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唐朝的楊妃是真的得李世民的寵愛嗎

2017-03-16 22:01: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李世民后宮中的這位楊妃,史書中對其的記載只有一句話:“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看似出身高貴,然而連生母為

李世民后宮中的這位楊妃,史書中對其的記載只有一句話:“恪母,隋煬帝女也?!笨梢姉铄m然名義上為隋煬帝女,看似出身高貴,然而連生母為誰、排行第幾、封號為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并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后宮。

而史官在史書中極為同情李恪,盡管完全列舉不出李恪究竟有何才干和才華,但仍舊對李恪是各種溢美之詞,所以在其傳記里特別提到“恪母,隋煬帝女也”這一句,就是為了表彰李恪生母身份高貴。但即便如此也仍只有隋煬帝女這個頭銜,可見楊妃無論是在隋宮還是唐宮地位都不高——在隋宮里沒有公主封號、在唐宮里嬪妃品級低到?jīng)]有記載甚或是不值得記載。

同時根據(jù)岑仲勉先生的統(tǒng)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里,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zhǔn)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yīng)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cè)遠(yuǎn)離長安才是??墒聦崊s恰恰相反,依據(jù)李恪生于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yīng)當(dāng)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后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才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為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jié)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guān)系的前朝公主的話,怎么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當(dāng)時看起來與皇位無緣的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這位楊公主作為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后怎么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嬪妃當(dāng)當(dāng),而給親王做妾,最多只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jù)楊廣死于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卻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熱孝期間懷的孕,竟然連為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了,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fā),甚至連為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后,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的凄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后陳后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弘政夫人被沒入了隋掖庭,還有幾個被賞給了朝中大臣和皇子;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么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里不過是戰(zhàn)利品一樣的存在。

再看她在后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為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貴妃的封號是死后追封,可見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號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為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為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是燕賢妃升為德妃后隨之晉位的。所以楊妃生前并無妃位,不過是死后才被追封為“妃”,提升了品級。

楊妃于武德二年生吳王李恪,武德八年之后生蜀王李愔——武德年間的皇子皇孫都是按例一歲時冊封,而武德8年時,李世民的兒子中只有第五子李祐受封,所以第六子李愔最早也是武德八年才出生。楊妃沒有女兒,因為唐太宗21位公主中只要生母身份較高的,史書或墓志銘才有記載,其余15位公主的生母因出身低微而不見載。

而楊妃的兩子吳王李恪與蜀王李愔,雖然一直以來由于電視劇的宣傳,很多人誤以為李恪是唐太宗最喜歡的兒子,但就史實而言,論起唐太宗所有兒子中誰的待遇最差,李恪稱第二,沒人能比他更差。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史書是如何記載的。

首先,同樣是在《舊唐書》中,對李恪是“太宗常稱其類己”(《唐會要》中記載為“太宗嘗稱其類己”??梢娺@里的常通嘗,意為曾經(jīng)而不是常常),對太子承乾則是“太宗甚愛之”,而對李泰更是用了“魏王泰寵冠諸王”這樣的說法。如此一番比照,唐太宗對李恪這位所謂的“愛子”的寵愛,也實在平淡無奇了些。更何況唐太宗對三位嫡子的愛護(hù)在史書上的記載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對李恪的寵愛甚至無從列舉。

其次,根據(jù)史書的記載,李恪最遲貞觀7年便去了封地,而與李恪同齡的李泰不僅不“之國”,唐太宗甚至還想過讓其“入居武德殿”,最后還是被魏征力諫勸止。李治更是自長孫皇后去世后就一直由唐太宗親自撫養(yǎng),甚至在被封為太子后,仍讓唐太宗不惜公然違反禮制也要繼續(xù)留在身邊,這便導(dǎo)致了褚遂良劉洎等人分別在貞觀18年、20年相繼上疏懇請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邊一味溺愛,放其回東宮。

而貞觀7年李恪赴任齊州都督時,唐太宗對李恪說:“父子之情,豈不欲常相見耶?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可見讓諸王之藩是因為“家國事殊”,更是為了絕諸皇子的“覬覦之心”。但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實際上更適合身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畢竟作為太子同母弟,李泰對儲位的威脅才是最大的。然而唐太宗在“家國事殊”面前卻出于私心,不僅不讓李泰之藩,甚至還想讓他搬進(jìn)武德殿居住;李治就更不用說了,唐太宗一直將這個兒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yǎng),絕口不提之藩的事,貞觀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讓他上朝參政了,卻偏偏將沒什么威脅的李恪打發(fā)到封地上去。

再者貞觀12年唐太宗給李恪寫的這封信,若只注意到“汝方違膝下,凄戀何已,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這么一句,自然會覺得其間是飽含了父子之情,然而此信的題目卻是《誡吳王恪書》。誡者,告誡、警告之意,齊王李祐在封地上屢屢犯錯時,唐太宗也曾寫信“誥誡之”。所以這封信也不是什么訴說離別后的思念之情的,而是唐太宗寫信來警告李恪要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再胡作非為了。

而且就在唐太對李恪說“欲遺汝珍玩,恐益驕奢”——以避免李恪變得驕奢為由而不肯多給他財物,結(jié)果在面對李承乾與李泰時,唐太宗卻又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唐太宗賞賜李泰時不僅“賜泰物萬段”,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對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出用庫物的限制。

最后,便是為很多人所津津樂道的,唐太宗欲立吳王李恪為太子這件事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