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漢代鄰家姐姐創(chuàng)造美女神話 和親出塞落得夫死嫁子

2017-05-15 19:49: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王昭君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她與西施、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在古代眾多美女中,王昭君可以說

王昭君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她與西施、貂蟬、楊玉環(huán),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在古代眾多美女中,王昭君可以說是得到贊詞最多的唯一女性,比如說像妲己、褒姒、楊玉環(huán)等人就被視為亡國禍水,而西施、貂蟬則被看作不潔的尤物。只有王昭君,在文人的心中,她才美而不外現(xiàn),清高脫俗,不媚權(quán)貴,并且散發(fā)著瑪麗蘇的光芒,臉上就差圣女倆字。然而,歷史上的王昭君也是這樣子的嗎?為此,本文打算從3個方面介紹,即王昭君的美,王昭君和親的動機和王昭君和親的影響,來還原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王昭君。

打破王昭君美的神話。

關(guān)于王昭君是個大美女的說法,歷來有以下5種根據(jù)。

其一、王昭君能夠入選漢宮,本身實力應(yīng)該不差,最少五官端正,容貌中上。

其二、王昭君,名嬙。古代有美女毛嬙,由毛嬙是美女,而聯(lián)想到王嬙美若天仙。

其三、王昭君和親之后,漢朝和匈奴之間有將近五十年的和平,被認為是王昭君美色發(fā)揮的作用,讓單于對她言聽計從。所以王昭君該有多美!

其四、王昭君是和親隊伍中唯一一個平民女子,人們對她寄予最大的同情和憐愛,便美化她的長相。本來只是民間傳聞,卻被好事文人推波助瀾,于是王昭君就“被美女了”。有一種美叫做大家覺得你美。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第五種比較玄幻一點的說法,傳說昭君在出塞途中,想著自己要背井離鄉(xiāng),可能這輩子都看不到自己的家人了,傷心不已。為了轉(zhuǎn)移注意力,就在馬上彈曲子,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昭君曲子里幽怨和肝腸寸斷,都不約而同地調(diào)落在地?!俺留~落雁”中的“落雁”便由此得名。傳聞到后來就變成大雁是因為王昭君太美而掉落。

除了第一個根據(jù)有點靠譜以外,其他的顯然都不合史實。

歷史上最真實可信的關(guān)于王昭君的生平記載要數(shù)班固的《漢書》,因為班固在世時間上離昭君故事比較接近,又有朝廷修史官的職務(wù)便利。所以本文討論主要立足點在于班固的《漢書》。

據(jù)《漢書》記載,可知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以后宮良家子,待詔掖庭。于竟寧元年,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漢朝覲時,漢元帝將其賜給單于作闕氏,以示漢朝對匈奴歸順之誠意及效忠王室的獎賞。

從上段文字中,可知王昭君的身份,她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宮女,呼韓邪單于來求親時,被漢元帝賜給匈奴單于和親。如果她真的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稍微有點不靠譜的漢元帝也不會把她賜出去,被賜出去了,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王昭君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美。

而第二種說法稍微有點兒戲,不必當真。

另外,第三種說法也是極其失真的。在昭君出塞的18年前,漢匈之間已經(jīng)和平共處。所以漢朝和西漢之間和平與否,與王昭君的美其實干系不大。這也不能作為證明王昭君美貌的理由。

至于第四種,王昭君“被美女”充分證明了一個問題,在中國古代,所謂的能被大家傳頌的“美女”,哪一個和政治是沒有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的。劉獻延所說“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就是這個意思。王昭君如果不是和出塞和親扯上關(guān)系,或許一輩子也不會為人所知。因此,這種由于政治原因,容貌被美化的傳聞更加不可信。

第五種說法也是后人根據(jù)各種民間傳說穿鑿附會的,不可信。其實沉魚落雁的典故出自《莊子齊物論》中“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這里莊子本來的意思是指即便面對毛嬙、麗姬那樣人們公認的絕世美女,魚與鳥也是不懂得去欣賞的,它們照樣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飛翔著。絕對不是世俗理解的以魚、雁在美女面前的自愧弗如來反襯佳人的傾國傾城。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說法并不能證明王昭君的美貌有多么驚人,當然也沒有很多證據(jù)去證明王昭君這個人長得不好看,史料有限,只能說,王昭君容貌中上,但遠沒達到傾國傾城的程度。

打破昭君出塞為國為民的神話。

有人說,王昭君是圣女。是因為她作為一個妙齡少女,擔起了不該她承擔的東西,本該有個如花似錦的前途,但卻要千里迢迢到一個語言不通、風俗迥異、環(huán)境還不怎么好的異國和親。一切都是為了漢匈友好關(guān)系發(fā)展。總有后人去歌頌王昭君犧牲個人幸福換取民族幸福的大度行為,但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是這么想的嗎?

首先,根據(jù)上文交待,王昭君“待詔掖庭”,人們由此得知昭君在后宮幽閉5-6年,不得一見漢帝之面,幽怨悲憤時間長了。所以當元帝問誰愿意報名出塞和番時,昭君便自愿請行,并且是帶著一種報復(fù)心理。然而,《漢書》記載,“元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于”“賜單于待詔掖庭王嬙為闕氏”。是漢元帝將昭君“賜”給呼韓邪單于,而并不是昭君“自請出塞?!彼哉丫鋈⒉皇且粋€自愿行為,而是身不由己。

其次,王昭君作為一個小宮女,說她能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身,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她沒有這么高的思想覺悟,

最后,在呼韓邪單于死后,王昭君上書請求回國,被拒絕了。說明了歷史上真實的王昭君,她不愿意待在匈奴,和親對于她來說并不是那么值得高興的事情。很多傳說帶入了不同時代文人的價值觀和情感,比如說在某些話本中,因為她嫁給自己的繼子,在中原地區(qū)禮儀之邦認為這是亂倫,于是安排王昭君服毒自殺。這也是對王昭君出塞和親在動機方面被神化的方式之一。

打破王昭君是和平使者的神話

有人說漢匈五十年左右沒有戰(zhàn)爭,是昭君和親結(jié)果;或者說,昭君是和平友好的使者;甚至還有人說王昭君作為一位和平使者,在漢王朝和匈奴之間建立起一道和平友誼的紐帶和橋梁,一直為后人紀念與稱頌。這些說法顯然是不妥當?shù)摹?/p>

就如筆者在第一部分說到的,漢匈之間50年沒有戰(zhàn)爭,主要原因有三個:其一漢武帝的征伐之威遺存;其二是正當匈奴的百年之厄,他們內(nèi)部四分五裂,生存艱難,所以也沒有精力對外打仗;其三是因為漢宣帝的恩威并施,終致使匈奴歸附。

所以說,漢元帝這50十年的安寧。決定漢匈能否友好相處并不完全取決于和親,而主要取決于國力是否強大。昭君出塞只是起到了增進信任、加強和鞏固漢匈間業(yè)已存在的和睦關(guān)系之歷史作用。

不論后世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如何美化,筆者認為王昭君只是一個普通的和親女,這才是歷史的真實面目。本文為360常識網(wǎng)原創(chuàng),未經(jīng)360常識網(wǎng)官方允許不得以任何形式轉(zhuǎn)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