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揭秘秦始皇為何要修筑萬里長城

2017-03-21 07:08:0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被古往今來的人們說成是曠世罕見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為今天的中國留下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chǎn),還有幸榮膺世界第七大

秦始皇修筑萬里長城,被古往今來的人們說成是曠世罕見的一大創(chuàng)舉,也為今天的中國留下一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chǎn),還有幸榮膺世界第七大奇跡。其實,當年秦始皇在啟動修筑萬里長城的時候,原本也并沒有想到這么多的后果。

據(jù)說,始皇32年,當燕人盧生向秦始皇獻上“亡秦者胡也”的圖讖時,秦始皇覺得自己大展身手消除大秦帝國外部隱患的時機來了。在秦始皇看來,如果不立即北擊匈奴大秦帝國很可能會亡于日益壯大的胡人之手。于是,他果斷委派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軍蒙恬率領(lǐng)30萬精兵強將向匈奴發(fā)起了強悍的攻擊,一舉收復了河南與榆中等廣大地區(qū),次年又收復了高闕,直抵陰山及黃河河套以北地區(qū)。匈奴抵御不過蒙恬將軍的進攻,甚至還擔心會遭到東西兩翼的更大襲擊,于是干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中國古代皇帝大都把維護領(lǐng)土完整、抵御外部勢力入侵看得很重,秦始皇似乎也不例外。此時的北方匈奴之亂雖早已平定,但秦始皇仍然很不放心,為了防患于未然,他不惜血本,征用70萬勞工,歷時多年,在西起臨洮東止遼東這綿延萬里的疆土上,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以此試圖杜絕胡人亡秦之患。這大概就是多少年來歷史教科書上的“修長城抵御外患”之類的傳統(tǒng)說法。

在中國古代,修城御敵并不是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前后,各諸候為了抵御對方的進攻,就已經(jīng)開始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修筑高大的城墻,這些城墻也可以被稱之為長城。公元前四世紀前后,燕、趙、秦等國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也相繼修建長城。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修筑長城是古已有之的御敵辦法,也并不是什么最新創(chuàng)舉,但卻被秦始皇發(fā)揮到了極致,因而秦始皇修筑長城對后世的影響極為深遠。因而,悉數(shù)秦代以后的中國歷朝歷代,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竟然寥寥無幾。

秦始皇的確沒有機會看到他倡導修筑的萬里長城在“抵御外患”方面發(fā)揮怎樣的功能和作用,但他卻把“修筑長城抵御外患”防御理念流傳給了歷朝歷代的統(tǒng)治者們,使那些中國古代的統(tǒng)治者們一代接續(xù)一代地把萬里長城修筑下去,直到清朝時才嘎然為止,不再繼續(xù)把萬里長城維修擴建下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沒有修過長城的朝代,不僅沒有修筑新的長城,而且也沒有維修過老的破敗的長城?,F(xiàn)在看來,清朝皇帝不修長城的做法是高明的。既然長城在抵御外敵入侵方面所起作用甚微,那么反倒不如不修筑長城?!懊駩倓t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則也?!笨滴跽f得很在理。

秦始皇真的沒有康熙聰明,因為秦始皇對于“修筑長城抵御外患”防御理念太根深蒂固和堅信不疑了,以至于把修筑長城當作決定大秦帝國興衰的一種政治迷信和執(zhí)政圖騰,而大大地忽略了治理國家的其他方面。于是,大秦帝國的悲劇在秦始皇死后就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

秦始皇死后,其子胡亥設(shè)計害死了長子扶蘇,奪取了帝位,稱為二世皇帝。二世胡亥繼位后,暴政比秦始皇有過之無不及,橫征暴斂,變本加利,民不聊生,積重難返,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終于推翻了秦二世胡亥的殘暴統(tǒng)治。

這倒應驗了當初燕人盧生向秦始皇獻上“亡秦者胡也”的預言。只不過是那“胡”指的不是“胡人”,而是“胡亥”;不是外患,而是內(nèi)亂。大秦帝國最終破敗在秦二世胡亥手中。

在今天看來,萬里長城在中國古代時的“抵御外患”作用,大概只是歷朝歷代皇帝們主觀上的一廂情愿而已,因為當時的北方游牧民族遠沒有歷朝歷代皇帝們所主觀臆想的那樣強大,甚至也難以構(gòu)成真正意義上“外患”。那么,秦始皇及其歷朝歷代皇帝們所樂此不彼的修筑長城,也只能是一種以“抵御外患”為借口的主觀臆斷行為的結(jié)果罷了,而其中的損害國力、勞民傷財、積怨甚廣的歷史危害也就更不用說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