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被遺忘的清末饑荒 丁戊奇荒饑民把石子磨成粉充饑

2017-03-18 20:44:2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中國大地向來多災多難,尤以旱災最為揪心。 秦漢至清朝兩千余年間,共發(fā)生了1022次旱災,平均兩年一次。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起連續(xù)四年大

中國大地向來多災多難,尤以旱災最為揪心。

秦漢至清朝兩千余年間,共發(fā)生了1022次旱災,平均兩年一次。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起連續(xù)四年大旱,赤地千里,饑民到處起義,成為明王朝覆亡的導火索。光緒初年的華北大旱,更是一場“二百余年未有之災”。從1876年到1879年,直隸(今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等省,持續(xù)4年遭受大面積干旱,農(nóng)產(chǎn)絕收,田園荒蕪,“餓殍載途,白骨盈野”,因饑荒及疫病致死的人共約1300萬。

此次災害是有清一代最大的一場劫難!因以1877(丁丑年)和1878(戊寅年)最為嚴重,故稱其為“丁戊奇荒”。其中河南、山西災情最深,又稱“晉豫大饑”。

“二百余年未有之災”

1875年初,年僅4歲的光緒,剛剛被扶上皇帝寶座,北方很多地區(qū)便先后呈現(xiàn)出干旱跡象。當年,京師和直隸地區(qū)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

一年后,旱情加重,以直隸、山東、河南、山西為主要災區(qū),北至遼寧、西至陜甘、南達蘇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廣袤旱區(qū)。受干旱影響,華北大部分地區(qū)的糧食等農(nóng)作物全面歉收,產(chǎn)量減半,山東收成甚至不及往年的三成?!渡綎|通志》稱該年全省“大旱,民饑”。大旱引發(fā)的饑荒,致使一些災民“饑則掠人食”,過境者往往失蹤,人們?yōu)榇松踔痢跋嘟涔恪?,不敢遠行。

1877年,華北旱情急劇升級,尤其是山西,旱荒空前。山西巡撫曾國荃向清廷奏報時稱:“晉省迭遭荒旱……赤地千有余里,饑民至五六百萬之眾,大祲(jìn)奇災,古所未見”,“詢之父老,咸謂為二百余年未有之災”。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