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專區(qū)首頁 > 歷史專區(qū) > 褚遂良
褚遂良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諫議大夫,中書令等職,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后堅決反對武則天為后,遭貶潭州(長沙)都督。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卒;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
22篇文章   1/2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在彌留之際,下了道遺詔,里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

劉洎簡介提到劉洎字思道,是荊州江陵人,即今湖北江陵,擔任過唐朝的宰相,是南梁都官尚書劉之遴的曾孫子。劉洎出身在南陽劉氏,隋朝末年,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在彌留之際,下了道遺詔,里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

《舊唐書》是后晉劉昫等人編撰的,記錄的是與離后晉不遠的唐朝的人物事跡,與歐陽修等人編撰的《新唐書》相區(qū)別,雖然舊唐書有一些缺陷,但

褚遂良,字登善,是唐朝時期的政治家、書法家,褚遂良工書法,初學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初唐四大家”;傳世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博采眾長,變化多姿,自成一家。因為精通書法,被魏徵推薦給唐太宗,并受到太宗的賞識。 唐太宗任命褚遂

武則天在生命走到盡頭之時,對臣子仍舊念念不忘,于是下了一道遺詔,為其平反。一代女皇為何要惦念一位最為憤恨的臣子,還要為其平反呢?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門望族。父親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文學館,充當國事顧問,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 褚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在彌留之際,下了道遺詔,里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

褚遂良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出身于名門望族,學識淵博,性格耿介,尤得唐太宗李世民器重。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把長孫無忌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在彌留之際,下了道遺詔,里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

武則天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寵幸后,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和可愛的小姑娘,可惜造化弄人,小女孩剛滿月,忽然就死了,在調(diào)查死因的時候,王皇后成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門望族。父親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文學館,充當國事顧問,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 褚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門望族。父親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文學館,充當國事顧問,為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 褚

神龍元年,武則天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彌留之際,她下了道遺詔,里邊有這樣一句話,特別引人注目:“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子孫親屬當

《 好內(nèi)容一定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