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秦國丞相魏冉 魏冉和白起的關系是怎樣的

2017-03-17 11:00:1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昭王七年時,魏冉任秦國丞相。之后更是先后四次出任秦國丞相一職位。魏冉是昭王的舅舅,在昭王年少時,和姐姐宣太后共同主持國政。 武王死

昭王七年時,魏冉任秦國丞相。之后更是先后四次出任秦國丞相一職位。魏冉是昭王的舅舅,在昭王年少時,和姐姐宣太后共同主持國政。

武王死后,魏冉和姐姐羋八子共同將昭王推上王位。為了秦國的地位,親自率領眾將廝殺于各諸侯國之間,一次又一次的攻取城池,擴大秦國范圍。魏冉一生戰(zhàn)功赫赫,精通軍事戰(zhàn)略,智慧過人。在第二次任丞相時,賜穰邑賜封魏冉,又加封陶邑,號穰候。

魏冉在秦國掌握軍權,并培養(yǎng)了很多著名將領?;萃醯乃抉R錯和武王朝的任鄙后來也都都投靠了魏冉,并在關時候幫助魏冉。白起是魏冉提拔的最成功的一個,也是為秦國立下功勞最多的一個。經過魏冉的精心培養(yǎng),白起在領兵殺敵中很快突顯出大將風采,后被魏冉任命為將軍。在伊闕之站前,魏冉和昭王產生分歧,魏冉想讓白起去征戰(zhàn),而昭王想讓自己的親信向壽征戰(zhàn)。魏冉求助于宣太后,最后白起代向壽出戰(zhàn),并大勝而歸。

魏冉在處理內政時僅僅有條,而且在進攻別國時,親自上陣殺敵,戰(zhàn)功赫赫。使秦國內部穩(wěn)定,地域不斷擴大,勢力范圍增大,取得絕對的優(yōu)勢。他深思熟慮,利用遠交近攻的戰(zhàn)術,逐一滅六國??梢哉f魏冉的一生都為秦國奮戰(zhàn),秦國的強大離不開魏冉。歷史再怎么評價秦朝,魏冉都是不可被忽視的重要人物。

秦國大將魏冉的身世

魏冉,秦昭公的舅舅。宣太后羋八子的弟弟。一生四次任丞相,為秦國消滅其他諸侯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一段時間在秦國獨攬大權,并富可敵國。

魏冉和宣太后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魏姓是從他的父親那繼承的。而魏姓應該是當時魏國皇室的姓氏,所以魏冉的父親應該是魏國人。宣太后的母親在后來改嫁給了魏氏,生下的魏冉,而其母親是楚國皇室,所以魏冉擁有楚國和魏國兩國皇室血統(tǒng).正因為他這樣的特殊身份,在秦國很受待見,在秦惠王時與惠王王后是親族關系。成為秦國唯一一位擁有楚國親族和魏國親族的外族臣子。

魏冉本身非常有能力,在惠王時就位居朝臣。在秦武王繼位后更是職位高升,成為秦國的重臣。武王死后,與姐姐聯(lián)手,將自己的外甥推上王位,從而把持朝政,手握重權。并用武力消滅了所有爭奪王位的人,穩(wěn)定了昭王的王位,穩(wěn)定了秦國混亂的局面。昭王繼位時,因為年紀尚小,所以都由魏冉和宣太后把持國政。他不僅在處理內政時僅僅有條,而且在進攻別國時,親自上陣殺敵,戰(zhàn)功赫赫。使秦國內部穩(wěn)定,地域不斷擴大,勢力范圍增大,取得絕對的優(yōu)勢。

魏冉一生最成功的兩件事是:第一,擁立秦昭王坐上王位;第二,讓白起為將軍。因此,流傳著這么一句“魏冉為相,白起為將,是秦國的最佳組合”。

魏冉和白起的關系

魏冉,是秦國的重臣,擁立秦昭王為王的核心人物。對秦國的貢獻不可忽視,一生更是四次任宰相,為秦國歷史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白起,戰(zhàn)國時秦國著名的將領,為秦統(tǒng)一六國貢獻了力量。因為在長平之戰(zhàn)中表現(xiàn)卓越,殺敵40萬,被不少人稱為“殺神”,為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首。是繼孫武和吳起后,歷史上又一杰出的軍事家。

白起是匹千里馬,那魏冉就是他的伯樂。白起的軍事實力,是魏冉發(fā)現(xiàn)的,并舉薦他為將軍。魏冉讓白起攻打韓、魏二國,白起在攻打時采用先弱后強的獨特戰(zhàn)術,率領秦軍主力保衛(wèi)韓魏兩國,抄到兩國后方,打他們個措手不及。多次打破聯(lián)軍的主力軍隊,并逐漸將兩國包圍于伊闕,讓他們無處可逃,最終大勝,殺死敵軍二十多萬兵,徹底打垮了韓魏兩國。

長平之戰(zhàn),秦國在白起的領導下取得前所未有的勝利,決定了最終統(tǒng)一天下的秦國至高無上的局面。但此時的魏冉已經退出了政治舞臺,白起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沒有魏冉的支持,最后受不得別人的讒言,被迫自殺,使得秦國在統(tǒng)一天下的時間足足推遲了幾十年。

白起所有的重大軍事行動,都是在魏冉的強烈支持下獲得成功的。有這樣一句話“魏冉為相,白起為將,是秦國的最佳組合?!闭怯捎谶@最佳組合,秦國在攻打其他國家時才會接二連三的取得勝利。正是因為這最佳組合,才會有伊闕之戰(zhàn)的勝利和鄢郢的勝利,在后一次戰(zhàn)爭中還迫使楚國退出了統(tǒng)一天下的候選人行列。魏冉和白起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奮戰(zhàn),哪有秦國的一統(tǒng)天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