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朝鮮向清廷稱臣很久后開始祭祀明崇禎帝真實原因

2017-03-21 10:42:5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大報壇遺址在昌德宮后苑西北角,遺憾的是這里并沒有向游人開放,只能隔著樹林遠望。 大報壇是1704年,即明朝亡國六十年時,朝鮮肅宗為報答

大報壇遺址在昌德宮后苑西北角,遺憾的是這里并沒有向游人開放,只能隔著樹林遠望。

大報壇是1704年,即明朝亡國六十年時,朝鮮肅宗為報答壬辰戰(zhàn)爭中向朝鮮派遣援軍的明神宗萬歷皇帝而修建的祭壇。到了1749年朝鮮英祖又增加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思宗崇禎皇帝的神位。對朝鮮來說,這三位明朝皇帝對朝鮮的恩惠最大。明太祖曾賜予國號“朝鮮”,對朝鮮有“大造之恩”;壬辰戰(zhàn)爭中明神宗救援朝鮮,有“再造之恩”;1636年末清軍侵入朝鮮(即丙子之役),崇禎皇帝對朝鮮有所謂的“東援之恩”——朝鮮向清稱臣很久之后,才知道崇禎曾打算在丙子之役時救援朝鮮。

朝鮮國王在大報壇祭祀明朝皇帝的祭禮從1704年一直持續(xù)進行到1894年。原本肅宗想建造的是可以常年供奉神位的廟宇,后來考慮到固定廟宇容易被清人發(fā)覺而引發(fā)兩國間的摩擦,所以決定建立祭壇,根據需要舉行祭祀。

1704年12月的《朝鮮王朝實錄》記載了大報壇祭祀明神宗的準備情況:

大報壇成。壇在昌德宮禁苑之西曜金門外,舊別隊營之地。壇制用左議政李畬言,放我國社稷之制,有壝有墻,墻高四尺,比社壇加高一尺,方廣二十五尺,四面皆為九級。壝、墻四面,皆三十七尺,自壇所筑外墻,以防行人俯視。自十月初三日始役,至是訖工。……

樂用八佾而樂章亦相琦(即宋相琦,時任大提學)所撰進也。畬以為宜放文廟釋菜時樂章,諸大臣請依社稷祭樂章,上從其言。壇上帳殿,用黃色紬段,為內帳,如我國帳殿,滿頂骨之規(guī),以一片木,加漆,長廣如我國闕字版及外方殿牌之制,加以跗方,奉置卓上,付以黃紙牓,而使書寫官,題其面曰大明神宗皇帝神位,祭后燎其紙牓,木片則藏之樻中,每于祭時出用。諸議皆以為然,從之。登歌、軒架,依社壇制排置,祭物品數,依皇朝儀式,祭器亦依《大明集禮》圖式,而祭器,依古禮竹籩等制為之。神室、黃帳房,依《會典》圖說造成,祭文中,命勿書淸國年號,命勿差壇所守直官,只使禮官主管焉。

值得注意的是,祭祀明神宗的祭樂所用的樂舞是天子所用的八佾,而非諸侯即朝鮮國王自己所使用的六佾。而且,一切祭祀準備均按明朝的《集禮》與《會典》置辦,祭文中也不書寫清朝的年號。事實上在丙子之役之后,朝鮮的一切官方文書均書寫清朝年號(與日本的外交文書不書寫年號,僅使用干支紀年),而兩班士大夫私下繼續(xù)使用崇禎年號。所以在現存的朝鮮后期的私人文集末尾,經??梢砸姷筋愃啤俺绲澓笕鬃印敝惖募o年方式。筆者雖也曾見到過存在崇禎與康熙年號并記的私人文集,但數量極少。

關于朝鮮君臣執(zhí)意建造大報壇的原因,筆者更傾向于這樣的解釋。大報壇得以建立,這其中當然有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講求尊周義理的朝鮮君臣的主觀動機,亦有因歷史上清軍侵入而根深蒂固的“崇明反清”的意識,但更主要的是,朝鮮統(tǒng)治階級試圖利用尊明義理強化內部認同,鞏固自身統(tǒng)治的現實需要。

在肅宗之前的孝宗與顯宗時期,經歷了丙子之役及目睹了明清交替的朝鮮朝廷內部,主張?zhí)姹緡兔鞒瘓蟪鸲懛デ宄摹氨狈フ摗睅缀醭闪顺⑸舷碌墓?,但是考慮到朝鮮現實國力,明眼人都能明白所謂的“北伐論”無異于癡人說夢。而肅宗則將“北伐論”的思想基礎,即“尊明義理”的意識以建立大報壇的方式付諸實踐,一方面削弱了臣下以標榜“尊明義理”來主導朝廷輿論的可能性,將輿論的主導權牢牢把握在國王手中,從而強化了王權對臣權的控制;另一方面,通過在大報壇祭祀明朝皇帝這樣的禮儀行動,進一步確認了朝鮮的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即強調“尊周大義”(對朝鮮來說,尊周即是尊明),強化內部認同,維持自身統(tǒng)治穩(wěn)定。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