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東林黨爭是怎么回事 東林黨爭的起源、經(jīng)過和結果

2016-12-23 18:11:0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派別之間的斗爭,“言事者益裁量執(zhí)政,執(zhí)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于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

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派別之間的斗爭,“言事者益裁量執(zhí)政,執(zhí)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于明亡?!睎|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

什么是東林黨?

從萬歷時代的國本之爭、明末三案、京察之爭,就有東林黨爭的影子。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xiāng)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余,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同時期的浙江寧波人沈一貫糾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結成東林黨的反對派,被稱作“浙黨”,以官應震、吳亮嗣為主的楚黨,和山東的齊黨皆依附于浙黨,合稱“齊楚浙黨”,其它以地緣關系結成的黨派還有宣黨和昆黨。宣黨、昆黨、楚黨、齊黨、浙黨與東林黨人相互攻擊,“東林黨爭”綿延數(shù)十年,幾無寧日?!锻鯇W質(zhì)疑》提要說:“夫明之亡,亡于門戶;門戶始于朋黨;朋黨始于講學?!毕脑室汀缎掖驿洝吩凇伴T戶大略”說:“自萬歷以前,未有黨名,及四明(沈一貫)為相,以才自許,不為人下,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流,蹇諤自負,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而憲成講學于東林,名流咸樂于趨之,此東林、浙黨所白始也。”《弘光朝偽東宮偽后及黨禍紀略》亦載:“黨禍始于萬歷間,浙人沈一貫為相,擅權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時賢者如顧憲成、高攀龍、孫丕揚、鄒元標、趙南星之屬,氣節(jié)自許,每與政府相持。而高、顧講學于東林,名流咸樂附之,此東林黨禍所自始也?!?/p>

黨爭起源

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由吏部尚書孫鑨、左都御史李世達和考功司郎中趙南星主持的癸巳京察,臣僚乘機徇私毀譽,結援同黨,有大批的大臣被罷免,吏部文選郎呂胤昌、給事中王三余,均被斥黜,引起軒然大波。事后言官又劾論吏部稽勛司員外郎虞淳熙、兵部職方郎中楊于庭、主事袁黃。

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東林黨人楊時喬與左都御史溫純主持乙巳京察,距癸巳已十二年,期間爆發(fā)了“偽楚王案”,形成沈一貫與沈鯉兩大集團的斗爭,沈鯉借機貶謫浙黨官員給事中錢夢皋、鐘兆斗及御史張似渠、于永清,沈一貫則稱病閉門家居,最后內(nèi)閣只剩朱賡一人,葉向高曾說“廊廟空虛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勝喜爭,三也;多藏厚積必有悖出之釁四也;鳳聲氣習日趨日下莫可挽回,五也”。

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京察,由年屆八十的吏部尚書孫丕揚主持,徐紹吉、周永春等策劃傾覆東林,被吏部右御郎王圖制止。這時期朝廷的黨爭形成南黨和北黨之爭,互相攻擊,京畿道御史徐兆魁說:“東林所至,傾動一時,能使南北交攻,角勝黨附”。 日后閣部大臣,長久缺員,萬歷帝亦置之不理,《資治通鑒三編發(fā)明》說:“楚宗事至是幾十年矣,而廷臣猶以世卿右王之故,相繼論劾,借端攻擊,報復相尋,朝事已不可問”。葉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陳:“今自閣臣至九卿臺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萬事不理,以為天下長如此,臣恐禍端一發(fā)不可收也”。吏部尚書孫丕揚曾推薦沈鯉、郭正域、顧憲成、趙南星、高攀龍等,神宗一概不理。

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浙黨吏部尚書鄭繼之主持丁巳京察,是神宗朝最后一次京察,齊(亓詩教、周永春)、楚(官應震、吳亮嗣)、浙(姚允文、劉廷元)三黨大肆斥逐東林黨人。至此朋黨之爭,愈演愈烈。

泰昌元年(1620年)的移宮案中,楊漣、左光斗等東林黨人擁立太子朱由校繼位有功,趙南星、高攀龍、顧大章、夏嘉遇、周宗建等重新啟用。1623年(天啟三年)東林黨人主京察,又逐齊楚浙黨,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為黨爭的工具。明末國子祭酒倪元璐說:“其始天子靜攝,聽臣工群類之自戰(zhàn)而不為之理,所謂鼠斗穴中,將勇者勝耳。故其時其血玄黃,時勝時敗”

天啟三年(1623年)京察,趙南星掌吏部,力斥浙黨、齊黨、宣黨等三黨官員亓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等“先朝結黨亂政”,議當罷黜。

