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和平原君關(guān)系 平原君趙勝為何要封魯仲連
平原君以賢明而聞名于眾諸侯國,他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百I絲繡作平原君,有酒誰澆趙州土?!逼皆忠再狆B(yǎng)門客出名,傳說他的門客三千,識得人才的平原君讓三千食客能夠各行其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三千賢才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也為自己留下了千古美名。
聞名于各諸侯國之間的平原君,他的出身顯赫,父親是建立了豐功偉績的趙武靈王,他又是趙惠文王的弟弟,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平原君趙勝,遺傳了父親的優(yōu)良基因,不僅長得一表人才,還是個謙謙有禮的公子,他以贍養(yǎng)門客出名,由此也留下賢明的名聲。那么,愛才的平原君趙勝和魯仲連有什么交集?魯仲連又是個什么樣的人?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笨梢哉f李白的這一首《古風(fēng)》,簡短地概括了魯仲連的一生。魯仲連正如李白所說,是齊國人。《史記》記載:“魯仲連者,齊人也”,但是關(guān)于魯仲連具體哪個地方的人,卻沒有提及。魯仲連是戰(zhàn)國時期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
魯仲連極其富有謀略,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找到士人最可貴的品質(zhì)。魯仲連是個浪子,他的身上具有游俠的氣質(zhì),不喜歡被束縛,不喜歡老是待在一個地方,因而他的生命幾乎都是在行走中度過,這一年魯仲連剛好客游到了趙國,正趕上了秦國和趙國火拼,秦國包圍了趙國的邯鄲。趙國君臣上下都很焦急,平原君面對眾人的建議也是猶豫不決。
這個時候,魯仲連出現(xiàn)了,他的出現(xiàn)引起了其他門客的注意,有人便好奇地追問:“很多人來到平原君門下,都是有事求于他,看您的樣子不像是有事要求他,您為何還不離家這個是非之地?”魯仲連回答:“秦國是個崇尚武力的國家,沒有什么禮儀,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國家稱帝,所以想要打算幫助趙國?!?/p>
魏國將軍新垣衍奉魏王之意思,秉持“使事有職”,勸告趙王尊秦昭王為帝,以解邯鄲之圍。趙國此時內(nèi)外虛空,趙王及平原君實在沒了辦法,就在進退兩難猶豫不決之際,魯仲連出現(xiàn)了,他提出帝秦的壞處,會使得秦王為所欲為,而使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帝秦卻不想辦法也是自尋死路,既然這樣還不如“蹈東海而死”為國獻身,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的論述過后,最終他成功勸說新垣衍改變帝秦的觀點,共同抗秦。
此番言論之后,眾人對魯仲連刮目相看,他是出于道義來幫助趙國,急人所難,忠肝義膽。他身上有士人最可貴的品質(zhì),為人排患解難,卻從不索取回報。平原君想推薦魯仲連,但是魯仲連拒絕了平原君三次,平原君又改設(shè)宴來款待魯仲連,并且在大家都喝得微醺的時候,命人向魯仲連獻上了千金,魯仲連雖然喝醉了,但是仍舊很清醒,他幫助趙國不為名利,也不想做官,他說杰出的士人就是要為天下人排憂解難,他不想做個商人,于是,拒絕了平原君之后就離開了,并且再也不見平原君了。
魯仲連是清蓮,盛開在亂世不染纖塵的蓮花,他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陣陣清風(fēng),離去又為人們留下屢屢清香,高潔的品質(zhì)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