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的兒子是誰 齊宣王出獵于社山發(fā)生了什么
齊宣王的兒子是齊閔王,齊閔王比較驕傲,喜歡享樂,但是他在位期間倒是做了不少貢獻,尤其是在軍事上他先后破秦國燕國,為齊國的擴張做了準備。
齊閔王即位的時候,齊國軍事實力強大,插手別國內(nèi)政,韓國的公子咎與公子幾瑟爭奪太子的位置,齊閔王派大兵壓境,把公子幾瑟給驅(qū)逐了,公子幾瑟見大勢已去,倉皇逃往楚國。
在齊閔王想要讓楚國割地求和的時候,秦國出兵干涉,導(dǎo)致齊王計劃破裂,他非常怨恨秦國。秦國要攻打魏國,魏國派人來說服齊閔王與自己聯(lián)盟,希望聯(lián)合齊、魏、韓三國一同對抗秦國。但是因為孟嘗君中了秦國謀士的計策,導(dǎo)致三國聯(lián)合計劃不了了之。
之后齊魏韓又聯(lián)合起來對秦國展開進攻,逼的秦昭襄王割讓河東來求和。但是由于齊閔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也就同意了秦王的求和要求,錯過了一舉殲滅秦國的好機會。
因為趙國保持中立,齊國一路直取燕國,高奏凱歌,拿下了一場又一場爭奪土地,擴張霸權(quán)的戰(zhàn)爭。
但是齊閔王沒有憑借祖父輩創(chuàng)造的大優(yōu)勢號令天下,也沒有完成對諸侯各國的統(tǒng)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歷史新篇章。相反,后期的齊閔王因為剛愎自用,常常不聽勸諫,行軍打仗的時候也不講求策略,這樣盲目自大的表現(xiàn),將先前創(chuàng)立的優(yōu)勢全部葬送。
不久齊國上下君臣不和,百姓也不再支持昔日的君王,他內(nèi)外樹敵,造成國內(nèi)外矛盾激化,公元前284年,在五國聯(lián)軍的討伐下,齊王朝在齊閔王手下落下帷幕。
齊宣王出獵于社山發(fā)生了什么
齊宣王到社山上打獵,社山的老百姓們都一起來慰問齊宣王。齊宣王說,父老鄉(xiāng)親們辛苦了,為了感謝你們,我下令這里的父老百姓的田地不用交稅,百姓聽了都感謝齊王,跪下來拜他,只有閭丘先生不這么做。
齊宣王說,父老鄉(xiāng)親門嫌獎賞太少嗎,好,你們在場的都不用來服兵役了,父老鄉(xiāng)親又紛紛拜謝,但是這閭丘還是不拜。這下齊王納悶了,他說拜謝過的人可以先離開了,沒有拜謝的請上前來,我說的話會讓屬下記住的,你們好好生活就好了。
齊宣王問為什么我兩次賞賜你都不拜謝呢,難道是本王做的不對,不應(yīng)該賞賜咯,閭丘先生就說,我聽說大王今天要來,早就和鄉(xiāng)親們出門遠迎,我想大王讓我長壽,大王讓我變得有錢,大王讓我變得受人尊敬。
齊王說,你的生死是上天決定的,我不能讓你長壽;我的國庫雖然富足,但那是要來救濟百姓的,我不能讓你變得有錢;我朝中的大官都有所屬了,小官地位卑賤,不能讓您受人尊敬。
閭丘先生說,大王您言重了,這些都是我們不敢奢望的,我希望大王能選擇行為有修養(yǎng)的人做官吏,制定公平的法律政策,這下我們就可以長壽;無論一年四季,都要按時救濟,不要勞煩我們百姓,這樣我們就可以變得富足了;大王您發(fā)出命令,讓年紀小的人多多尊敬年紀大的人,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受到尊敬了。
您下令賞賜我們不用納稅,這樣國庫就會空虛,就不能救濟百姓,您下令我們不必服兵役,那府里就沒有人可以差使了。齊宣王說,您說得對,可以請你做我的宰相嗎?
齊宣王好諛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齊宣王好諛,說的并不是齊宣王射箭的技術(shù)如何百步穿楊,而是說齊宣王喜歡別人夸他在射箭上做的好。這位反應(yīng)有些遲鈍的帝王到最后也沒發(fā)現(xiàn),臣子不諫言的危害有多大。
齊宣王喜歡射箭,特別喜歡人家夸他能用強弓,每次齊宣王張弓拉弦的時候,總是能得到臣子的一片贊美聲,大家對齊宣王這樣的脾氣都摸得比較透徹,齊宣王一打獵,就給他上弓。
大家都贊美齊宣王,拉開這樣的弓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氣,不愧是大王,除了您當今世上還有誰能有這樣的力氣。齊宣王聽著樂得合不攏嘴,他還感嘆自己手下有一幫為自己說話的得力助手呢。
其實齊宣王用得弓和平常人有的沒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是強度很一般的弓,齊宣王還讓大臣們一一實驗,親自來拉弓,大家都心知肚明,齊宣王又想強調(diào)他的力量強大了,每個人都只拉倒一半就紛紛表示無能為力。
然而因為沒有人告訴他,齊宣王一輩子都以為自己能拉開強度有一千多公斤的弓,齊宣王就算拿著這虛假的榮耀,也不愿意相信真實的自己,不面對自己本來的面貌是他最大的弊病。
而且我們說,古往今來君與臣的關(guān)系就像水和船,君王的錯誤決斷,要靠敢于進諫的大臣,君臣一起才能完成國家的建設(shè),才能使人民生活安康。如今的齊宣王急需一位敢于進諫的大臣來點醒他。除了孟子應(yīng)該要有更多的人關(guān)心國家,關(guān)心君王。
孟子謂齊宣王曰是什么意思
孟子對齊宣王說:“主公,您的一位臣子,把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托付給自己的朋友,然后他覺得信得過才這么做的,于是他安安心心旅游去了。但是等到他回來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朋友并沒有像他交代的那樣做。
不僅沒有給它的家人好的地方住,連吃飽飯這種基本的生活保障他的友人都沒有提供,主公你說要是你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么做?”
齊宣王說:“要是我早就和這種朋友絕交了,我這么信任你,你卻反過來背叛我?!?/p>
孟子繼續(xù)說:“如果身為司法官員,但卻不能管理好他自己的下屬,這時候該怎么辦?”
齊宣王說:“我會毫不留情的罷免他,身為官員你的職責就需要你必須帶好部下?!?/p>
孟子最后說:“那主公要是在治理天下的時候,不能做到一心為民,那么對這樣的人該怎么處理?!?/p>
齊宣王聽出孟子的意思是在暗指自己在處理朝中大事的時候有懈怠,心里也有點不好意思,于是環(huán)顧了四周的大臣,開始說其他事情。
孟子層層推進,從生活中的事,推到中層干部,再推到治理國家的帝王,循循善誘,我們不得不佩服孟子的勇氣,敢在一國之君面前說如此言論。
而齊宣王的舉動也讓人們?nèi)炭〔唤?,孟子推行仁政,自然想讓君王能推行自己的思想,齊宣王態(tài)度很猶豫,孟子借這個機會點醒齊宣王,齊宣王也機智的躲過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