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真相 歷史上大隋王朝到底有哪些貢獻?

2017-05-11 20:45:1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歷史上大隋王朝到底有哪些貢獻?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王朝,隋朝的功績往往被人們忽視,或者簡單的歸結(jié)到唐朝。其實,大隋帝國雖然從建立

歷史上大隋王朝到底有哪些貢獻?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王朝,隋朝的功績往往被人們忽視,或者簡單的歸結(jié)到唐朝。其實,大隋帝國雖然從建立到滅亡,僅僅三十八年的時間,但是,卻在這短短的數(shù)十年建立了其他王朝難以企及的豐功偉業(yè)!大隋帝國就猶如一顆流星,雖然短暫,卻很燦爛。首先,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幅員遼闊,國力強盛。在大一統(tǒng)方面,隋朝的功績還要超過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夏商周更像是部落聯(lián)盟,或者聯(lián)邦),秦朝影響深遠。不過,大秦帝國消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它統(tǒng)治的地盤是漢族聚居區(qū)。秦朝,嚴格的老說是一個漢族大一統(tǒng)王朝。地盤不大,民族單一??墒撬宄筒灰粯恿?。隋朝本就是在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北周基礎(chǔ)上建立的。經(jīng)歷了五胡亂華的中原地區(qū),除了漢族,還活躍著許多少數(shù)民族。隋朝的建立,使得各民族真正實現(xiàn)了大融合。少數(shù)民族的加入,使得漢族有了許多新鮮血液,使得中國的歷史發(fā)展有了新的變化,更為后來中國一步步成為如今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隋朝人口眾多,經(jīng)濟富庶。

封建時代兩千多年,世界的科技水平總體來說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國家富強與否,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人口!隋朝鼎盛時期煬帝大業(yè)年間,人口達到890萬戶,約為4600萬人。這個數(shù)字空前龐大。大唐建立第五年,天下一統(tǒng),全國人口290萬戶。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執(zhí)政二十多年,創(chuàng)造了所謂貞觀之治??墒?,在唐太宗去世后三年,人口僅僅是380萬,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唐朝人口才突破900萬,并且成為整個唐朝的巔峰。至于經(jīng)濟富庶,隋朝號稱中國古代史上國家最富庶的朝代。衡量古代經(jīng)濟狀況,重要標準是糧食。隋朝施行均田制,耕者有其田,全國農(nóng)民的積極性被大大激發(fā),國家儲備的糧食自然也遠超前代。隋朝在全國許多大城市都設(shè)立糧倉。在洛口倉里許多糧倉,一個糧倉就可以儲存兩千多萬石糧食。貞觀年間,唐太宗曾經(jīng)參觀隋朝糧倉,慨嘆:“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也就是說,隋朝剩下糧食,足夠天下人不干活吃五六十年!當然,正因為隋朝藏富于國的政策,使得百姓生活日漸艱苦,最后不得不奮起反抗。最終儲備的絕大多數(shù)糧食,都白白留給了大唐。

第三,隋朝軍事強盛,威震敵國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號稱“天可汗”,是普天之下各民族共同的皇帝。其實,在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如此殊榮的并非李世民,而是隋文帝楊堅。在北周北齊時代,因為彼此攻殺,對于北方的突厥不得不屈辱投降,以換取邊關(guān)寧靜。當時突厥的可汗驕傲地說:“我在南方有兩個兒子,我們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沒有糧食吃了!”等到隋文帝楊堅即位后,命令衛(wèi)王楊爽帶領(lǐng)大軍十五萬,追擊突厥。突厥有鐵騎四十萬,可是被隋軍連番擊潰。突厥可汗不得不帶著周邊國家共同朝拜隋文帝,并且尊稱隋文帝為“圣人可汗”。在漢唐時代和北方游牧民族作戰(zhàn),基本上是以戰(zhàn)術(shù)和戰(zhàn)略取勝。比如霍去病以閃電戰(zhàn)突襲匈奴,李靖趁著突厥內(nèi)亂加大雪平定東突厥。可是,隋軍和突厥的作戰(zhàn),基本上是硬碰硬,正面出戰(zhàn),結(jié)果,依然是隋軍大勝。后來隋軍攻打南陳,更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上什么阻力。另外,隋朝還有很多功績,比如修建大運河,比如開明的民族政策,比如推行三省六部制,比如推行科舉制等等。這些都是造福萬民,推進歷史的好制度。

義成公主:被和親連嫁四個老公的隋朝公主

開皇十三年的一天,隋文帝正在聽剛出使完突厥的使者匯報工作,不久前,隋文帝給突厥的可賀敦(相當于皇后)大義公主送了一件華麗的屏風,他很想知道大義公主看了以后是什么反應(yīng)。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了,不就是一件外表光鮮的屏風嘛,這有什么。其實,此屏風的來歷可不一般,它來自江南,是隋朝軍隊從陳朝的皇宮里繳獲的,就在四年前,50多萬隋軍分三路,齊頭并進,滅了南陳。為什么給大義公主呢,因為大義公主也是個亡了國的公主,她不是大隋的人,而是前朝北周的公主,可惜剛出嫁沒多久,身為外戚的楊堅就篡了位。于是大義公主就天天吹枕頭風,希望可汗為北周報仇。開皇二年,文帝皇帝寶座都沒坐熱,40萬突厥鐵騎就向長城壓過來了,把武威、天水、上郡等地洗劫一空。要不是離間了突厥部落,沒準事態(tài)更嚴重。近幾年,突厥雖然聽話了很多,但又有做大的趨勢。使者對文帝說,大義公主看了屏風非常傷感,想起了故國,并在上面題詩表達此意。而且態(tài)度也很桀驁不馴,看起來很拽的樣子。文帝感到很頭疼,這個女人是大隋的威脅,必須除掉她,可怎么樣才能做到呢?正巧,突厥另一個實力不濟但野心很大的突利可汗渴望壯大實力,便來抱隋朝大腿,請求與大隋和親。文帝同意了,但條件是幫助除掉大義公主。

