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四小碟壓桌菜本是滿族飲食習俗 與努爾哈赤有關

2017-03-18 18:01:1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自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清政府解體,清王朝在北京統(tǒng)治了268年,與此同時老北京飲食習俗中也融入了很多滿族特

自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清政府解體,清王朝在北京統(tǒng)治了268年,與此同時老北京飲食習俗中也融入了很多滿族特色。

單說這老北京過年或家里請客,不論上幾道菜,這炒咸什、炒醬瓜兒丁、豆兒醬和芥末墩兒四道壓桌小菜是必備的,其實這原本是滿族的飲食習俗,傳說跟老罕王努爾哈赤有關。有一天,老罕王帶著人在山里轉悠了大半天,一棵“棒槌”也沒挖到,這“棒槌”就是人參。大家又累又餓,情緒也不好。

老罕王見狀,一邊安慰大家不要泄氣,一邊叫大家休息、做飯。老罕王鋪上獸皮,剛轉身招呼大家把吃的東西擺上,平地里刮來一陣旋風,把那張獸皮掀翻了。老罕王只好重新鋪,又是一陣旋風,再次將獸皮掀翻。這樣倒騰了三四次,大家認為是山神與他們作對,很害怕。只見老罕王手握腰刀大喝一聲:“山神,你憑什么要和我們作對,你要再敢掀翻我的皮子,我就拆了你的山神廟,砸了你的香火案?!闭f罷,老罕王拔出腰刀,指著跟前的一塊石頭大聲說道:“山神老兒,我既然看不見你,這塊石頭就當做你的替身,看我怎樣對付你?!彼e起腰刀,猛地照石頭砍去,只聽見“咔嚓”一聲,石頭被劈兩半。老罕王把腰刀往地上一插,再次鋪好獸皮,揀起散落下的四小塊石頭壓在獸皮的四角兒上,說:“大伙兒把吃的拿來,看山神能把我怎樣?!闭f來也怪,老罕王這么一折騰,再沒起什么旋風。以后,在獸皮四角放上四塊石頭,被說成可以鎮(zhèn)山神、保平安。這習俗沿襲下來,就成了飯桌上的四小碟壓桌菜。

這壓桌菜雖小,但做起來卻很精細。我曾向一位滿族老太太認真請教過這四個小菜的做法,咱一樣一樣地說。

炒咸什——最初聽到這個菜名,很費解,因為北京話把最后一個字的發(fā)音弱化了。查出這三個字的寫法后,我明白了,其實它就是個咸菜為主的什錦菜,水疙瘩、胡蘿卜、豆腐干兒、青椒等等,切成細絲,蔥姜熗鍋,一扒拉,淋點兒香油,五彩繽紛的利口小菜兒就出鍋了。

豆兒醬——這是老北京最家常的小菜了,一般家里做都以肉皮為主料,也有用豬蹄的。把肉皮整理干凈,先在水里煮一下,撈出來切成條,鍋里重新放水,加入料酒、蔥、姜、鹽,我喜歡清淡一些,所以不放大料等味兒厚的佐料,至于放不放醬油就看個人喜好了。待肉皮煮到八九成熟,再放青豆、黃豆、胡蘿卜丁、熏干丁等配料,冷卻后就成了晶瑩的豆兒醬。

醬瓜兒丁——做這道菜得買六必居或天源醬園的黑醬瓜,切成丁,用清水泡一泡,去咸。把瘦肉也切成丁,再加上剝了皮的花生米一起炒。這個小菜的制作絕巧兒是不放醬油,讓肉丁白嫩白嫩的,這樣菜上桌時才黑是黑、白是白,顏色分明。

芥末墩兒——這個菜的制作要點是焯白菜,把切好的白菜墩兒放開水鍋里冒一下就成,不能散,還要保持它的脆勁兒。焯好后碼入壇中,一層白菜墩兒,一層芥末和白糖,最后淋上白醋,捂嚴,兩天后,酸辣脆甜的芥末墩兒就可以吃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