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李光弼計誘敵戰(zhàn)馬 李光弼計誘敵戰(zhàn)馬的前因后果

2017-03-18 10:54: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李光弼計誘敵戰(zhàn)馬,很多人對于李光弼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從他“計誘敵戰(zhàn)馬”這個故事中開始的,對于這個故事,小編也是知道的,但還是有很多朋

李光弼計誘敵戰(zhàn)馬,很多人對于李光弼的認識和了解都是從他“計誘敵戰(zhàn)馬”這個故事中開始的,對于這個故事,小編也是知道的,但還是有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今天小編特地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這個故事,來看看李光弼計誘敵戰(zhàn)馬的前因后果。

故事簡介:

唐代名將李光弼自幼熟讀兵書戰(zhàn)法,在平定“安史之亂”時,他巧施“美馬計”,大敗史思明叛軍于河陽。

話說史思明在鄴城自立為大燕皇帝,率叛軍長驅直入,連下數(shù)城,直逼河陽城外,與李光弼所率唐軍隔河對峙。李光弼不愧是一位久經(jīng)沙場的老將,他知道,眼前守城唐軍不僅軍事實力比河對面的叛軍差一大截,而且唐軍將士的士氣低落,要想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zhàn)斗中獲勝,不宜力戰(zhàn),只能智取。

叛軍久居塞外邊疆,擅長騎射,作戰(zhàn)時更是倚仗精銳的騎兵在前沖突。這次也不例外,叛軍從塞北帶來大量馬匹,都是一些戰(zhàn)斗力特別強的純種戰(zhàn)馬。這些馬個高勁大,在陣前橫沖直撞,如履平地,對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威脅很大。史思明自然把這些戰(zhàn)馬視為寶貝,在兩軍停戰(zhàn)時,便讓士兵把這些戰(zhàn)馬趕到河邊梳洗、放牧,同時也是向唐軍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

看著叛軍膘肥體壯的大批戰(zhàn)馬,李光弼一籌莫展,苦思良策,夜不能寐。這天,他只覺腦海中靈光一閃,終于想出了一條絕妙的計謀來。他急急喚來中軍,如此這般地吩咐一番之后,才覺得渾身輕松,困擾數(shù)月的難題終得解決,他要到寢帳去好好地大睡一覺。

很快,城中唐軍各部都接到李光弼傳下的一道奇怪命令:將軍中所有帶駒的母馬全部上交,隱瞞不交者殺無赦,同時在民間高價收購帶駒的母馬及馬駒。盡管沒有人明白這道命令的用意,但軍令如山,誰也不敢怠慢,唐軍將士迅速行動起來。不幾日,軍中各部上交和民間收購的母馬、馬駒集中到了一起,足有五百余對。李光弼得知情況后,很是高興,說這下就好辦了。

這天,叛軍又照例將大批戰(zhàn)馬趕放到河邊。那些趕馬的叛軍士兵久錮軍營,難得有機會出來,于是到河邊后將馬韁繩一放,便三五成群自顧自地快活去了。那些馬有的在河灘上啃吃青草,有的在河邊低頭暢飲,有的則下到河里追逐戲耍。

河對面的這些情況,站在河陽城樓上的李光弼盡收眼底。于是,他立即傳下命令:先將全城的馬駒集中在馬廄里拴起來,然后打開城門,將所有母馬的韁繩解開。

那些母馬自從被收到軍中,一直被拴在馬廄里,一刻也沒有放開過。這回韁繩被解開了,好不歡喜,都一陣風似的向城外擁去,紛紛跳入河中。很快,這些母馬就與叛軍的戰(zhàn)馬混在了一起,盡情嬉戲。

牧馬的叛軍士兵先見城門大開,又見一群馬從里面蜂擁而出,以為是唐軍殺了出來,都吃了一驚,紛紛站起身來,準備回營報告。后來卻只見馬匹出城,不見守城軍兵出戰(zhàn),而唐軍的馬群進入河中早與已方的戰(zhàn)馬嬉戲起來,便都放心地坐下來,對河中嬉戲的馬群指指點點。

過了一會兒,李光弼看火候差不多了,就命士兵到馬廄哄趕拴著的馬駒。那些被拴在馬廄里的馬駒不見了母馬,本就煩躁,加上士兵的哄趕,便都嘶叫起來。這些馬駒此起彼伏的嘶鳴聲,仿佛在呼喚那些出城的母馬。正在河中與叛軍戰(zhàn)馬嬉戲的母馬聽到城中馬駒的嘶鳴,護崽心切,紛紛掉過頭來,往城中奔去。這下,那些正在與母馬嬉戲纏綿的叛軍公馬慌了神,聽著母馬嘶鳴著往城里跑去,以為是在向它們發(fā)出召喚,也都向河對面游過去,跟著前面的母馬往城里跑。

看見一群群戰(zhàn)馬紛紛往河對面跑,那些牧馬的叛軍士兵連忙上前攔截,可哪里又能攔得住呢?于是趕緊回營報告,等叛軍派出精銳輕騎兵從淺水區(qū)渡過河去,已有近千匹戰(zhàn)馬進了河陽城,和守城唐軍的馬群匯集到了一起。就這樣,叛軍的一千余匹好戰(zhàn)馬一下子就走失了大半,元氣大傷,軍事實力也大打折扣。

李光弼巧施“美馬計”,唐軍不折一兵一卒,便輕而易舉地為騎兵補充了大量的戰(zhàn)馬,使得唐軍原本低落的士氣迅速高漲起來,戰(zhàn)斗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從此,雙方的軍力對比出現(xiàn)了大的轉折……

李光弼簡介:

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國唐代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寶十五載(756)初,經(jīng)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jié)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參與鎮(zhèn)壓浙東袁晁領導的農(nóng)民軍?;鹿俪淘瘛Ⅳ~朝恩等素與李光弼不睦,光弼晚年為宦官所讒。病死徐州,年五十七歲。追贈司空、太保,謚曰武穆。李光弼墓,在富平縣覓子鄉(xiāng)別家村西北約1公里處。

人物評價:

李光弼是中唐出色的統(tǒng)帥、軍事家,與郭子儀先后出任朔方節(jié)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是平息安史之亂的主帥,被加宰相,位至三公,封為臨淮王,“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zhàn)功推為中興第一。”(《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六十一)名氣沒有郭子儀大,但軍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史家評論,“自艱難以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第一?!?《冊府元龜》卷393《將帥部》)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家、大將孫武、吳起、韓信、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