東林黨獄

明熹宗時,政治極度腐敗,太監(jiān)魏忠賢獨攬大權,自稱“九千九百歲”;實行血腥鎮(zhèn)壓,他控制衛(wèi)廠特務機構,爪牙遍及各地,隨意殺人,施行刑罰。他又拆毀全國書院,許多東林人物被迫害致死,朝野忠良盡去,還殃及邊防將帥,如熊廷弼、袁崇煥等。明思宗繼位后,對東林黨的迫害才告停止,東林黨在崇禎初年暫時抬頭,但明思宗又說:“朕御極之初,撤還內(nèi)鎮(zhèn),舉天下大事悉以委大小臣工,比者多營私圖,罔恤民艱,廉謹者又迂疏無通?!痹谔帞卦鐭ê?,東林黨的聲勢又告衰落,皇帝最后只能信任宦官,閹黨勢力復起。

東林諸人,多數(shù)是知直不知曲的君子,對個人聲名之看重甚于國家利益,爭意氣而不爭是非,君臣之間尤喜意氣用事,明萬歷朱翊鈞則因為立儲一事與大臣反復較量,最終雖屈服于眾意,竟置江山社稷于不顧,深居后宮不問國事達三十年之久。黃宗羲《明儒學案》說:“天下君子以清議歸于東林,廟堂亦有畏忌?!薄皷|林中亦多敗類,及攻東林者,亦間有清操之人?!薄胺綎|林勢盛,羅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異者,詬誶隨之矣?!狈膊缓蠔|林人士法眼者,就被視為小人,齊楚浙黨不一定服氣魏黨,但一時走投無路,大多投靠魏忠賢門下。魏忠賢的助手魏廣微之父魏允貞生前和趙南星、顧憲成是好友。魏廣微當了大學士后,以子侄輩的禮數(shù)三次登門拜訪,趙南星硬是閉門不納,逢人便說“見泉無子”,魏廣微深恨不已,慫恿魏忠賢殘酷鎮(zhèn)壓東林黨人。高陽批評趙南星“正氣可敬,卻微嫌剛愎,行事直道而行,不說后果,因而把一些游離分子都逼到閹黨那面”。美國學者賀凱(Charles O.Hucker)在《明末的東林運動》一文說:“明末東林運動的失敗,代表傳統(tǒng)儒家價值觀念與現(xiàn)實惡劣政治勢力斗爭的一個典型,他們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但不是一個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團體。”

南明時期

東林黨與閹黨之爭,一直延續(xù)到南明時期;阮大鋮打擊東林黨人向來不遺余力,本來阮大鋮和東林諸君子關系不錯,但受到趙南星的打壓,最后干脆倒向閹黨。當時史可法與東林黨人力主擁立潞王,史可法寫信給馬士英說明福王“七不可立”,馬士英卻搶先擁立福王。史可法在東林黨與閹黨之間兩難?!短一ㄉ取酚涊d阮大鋮刻意逢迎復社的吳應箕、沈昆銅、沈眉生等人,結果反被責打一頓,后來阮成為南明重臣,立刻展開報復行動。

永歷朝又有所謂吳楚黨爭,是瞿式耜與廣東軍閥李成棟、廣西軍閥慶國公陳邦博之間的斗爭,楚黨的幕后人物為瞿式耜和李元胤、袁彭年、丁時魁、蒙正發(fā)。吳黨有堵胤錫、陳邦傅、王化澄、朱天麟。堵胤錫等人主張聯(lián)合原大順軍和大西軍。何騰蛟、瞿式耜則排斥農(nóng)民軍。吳、楚黨爭使得南明與大順軍、大西軍的戰(zhàn)力始終無法整合,最后亡于清軍之手。

南北黨爭

甚至是到了清初都還有明末黨爭的陰影,如順治時期馮詮與陳名夏的北黨與南黨之爭,馮詮原是依附魏忠賢的閹黨,而陳名夏是東林黨之后。清初大量引用明朝舊宦,明末黨爭的弊端在清初政局立即反映,順治二年(1645年)七月,浙江御史吳達上疏彈劾閹黨余孽馮銓及其黨羽孫之獬等,給事中許作梅、莊憲祖等紛紛上疏支持吳達。多爾袞最初未表態(tài),終于決定支持馮銓一派,公開申斥龔鼎孳,并將李森先革職。孫之獬也被革職,永不敘用。

康熙時,黨爭與滿族權貴內(nèi)部矛盾糾纏在一起,康熙時期的朋黨主要有鰲拜黨、明珠黨、索額圖黨、皇子黨等??滴醯凵钪h爭之害,但鑒于滿漢之間的矛盾,卻也不加以整頓,他與滿人貴族談話總稱漢人官員為“蠻子”,甚至罵道:“蠻子那有一個好人!”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