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孟子對曾國藩一生三大影響 曾國藩與孟子

2016-12-21 20:44:3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個與孔子并稱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為“圣人”。孟子與曾國藩前后相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孟子是先秦思想家;一個與孔子并稱為“完人”,孟子被后世之人稱為“亞圣”,與孔子并稱為“圣人”。孟子與曾國藩前后相差有兩千多年,那么孟子對曾國藩有何影響呢?

說到孟子對曾國藩的影響,曾國藩曾多次在家書中引用孟子的話,由此足見孟子對曾國藩的影響是非常深的。

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說:“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中也說:“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釕n爾之過于佚也。新婦初來,宜教之入廚作羹,勤于紡織,不因其為富貴子女,不事操作,大二三諸女已能做大鞋否?三姑一嫂,每年做鞋一雙寄余,各表孝敬之憂,各爭針業(yè)之工,所織之布,做成衣襪寄來,余亦得察閨門以內(nèi)之勤惰也?!?/p>

曾國藩非常贊同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所以,他認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用“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驢多”來形容曾國藩一點也不為過,如果大清政府要評選“全國十大勞?!?,曾國藩當之無愧。曾國藩的主要公文、奏章、自己的講話稿、湘軍的計劃與總結(jié)等等均親自批擬,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堅持閱公文、寫詩文日記;他將自己的一天的工作安排得僅僅有條:上半日:見客,審貌聽言,作折核保單,點名看操,寫親筆信,看書,習字;下半日:閱本日文件,改信稿,核批札稿,查記銀賬目;夜間:溫詩、古文,核批札稿,查應(yīng)奏事目。一個人的能力是從哪里來的,如果曾國藩自以為自己是領(lǐng)導(dǎo),躺在“我是領(lǐng)導(dǎo)”的安樂窩里,什么事都安排給下屬去做,我估計曾國藩也會和其他人一樣,被歷史的長河沖刷得干干凈凈。

曾國藩自己一生常處于“憂患”之中,讓家里人也不能“安樂”,不能享受高官家屬的待遇。他經(jīng)常告誡家人“總以勤苦為體,謙遜為用”,“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無有不敗”,“要實行勤儉二字,內(nèi)間妯娌不可多事鋪張,后輩諸兒須走路。不可坐轎騎馬,諸女莫太懶,宜學(xué)燒茶煮飯。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氣;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薄按撕蠡剜l(xiāng)居家,婦女縱不能精于烹調(diào),亦必須常至廚房,必須講求作酒、作醋、小菜、換菜之類。爾等須留心于種蔬養(yǎng)魚,此一家興旺氣象,斷不可忽。紡績雖不能多,亦不可間斷?!痹谠鴩劾铮骸凹仪趧t興,人勤則?。荒芮谀軆€,永不貧賤?!痹鴩选吧趹n患,死于安樂”當初了傳家之寶。在曾國藩的英雄下,曾國藩的后人也非常爭氣,后代人才輩出,據(jù)說到目前為止,曾家還沒有出一個“敗家子”!

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痹鴩苍诩視羞@樣說:“宏其度,則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痹鴩簧荚谛奚?,每次都是先從自身找原因。有一次,曾國藩才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不久,他的父親也跟著他住到了北京。有一天,一個名叫鄭小珊的好朋友來曾府給他的父親看病。因為鄭小珊跟曾國藩關(guān)系很好,而且醫(yī)術(shù)高明,兩人來往也比較多,所以說話也很隨意。那一天,不知道曾國藩跟鄭小珊說了什么,鄭小珊很反感,兩人當場吵了起來,鄭小珊拂袖而去。事后,曾國藩越想越覺得自己不對,后悔萬分,在日記里反思道:“此事余有三大過: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時一語不合,忿恨無禮,二也;齟齬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記于此,以為切戒!”曾國藩知錯就改,決定去鄭小珊府上道歉,恰好鄭小珊也是個豁達之人,那一天來曾府祝壽,當天晚上,曾國藩去鄭小珊家賠禮道歉。過了三天,曾國藩又邀鄭小珊去酒樓喝酒賠罪,兩人冰釋前嫌。

曾國藩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求家人也這樣做。曾國藩告誡他的弟弟們:“吾人為學(xué),最要虛心,嘗見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動謂人不如己。見鄉(xiāng)墨,則罵鄉(xiāng)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朱入學(xué)者,則罵學(xué)院。平心而論,己之所以詩文,實亦無勝人之處;不特無勝人之處,而且有不堪對人之處。只為不肯反求諸己,便都見得人家不是。既罵考官,又罵同考而先得者。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痹谠鴩劾?,如果什么事情都從外部找原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努力的方向,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缺點,因此,只有不斷開展“自我批評”,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孟子提出:“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痹鴩惨簧苍谯`行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他說:“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故其為憂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為憂也,以德不修學(xué)不講為憂也。是故頑民梗化則憂之,蠻夷猾夏則憂之,小人在位賢才否閉則憂之,匹夫匹婦不被己澤則憂之,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此君子之所憂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饑飽,世俗之榮辱得失、貴賤毀譽,君子固不暇憂及此也。”曾國藩在仕途上一路高歌,然而,他卻并沒有貪圖享樂,也并沒有為一己之私搞貪污腐敗,在那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國度,曾國藩能有這樣的堅守,足見他的抱負,曾國藩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fā)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fā)財以遺后人,章明鑒臨,予不食言?!边@就是曾國藩的誓言。曾國藩曾有一對名聯(lián):“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這與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脈相承,兩位都心憂天下,他們無愧于“大丈夫”稱號。

可以說,孟子是曾國藩的偶像與精神導(dǎo)師,恰恰是孟子這盞明燈,照亮了曾國藩的修身之路。2014年,“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呼聲再次響起,從曾國藩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座精神寶庫,從歷代先賢的文字里,我們能夠找到修身、齊家、治國之道。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