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三國曹魏名將徐晃是如何投奔曹操的

2017-03-16 18:07:3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誰替曹操說降了徐晃 徐晃,原為楊奉部下,楊奉被曹操擊敗后依附曹操,后隨曹操東征西戰(zhàn),在官渡之戰(zhàn)、討伐袁紹、漢中之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役中立下

誰替曹操說降了徐晃

徐晃,原為楊奉部下,楊奉被曹操擊敗后依附曹操,后隨曹操東征西戰(zhàn),在官渡之戰(zhàn)、討伐袁紹、漢中之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曹魏著名戰(zhàn)將。

徐晃劇照

初平三年,王允與呂布殺死了董卓,董卓的部下郭汜等攻打長安,殺王允,在長安城大肆屠殺,百姓民不聊生,漢獻帝倉皇東逃。徐晃勸楊奉等保護漢獻帝,楊奉等漢朝老臣一路逃過郭汜的追擊,順利護送獻帝到了洛陽。因保駕有功,封徐晃為都亭侯。徐晃見大將軍韓暹和衛(wèi)將軍董承兩人爭權奪利,預料以后又是一場血雨腥風的紛爭,就勸楊奉歸附曹操,楊奉決定接受了徐晃的建議。

建安二年,曹操親自接獻帝到許昌時,楊奉在韓暹的挑撥下,放棄依附曹操的決定,和韓暹出兵劫駕,不幸楊奉大敗被殺。徐晃武藝過人、有勇有謀,曹操一向愛惜人才,所以很欣賞徐晃,希望可以把他收歸門下,為自己效力,于是派滿寵去說降徐晃。

在滿寵說服下,徐晃答應依附曹操。從此,他便成為曹操手下一名優(yōu)秀的將領,為曹操出生入死、東征西討、屢建奇功。例如在官渡之戰(zhàn)中,帶人燒掉袁紹糧草,為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起決定性作用。之所以獲得不少功勞,是因為徐晃一直將曹魏的統(tǒng)一視為自己為曹操效力的機會,并時刻牢記這一點,一次次奮勇殺敵,成為曹魏的開國元勛,也成為三國時期令人稱贊的優(yōu)秀戰(zhàn)將。

徐晃厲害嗎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徐晃年輕的時候曾擔任河東郡小吏,后來因隨車騎將軍楊奉討伐賊寇有功,被提拔為騎都尉,那么徐晃厲害嗎?

徐晃自從追隨曹操后履立戰(zhàn)功,以勇猛和治軍嚴厲著稱,在官渡之戰(zhàn)前從軍破顏良,率軍擊殺河北名將之首文丑。顏良,冀州堂陽(今河北省新河縣)人,東漢末年河北軍閥袁紹部將,以勇而聞名。文丑是東漢末年冀州牧袁紹帳下的將領,他頭腦簡單,中計后被徐晃率軍擊殺于亂軍之中。

建安五年,徐晃隨曹操擊敗了劉備。九月,曹操出兵與袁紹作戰(zhàn),兵敗而歸。當時,袁紹有數(shù)千車糧食運到官渡。荀攸對曹操出謀劃策,建議他可以從敵軍的糧草入手。袁紹的運糧車很快就到達官渡,押韻糧草的將領韓勇猛但輕敵,利用這一致命弱點可以將其打敗。荀攸向曹操推薦徐晃,讓徐晃前去攻打韓猛。徐晃果然不負眾望,在故市(今鄭州西北)截燒其輜重。建安十五年,徐晃隨夏侯淵去太原平叛,攻克大陵,斬其首領商曜。建安十六年,曹操發(fā)兵進取關中,徐晃奉命屯守汾陰,以鎮(zhèn)撫河東。在潼關,曹操的軍隊遇到馬超的阻攔。徐晃奉命帶兵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敵軍率步騎五千余人攻徐晃,徐晃帶領一支精兵將其打敗,并立刻建立了橋頭陣地。綜上所述,徐晃是非常厲害的。

徐晃怎么死的

徐晃當時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原來跟隨將軍楊奉,曾經(jīng)保護過漢獻帝有功。后來,被曹操所用,在帶兵駐守漢中的時候打敗了蜀將陳式,屢建奇功。尤其是在當時的樊城之戰(zhàn)中,徐晃帶領軍隊長驅(qū)直入,一舉打敗了蜀軍,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曹操所稱贊。那么,徐晃怎么死的?

在三國演義里面,徐晃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在剛剛出場的時候就特別的威風,一人斬崔勇在刀下。在滿寵準備招降他之前,說他威風凌凌,當去招降他的時候,看到徐晃自己在軍帳之中披甲而坐,秉燭讀兵書。

徐晃也是一個智慧的人,在征戰(zhàn)河北的時候,曹操攻下了鄴郡,當時的韓范偽拒守城,曹操調(diào)徐晃去進攻,他用了攻心計的一個策略,派人用箭射了招降書進去,成功的招降。當時的曹操欲殺死城人,徐晃當時禁言曹操說,現(xiàn)在剛剛攻破,人們還并不是很服從我們,這個時候屠城只會讓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更不好,以后管理起來更不容易。

徐晃因為常年征戰(zhàn),身體越發(fā)虛弱,最終病死。徐晃一生簡樸,對自己要求也很嚴格,在病死之前還告訴自己的家人,不要風光大葬,一定要喪事從簡。他一生立功無數(shù),但是從不要求曹操給予自己賞賜。在徐晃死之后,曹操經(jīng)常懷念此人,他欣賞徐晃的兵法策略,也感激徐晃為自己創(chuàng)下的功績。于是,命人追封徐晃,封其弟弟官爵。徐晃怎么死的現(xiàn)在你是不是已經(jīng)知道了呢?

徐晃的兒子

徐晃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名將,原為楊奉部將,時值漢獻帝被李榷、郭汜劫持,保駕立功。后歸附曹操,由于他作戰(zhàn)勇敢,兼有謀略,深得曹操喜愛。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那么徐晃的兒子是誰,又有哪些成就呢?

據(jù)史料記載,魏名將徐晃的兒子是徐蓋?!吧w”字為上下結(jié)構(gòu),有多重含義。例如:有遮蔽作用的東西、由上往下覆,遮掩、傘、方言,超出一般地好、方言虛詞等等。徐蓋,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子承父業(yè),徐晃死后,徐蓋繼承父親爵位,擔任陽平侯。公元265年,西晉建立,陽平侯國被廢除。徐蓋雖然也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將領,但是他的名氣遠遠不及父親,史料對他的記載也很有限。在他去世后,他的兒子徐霸繼承爵位,擔任陽平侯。漢明帝劉莊分封徐晃的后代時,把徐晃的兒子和孫子都封為候。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徐晃的兒子是徐質(zhì)。徐質(zhì),魏國將領,他常用的兵器是一把“開山大斧”。在蜀國著名將領姜維北伐時,徐質(zhì)曾做為司馬昭的先鋒。著名謀士司馬懿曾評價他”有勇有謀,魏之猛將?!彼麉⒓舆^多次戰(zhàn)役,打敗過張翼、廖化等將領,斬殺過張嶷。后來,在鐵籠山與姜維交手,敗在姜維槍下,被亂軍所殺。當然,“徐質(zhì)是名將徐晃之子”這種說法只是傳說,《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不足為信。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