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為什么極少有人選擇移民日本?

2016-12-23 17:52:3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綜合考慮,移民日本其實很不錯。在這里生活的話,吃得好、環(huán)境好、治安好、教育水平高,距離中國近,買張機票三四個小時就能回去,并且日

“綜合考慮,移民日本其實很不錯。在這里生活的話,吃得好、環(huán)境好、治安好、教育水平高,距離中國近,買張機票三四個小時就能回去,并且日本的護照在世界范圍內(nèi)暢通無阻?!币晃蝗A人圈的大投資家時隔近十年再來日本時對我如是說道,目前他將為富人辦理海外移民也納入了業(yè)務(wù)范圍。

不過,這樣的想法在海外移民的中國人中并不多見。實際上,當(dāng)越來越多的中國精英層邁出國門移民時,極少有人選擇日本作為長期的棲息地。究其根源,最大的原因恐怕是日本并非移民國家,要想移民日本,需要突破一道道有形、無形的墻。

每年約4000名華人入日籍

數(shù)據(jù)也表明,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統(tǒng)計的平均每年約3萬華人加入美籍相比,每年加入日本國籍的華人要少得多。

筆者根據(jù)日本法務(wù)省公布的資料做了粗略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從1952年至2012年年底,加入日本國籍的中國人總數(shù)為127,326人。最近十年(2003年-2012年),加入日本國籍的中國人總數(shù)為43,835人,每年徘徊在4000-5000人,人數(shù)最多的2009年也只有5392人。

據(jù)筆者了解,在日華人傾向拿日本“永住”(即永久居民,類似美國綠卡)者眾,傾向拿日本國籍者寡。只要與在日韓國人(含朝鮮人)做一簡單比較,便知在日華人的這一傾向甚是鮮明。

在日華人、在日韓國人(含朝鮮人)是日本的第一、第二大外國人群體,截至2012年年底,總數(shù)分別為652,555人、530,046人。但在最近十年(2003年-2012年),加入日本國籍的韓國人(含朝鮮人)總數(shù)多達82,259人,僅2002年一年就多達11,778人。

不難看出,加入日本國籍的在日華人不管從絕對數(shù)量、還是人口比例都遠低于在日韓國人(含朝鮮人)。

“入籍”難,拿“永住”更難

在美國,拿到綠卡后,需再待滿若干年才能申請加入美國籍,日本則恰恰相反,日本的移民政策傾向于鼓勵符合條件者直接入籍,而非拿“永住”,因此在日本拿“永住”要比“入籍”難得多。

根據(jù)日本法務(wù)省規(guī)定,外國人申請入籍在形式上分為“普通入籍”和“特別入籍”,前者針對與日本人沒有婚姻關(guān)系的人,后者面向與日本人有婚姻關(guān)系并滿足條件者。

“普通入籍”要求連續(xù)在日本居住滿5年以上、20歲以上、遵守日本法律、品行良好、有維持自身及至家庭成員生計的經(jīng)濟能力;“特別入籍”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對居住年限的要求降至滿3年以上,但規(guī)定需提交10種以上表格,外加5種以上證明,筆者的一位朋友曾吐槽說他申請入籍時甚至被要求補交父母結(jié)婚證明。

但是,申請“永住”的條件更為苛刻。在日本,申請“永住”的一大高門檻就是要求居住年限滿10年以上,且中間的簽證不能間斷;而且,在這10多年居住期內(nèi),必須有至少5年的工作年限,即需要至少5年的納稅證明,納稅證明實際上暗含了對“經(jīng)濟能力”的考核,若申請者任職于小公司,收入有限,則很可能遭到拒絕。并且,申請時需持有3年以上簽證,簽證距離期滿必須還剩半年以上。

對于所謂的“高級人才”,日本在去年5月7日才推出“海外高級人才積分制度”,以期籠絡(luò)年富力強的學(xué)者、高級技術(shù)人才、企業(yè)家等優(yōu)質(zhì)資源。其特點就是給學(xué)歷、職歷、收入等評估標(biāo)準(zhǔn)制定積分,當(dāng)積分達到70即認定為“高級人才”,給與優(yōu)惠。其中最大的優(yōu)惠就是降低對“永住”要求,將對居住年限的要求從滿10年降至滿5年。但與日本政府期待的每年借此吸引2000人相比,去年只有17人合格。

“入籍”多為圖方便和晉升

從理性人的角度而言,確實如那位香港投資家所言,移民日本有諸多“好處”,“入籍”比單純拿“永住”也確實更為便利、實惠。筆者身邊也有些加入日本國籍的朋友,他們選擇入籍的最大原因也是多為圖個方便。

