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陜西羊肉泡饃的來歷 一碗湯里的千年故事

2016-12-23 18:19: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羊肉泡饃是陜西的風味美食,尤其是西安的最為著名,它與兵馬俑、秦腔并列為西安的三大特色。有一句俗語“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更

羊肉泡饃是陜西的風味美食,尤其是西安的最為著名,它與兵馬俑、秦腔并列為西安的三大特色。有一句俗語“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更加能體現(xiàn)羊肉泡饃的名氣。

羊肉泡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yǎng)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qū)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牛羊肉泡饃最早為西周禮饌,歷史悠久。據(jù)史料記載,牛羊肉泡饃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古代許多文獻,如《禮記》以及先秦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宮廷御筵。西周時曾將牛羊肉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稇?zhàn)國策》記載中山國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馬子期,怒而走楚,說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國的命運。

據(jù)《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虜修之為太官史,后又高升為尚書光祿大夫。到了隋朝,出現(xiàn)了“細供沒忽羊羹”(謝諷《食經(jīng)》)。此當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調(diào)形式。據(jù)文獻記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制羹湯?!叭杖霃N下,洗手作羹湯”。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湯,即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經(jīng)過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陸續(xù)遷入內(nèi)地,“漸變舊俗”。加上西安地處西北要沖,接近牧區(qū),是牛羊交易的好市場。西安現(xiàn)在的西羊市、東羊市等古老歷史街巷名稱,就是當時的羊市。這些都為牛羊肉泡饃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軍隊與借來的“大食”軍隊從涼鄯而收兩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亂”。在唐王朝天子的恩準下,部分“大食”士兵被獲準駐兵長安?!按笫场北熊姶蛘虝r常攜帶一種叫“饦爾木”的類似“馕”的食品,行軍打仗曠日持久,士兵攜帶的“饦爾木”常變干變硬難以下咽,他們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湯食用,這就是“泡饃”的雛形。隨著“大食”兵和當?shù)厝说慕煌丈酰梆槧柲尽钡闹谱鞣椒ㄒ矎能姞I傳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眾的主食之一“饦饦饃”。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浪落長安街頭。一天,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因丈干硬無法下咽。恰好,路邊有一羊肉鋪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懇求給一碗羊肉湯,以便把饃泡軟再吃。店主見他可憐,讓他把饃掰碎,澆給了一勺滾燙的羊肉湯泡了泡。趙匡胤接過泡好的饃,大口吃了起來,吃得他全身發(fā)熱,頭上冒汗,饑寒全消。十年后,趙匡胤當了北宋的開國皇帝,一次出巡長安,路經(jīng)當年那家羊肉鋪,香氣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湯泡饃的情景,便令停車,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湯泡饃。店主一下慌了手腳,店內(nèi)不賣饃,忙叫妻子馬上烙幾個餅。待餅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發(fā)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饃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又煮了煮,放上幾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調(diào)料,然后端給皇上。趙匡胤吃后大加贊賞,隨即命隨從賜銀百兩。

這事不脛而走,傳遍長安,于是來店吃羊肉湯泡饃的人越來越多,形成長安的獨特風味食品。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惟羊羹”的贊美詩句。及至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西安專營牛羊肉泡饃的“天賜樓”在橋梓口開業(yè)。回族名廚馬建行掌勺,食客盈門,生意興隆,譽滿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來此品嘗,倍加贊揚。當時在華協(xié)助郵政工作的英籍僑民也常來進餐。300多年來,繼“天賜樓”之后,又先后涌現(xiàn)出“老孫家”、“同盛堂”、“義祥樓”、“一間樓”、“老童家”、“鼎興春”和“老劉家”等10余家泡饃餐館,竟相鉆研,各具特色,使泡饃技術(shù)日臻完善。

1936年,國民黨西北軍將領(lǐng)楊虎城將軍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蔣介石。1947年,國民黨競選國大代表時,曾用牛羊肉泡饃拉選票。當時報紙標題有:“君欲競選國大代,請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饃換取一張選票。一九四九年,毛澤東率領(lǐng)著那支來自延河之濱、寶塔山下的正義之師進駐了北平城。據(jù)說,某晚他悄悄帶著警衛(wèi)員溜出住處,于街上閑逛,可能是受了‘擋不住的誘惑’?也不知怎的,就進了王府井附近一家陜西人開的小飯館,美美地吃了一大碗羊肉泡饃,并連聲稱贊“不錯!”,這才意猶未盡地匆匆離去。

