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萬歷中晚年為什么“抱著女人抽大煙”?

2017-03-21 13:07: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明朝時期的萬歷皇帝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他早年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有

明朝時期的萬歷皇帝是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他早年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有明一朝最輝煌的盛世,史稱“萬歷新政”,萬歷十年,張居正去世后,萬歷皇帝壓抑了十年的不滿和憤怒一起爆發(fā),他開始了對他的師相的全面清算,當(dāng)他親政后,特別是中晚年時期,萬歷皇帝甚至多年不上朝,不接見大臣,歷史學(xué)家對萬歷皇帝這種倦政的奇怪現(xiàn)象進行了多番考證,依然是眾說紛紜,那么到底是什么讓萬歷皇帝如此倦政呢?

第一種設(shè)想是比較傳統(tǒng)的,那就是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就沒有了約束,開始沉迷酒色,厭倦朝政。這是一個很自然的想法,皇帝消極怠政,昏庸無能,往往與沉迷酒色密切相關(guān),甚至還有人說他躺在皇宮里抱著女人抽了三十年的大煙。他確實是一個好色的的皇帝,這個皇帝的身邊盡是女人,當(dāng)然了,如果是單純的好色倒也好說,主要是他的“好色”影響到了整個大明王朝的發(fā)展。

在萬歷皇帝的私生活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寵幸鄭貴妃,為了寵幸鄭貴妃,他將恭妃王氏(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以及皇后置于腦后,按說后宮爭寵是常事,然而,王恭妃與鄭貴妃之爭,卻使大明王朝深陷復(fù)雜的政治危機之中,最終導(dǎo)致黨爭不斷而覆滅。

萬歷皇帝對皇后并沒有興趣,于是與宮女王氏有染,生下皇長子朱常洛,王氏母憑子貴被封為恭妃,不過萬歷皇帝對王恭妃并無感情,他真正愛的是鄭貴妃,并與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在生子之后,鄭貴妃立馬加封為皇貴妃,而王恭妃直到許多年后方才加封,萬歷皇帝對待二人的態(tài)度已經(jīng)非常明顯,因此,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萬歷皇帝是傾向于立朱常洵的,可是,冊立長子為太子是基本原則,朝中大臣大多擁戴皇長子朱常洛,向萬歷皇帝建議立長子為太子,這一點很不合萬歷皇帝的意愿,加之鄭貴妃不斷地吹枕邊風(fēng),萬歷皇帝曾下決定立朱常洵為太子,甚至還曾給鄭貴妃寫過保證,卻受到朝中大臣與萬歷皇帝的生母慈圣皇太后的極力反對。

萬歷皇帝遲遲不立太子,看似是皇帝的家事,其實已經(jīng)成為了國家的大問題。朝中大臣為此爭論達十五年之久,派系林立,黨爭不斷,內(nèi)耗可想而知,歷史上稱之為“國本之爭”。直到一六○一年,萬歷皇帝迫于壓力,終于封朱常洛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他和鄭貴妃都始終不甘心。

直到有一天,鄭貴妃決定鋌而走險,刺殺皇太子朱常洛,于是爆發(fā)了明末三大謎案之一的“梃擊案”,朱常洛脫險后,馬上向萬歷皇帝匯報了這件事,并將矛頭指向鄭貴妃,朝中不少大臣本來對于朱常洛就是較為同情的,形勢開始對鄭貴妃不利,福王的支持率瞬間下降,朝廷大臣紛紛站到了皇太子那邊,福王這才離京就藩,也有人認為,“梃擊案”是朱常洛所用的“苦肉計”,他想通過這個方式,陷害鄭貴妃和福王,從而達到逼福王離京就藩,穩(wěn)固太子地位的目的,此時的萬歷皇帝,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wěn)固。

寵幸鄭貴妃直接導(dǎo)致了長達十五年之久的“國本之爭”,也導(dǎo)致了“梃擊案”,使得朝局變得異常復(fù)雜,拉幫結(jié)派,結(jié)黨營私,內(nèi)耗極其嚴重,毫無公義可言,在混亂的局勢下,整個大明王朝開始搖搖欲墜了。

萬歷皇帝對于這場“國本之爭”其實是很反感的,他的意愿沒有實現(xiàn),而且還受到了道德的指責(zé),在這場爭論中,萬歷皇帝是一個失敗者,他沒有使朱常洵獲得太子之位,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他敗家,從皇帝的角度來說,他敗國,這也就產(chǎn)生了關(guān)于萬歷皇帝“懶散”的第二個設(shè)想,那就是他根本不想?yún)⑴c這種爭論,他更沒有興趣和朝廷大臣長時間地討論所謂的國家大事,他只想自己乾綱獨斷,自己說了算!這種無休止的爭斗實在是讓他煩惱,特別是對于萬歷皇帝的心理來說,他更是厭惡,這是在挑戰(zhàn)他作為皇帝的權(quán)威,于是,他反感,厭倦,到了最后就是灰心、絕望、放棄。然而,“國本之爭”只不過是黨爭內(nèi)耗之中的一件事情而已。

其實萬歷皇帝在位期間也曾做過很多大事,比如萬歷援朝戰(zhàn)爭,播州之戰(zhàn)等,這些都是萬歷皇帝乾綱獨斷所做的重大決策,事實證明,這些決策都非常英明,可見,這是一個喜歡自己拿主意,不喜歡聽別人指導(dǎo)的人,確實遺傳了朱元璋的基因。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報復(fù)與發(fā)泄”也是原因之一,從人性的角度來看,萬歷皇帝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為政方式,可以說與他的心理狀態(tài)大有關(guān)聯(lián),他有巨大的童年心理陰影,從小在張居正的教導(dǎo)下,循規(guī)蹈矩地學(xué)做一個好皇帝,他時時刻刻都生活在“張先生”的陰影之下,“一切按張先生說的辦”,隨著年齡的增長,萬歷皇帝對這句臺詞越來越不滿意,越來越反感,越來越厭倦甚至憎惡,在萬歷前十年里,由于萬歷皇帝年幼,張居正代替皇帝處理政務(wù),相權(quán)代替了皇權(quán),這是僭越,作為皇帝,這是不能容忍的,這是在挑戰(zhàn)皇權(quán),挑戰(zhàn)皇帝的尊嚴,萬歷皇帝并不是一個無能者,他極其希望能夠證明自己是一個皇帝,所以在對張居正的清算中,萬歷皇帝可以說是做到了心狠手辣,與其說是清算,不如說是一場隱忍多年的權(quán)力欲望的發(fā)泄和報復(fù),這一刻,他才真正感覺到君臨天下,乾綱獨斷的權(quán)威,他才真正感覺到的自己是一個皇帝,自此之后,只要張居正反對的,萬歷皇帝都要支持,只要張居正支持的,萬歷皇帝都要反對,張居正重用的官員,萬歷皇帝都進行了罷免,張居正罷免或者不重用的官員,萬歷皇帝都加以禮遇,這極度影響了當(dāng)時的政治局面,在之后的一段時間,萬歷皇帝感到局面越來越不好控制,于是,他開始厭倦朝政,他不再勤勉,他必須朝著與張居正要求相反的方向走,他才覺得身心舒暢,這似乎比江山社稷還重要! 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