首先的一大考慮就是護照免簽,在2012年亨氏簽證受限指數(shù)(Henley Visa Restriction Index)中,日本得分165,在103個國家中排第5;中國則只得分41,排第92。這意味著中日兩國護照的國際旅行自由度存在天壤之別,持日本護照可免簽去世界上大部分國家。

筆者身邊的很多朋友加入日本國籍都是出于旅行方便的考慮。比如朋友A,最初并沒有打算入籍,但在公司組織海外游或與日本朋友結(jié)對海外游時,她的中國護照便成了大麻煩。其他人都是免簽,只有她卻必須辦理繁瑣的簽證申請,三番五次下來,最終難耐其煩,在去年加入了日籍。

朋友B加入日籍,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一氣之下”。他十多年前與幾位日本朋友申請去香港玩,被告知需向中國使館交錢辦理入境許可,許可最終是辦下來了,但看到其他的日本朋友都不用交錢、也不用辦理入境許可,心理很不是滋味。更讓他氣不過的是,在轉(zhuǎn)道去大陸旅游時,在某大城市火車站,與他同行的幾位日本朋友走了“外國人優(yōu)先”通道,而他卻不得不排很長很長的隊買票。旅游回來后,他“一氣之下”便申請了入籍。

朋友C的情況也有些類似。他的一些朋友入籍后回國創(chuàng)業(yè),借此享受到了一般中國人無法享受的優(yōu)惠,這些所謂的“外國人優(yōu)惠”政策讓他也選擇了入籍。

朋友D入籍,則是為了晉升。D大學(xué)畢業(yè)后便就職于日本一家大公司,工作表現(xiàn)很不錯卻因為是外國籍而遭遇到日企固有的“玻璃天花板”,遲遲得不到晉升,對其照顧有加的上司勸其入籍,他聽從了這一建議,入籍后很快便得到了提拔。D說,“入籍后,其實還是有隔閡,很難真正融入,但要想晉升的話,入籍相對還是好些?!?/P>

除此之外,也有華人是考慮到入籍可以拿到更低的利率買房,以及將來的子女更方便在日本受教育等??傮w而言,打算在日本長期發(fā)展的華人,會更傾向于入籍,或夫妻兩人中至少有一人入籍。

為何不首選“入籍”

為何傾向于拿“永住”而非“入籍”,原因可謂因人而異,但基本上可概括為兩個,一是難過“感情關(guān)”;二是壓根沒確定要打算在日本長期發(fā)展,而是想最終回國。

可以說,難過“感情關(guān)”是華人在選擇是否入籍時的一堵無形的墻。

在日本,入籍的正式稱謂是“歸化”,這個詞在中文指歸順、歸附,古漢語中更含有被君主的功德感化,甘愿為其子民之意。顯然,在中日兩國至今仍溝壑難填、彼此互為民族主義火藥桶、且相互之間最容易觸痛敏感神經(jīng)的情況下,這樣的稱謂不免會讓中國人產(chǎn)生抵觸心理。

其次,在日本入籍往往需要“改姓”(姓氏為日語常用漢字除外)。比如,乒乓球國手何智麗改名“小山智麗”、漢城奧運會乒乓球男雙冠軍韋晴光改名“韋關(guān)晴光”、中國女壘原隊長任彥麗改名“宇津木麗華”、跳水名將蘇薇改名“馬淵崇英”等。據(jù)筆者了解,對改日本姓存在排斥心理的在日華人仍很普遍,很多人在入籍后對外仍以本名相稱,改姓后的名字則只見于正式的檔案資料。

此外,在面試時,有的面試官會要求申請者表達對日本國的忠誠和熱愛,這也遭到很多在日華人的抵觸。這樣的做法在其他國家也很常見,但鑒于中日之間的糾結(jié),很多人還是難以接受。甚至聽說有華人因為這一點而在面試中途,要求退還申請材料,放棄入籍。

放寬移民進展緩慢

日本人口白皮書稱,日本到2050年人口將從目前的1.2億減至9000萬,適齡勞動人口與贍養(yǎng)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7:3變成1:1。在如此嚴(yán)峻的人口形勢面前,很多人都預(yù)估日本將不斷放開移民政策。

原東京入國管理局局長、移民政策研究所所長坂中英德曾言,“正在減少的人口是最大問題,國家將不得不為其生存而掙扎。不管怎么說,美國在設(shè)法使自己保持生機,因為它從世界各地吸引人才涌入。相反地,日本什么都好,就是不接納海外的人。”

他提議日本需接受1000萬外國移民計劃,但遭到投票否決,并被右翼及保守勢力痛斥為是“賣國行為”。而《朝日新聞》此前的一項對2400位日本選民的調(diào)查也顯示:65%的被調(diào)查者反對更多移民入境。

因此,日本不斷放寬移民政策即使是大勢所趨,這一過程恐怕也將極為緩慢。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