突利可汗見事情有門,便積極向大義公主的丈夫都藍可汗揭發(fā)公主包養(yǎng)情夫等事,都藍可汗一聽,自己的丑事連親戚都知道啦!一怒之下親手殺了大義。見目的達到,隋文帝把安義公主嫁給了突利。都藍聞訊大怒,你突利竟然敢私通隋朝,與我作對,要嫁公主也應(yīng)該嫁給我,哪輪的到你!于是聯(lián)合其他可汗圍攻突利,突利打一個都是被秒的節(jié)奏,何況這么多,一下子就被虐了,在隋朝官員長孫晟的忽悠下,投奔了大隋。不幸的是安義公主死于亂兵之中。突利可汗徹底跪了,窮困潦倒、舉目無親,覺得隋文帝要無情的拋棄他了,想到這里,不禁痛恨自己的無能。出乎意料的是,隋文帝就喜歡他這個沒用的樣子,因為其中涉及到一個驚天大計劃。突利可汗到達大興城后,隋文帝給他好吃好喝,還把前來歸附的突厥難民、流民都給了突利。另一方面,前線的隋軍在楊素、史萬歲、高颎等人率領(lǐng)下,連連擊敗都藍的軍隊。終于,仁壽年間,最終掃除了敵對的突厥勢力。

蕩平突厥,隋文帝下令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由他來統(tǒng)治原突厥故地,為隋朝鎮(zhèn)守北疆。原來的安義公主不是死了嘛,不要緊,皇恩浩蕩,再給一個,把一個宗室女封為義成公主,下嫁啟民可汗。啟民感動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自己什么功勞都沒有,領(lǐng)土、人民、金錢、老婆、地位……所擁有的一切全都是隋文帝賞賜的,大恩大德,幾輩子都報答不了。于是他稱文帝為“圣人可汗”,發(fā)誓永遠替大隋做牛做馬。義成公主乃宗室楊諧之女,雖然不是皇帝的金枝玉葉,但也衣食無憂,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日后嫁人,雖然不一定可以嫁到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男方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有前途的社會精英吧。然而,皇帝的一紙命令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不得不穿上嫁衣,遠赴草原,丈夫還是個年齡大、文化差異大的異族人。

可以想象,這個十幾歲的花季少女肯定已經(jīng)向家人抱怨過、哀求過很多次了,但這點力量相對于皇權(quán)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業(yè)三年,新皇帝楊廣帶領(lǐng)50萬大軍,十萬匹戰(zhàn)馬北巡突厥。聽說天子親自前來,啟民可汗激動不已,不敢怠慢,便和義成公主以及依附部落的酋長南下迎接??吹酱笏灞R眾多,軍容整齊,旌旗連綿不斷,啟民可汗非常震撼,朝見時,他更加驚呆了——隋煬帝竟然命人造了可以容納幾千人的大帳篷,在它面前,自己平時住的牙帳就很low。宴席間,隋朝的藝人為各位首領(lǐng)表演了噴火、背山等絕技,首領(lǐng)們都看傻了,大隋可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這些蠻夷比不上,啟民可汗帶頭割下手臂上的肌肉獻給隋煬帝,表示臣服。另一邊,蕭皇后來到義成公主的帳篷,對她噓寒問暖,關(guān)懷備至,義成公主為有這樣一個給力的娘家而驕傲。

兩年后,啟民可汗前往洛陽朝見煬帝,同年去世。其子始畢可汗上表請求按照突厥風俗,娶先父的可敦義成公主,煬帝倒是挺通情達理,批準了。就這樣,結(jié)婚十年、二十多歲的義成公主就有了第二任丈夫。只是這個可汗并不像他父親那樣對隋朝唯唯諾諾,而是有野心、有抱負的,在他的治理下,突厥漸強,而南方的隋朝,卻在走下坡路,隋煬帝祭出建東都、開運河、征高麗、通西域、游江都等一連串殺招自虐,王朝走向了絕境。大業(yè)十一年,隋煬帝再次帶領(lǐng)十幾萬人北巡,要求突厥可汗迎駕。聽說了此事后,始畢可汗牙都快笑掉了,我正愁找不到機會打你呢,你自己倒是送上門來了,這幾年楊廣看到突厥強大了就小動作不斷,扶植隔壁的西突厥、妄圖制造內(nèi)部分裂、還蓄意謀殺自己的重要謀臣,是時候做個了斷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于是親自率領(lǐng)幾十萬鐵騎南下,希望一舉擒殺楊廣。義成公主連忙派人把此事告訴楊廣,楊廣嚇得雙腿發(fā)軟,連忙躲進附近的雁門郡城,剛進城沒多久,突厥鐵騎就里三重、外三重,把雁門圍的像鐵桶一般。喊殺聲日夜不絕,箭如雨下,最近的落到了離隋煬帝只有三步遠的地方。生死難料,楊廣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抱著愛子痛哭流涕,城內(nèi)糧食也只夠維持二十多天。十萬火急,義成公主騙始畢可汗說,北方的外族人乘我們主力南下去抄我們老家了??珊挂宦牐沁€了得!又有哨騎來報,各路增援隋軍將達雁門,數(shù)量眾多,始畢可汗服軟了,下令撤退。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