是這些性格給他招來了殺身之禍。他是皇帝最為看好的將領(lǐng),也是在軍隊中提升最快的將領(lǐng)。不僅如此,皇帝還給他親筆題詞,賞賜白銀兩千兩來籠絡(luò)他的心。但是在收復失地遇阻時他卻變得非常憤恨,對朝廷的議和充滿了怨恨,甚至稱病不再復職。岳飛還曾上書建議立皇儲,反對議和,要求朝廷增兵。

這可能正是岳飛本人真性情的流露,但是在皇帝看來,這已經(jīng)觸及到了皇權(quán)的底線了,這也就導致他必死無疑。也可憐他至死都沒有清楚這和自己平常沒有心機和沒有政治覺悟有關(guān)。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