50年代,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和李達將軍,曾分別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饃宴請過尼泊爾前國王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品嘗后高興地說:“我今天又一次享受了中國的飲食文明”。西安市副市長張鋒伯曾用牛羊肉泡饃宴請賀龍元帥。后來,西安牛羊肉泡饃在首都北京落戶?,F(xiàn)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宮和新街口西安飯館,均經(jīng)營牛羊肉泡饃。西安飯館的牛羊肉泡饃,還受到毛澤東主席、彭德懷元帥的青睞,多次慕名前往品嘗。1986年,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邀請西安技師傳授泡饃技藝,使牛羊肉泡饃這一地方風味食品躋入國宴行列,身價倍增。

一千多年來,經(jīng)過西安坊上人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泡饃”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成為一道上至達官顯貴,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厭的絕佳美食?!叭f秦人齊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氣洋洋”,是對陜西人的生動寫照。

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shù)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將優(yōu)質(zhì)的牛羊肉洗切干凈,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nèi),然后交廚師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并配以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diào)料,單勺制作而成。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

羊肉泡饃不僅講究烹調(diào),更講究會吃。第一種“干泡”,通過煮制,湯汁完全入饃內(nèi)。此饃筋而韌、粘而滑。第二種“口湯”,煮的饃酥綿光滑,吃完碗內(nèi)留湯一口。第三種“水圍城”,寬湯煮饃,碗四周是湯,中點是饃,湯多饃散、清香綿滑。 第四種“單走”,就是湯歸湯,饃不掰,食客自己吃饃喝湯。

羊肉泡饃地道的吃法是需要先用手把饃掰碎,掰饃的方法也很有講究:要把圓餅形狀的饃先橫豎掰成四塊,把每塊分別掰成兩層,最后再把每小塊細細地掰成黃豆大小。再用掰好的碎饃制作泡饃,這樣的泡饃做出來才入味,吃起來香。

沒有經(jīng)驗的人,吃前總習慣刁:用筷子來回攪動,這是一忌?!袄详儭钡某苑ㄊ?,從一邊一點一點“蠶食”,這樣能始終吃出鮮味。吃時,還可根據(jù)自己的口味嗜好,調(diào)入糖蒜,或香菜、辣子醬、芝麻油之類佐料。吃后飲“高湯”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

羊肉泡還有一種吃法,就是現(xiàn)在廣為流行的小炒。小炒,就是將掰碎的白吉餅配以熟肉、羊肉湯、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及切成絲狀的木耳、鹽、味精等調(diào)料單鍋單勺武火烹煮而成。掰白吉餅頗有講究,其掰餅的大小、粗細將直接影響羊肉泡的口感。主勺的師傅往往根據(jù)掰的形狀及大小,就能看出食客的性情來及進餐人的音容相貌來,且以饃定湯。饃掰的如玉米粒者,必是一天不吃羊肉泡就“嘴里淡出鳥來”的老食客,他們往往掰饃就能掰半個小時,主勺師傅看見這種饃,往往心中大悅。暗想:這種人才配吃我做的羊肉泡哩。便寬湯大煮,倍加優(yōu)待。爾后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中間放些許青青香菜。這樣湯清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名之曰“水圍城”。 饃掰的大如核桃、且形狀齒牙亂扎者,定是愣頭愣腦或急于人趕路的人,主勺的師傅往往適其性情,將這種形狀的饃做成“口湯”或“單走”,食客往往三下五除二就解決戰(zhàn)斗,抹嘴走人。

羊肉泡饃在西安廣受歡迎并不只是因為它的美味。它和西安的許多特色小吃一樣,在街上隨處可見,而且價格公道,是一種全民食品。不管身份高低貴賤,只要想吃,就能吃得起,是陜西人最普通、最重要的日常吃食之一。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