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國民黨高級將領(lǐng)宋哲元簡介 宋哲元是怎么死的

2016-12-28 11:37: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縣人。生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9月23日。幼年家貧,刻苦讀書。1908年從軍,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

宋哲元,字明軒,山東樂陵縣人。生于1885年(光緒十一年)9月23日。幼年家貧,刻苦讀書。1908年從軍,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熱河省都統(tǒng),西路、北路軍總司令,陜西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33年春,在喜峰口、羅文峪率二十九軍抗擊日軍。后來,毛澤東在給宋哲元的信中曾贊揚“先生情殷抗日,曷勝仰佩,曩者日寇入關(guān),先生奮力邊陲,慨然御侮,義聲所播,中外同欽”。1935年后,曾任平津衛(wèi)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綿陽。

生平

宋哲元(1885—1940),山東樂陵市人。 中國軍事家,抗戰(zhàn)名將。

幼年家貧,刻苦讀書。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軍,北洋陸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yè)。畢業(yè)后服役于馮玉祥部,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1922參加直奉戰(zhàn)爭,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是西北軍五虎上將之一。1924年參加北京政變,10月馮部改編成國民軍,宋哲元任第一軍第一師(后改為第四師)師長。1925年秋改任熱河特別行政區(qū)都統(tǒng)。他曾在承德避暑山莊里成立蠶蜂學校推廣種桑養(yǎng)蜂,振興熱河農(nóng)業(yè);還興辦軍械廠,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國毛瑟20響駁殼槍。1926年,宋哲元部撤離承德時,市民夾道相送。

1926年任國民軍北路總指揮、西路總司令,先后在南口、多倫等地指揮所部對直奉聯(lián)軍和晉軍作戰(zhàn)。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師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任國民軍聯(lián)軍北路軍總司令兼暫編第1師師長、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4方面軍總指揮。1927年11月任陜西省政府主席。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中,任馮玉祥軍第4路總指揮。戰(zhàn)敗后馮玉祥余部退居晉南地區(qū)。負責北方軍事善后的張學良將其整編,該部縮編為陸軍第3軍,下轄3個師,宋哲元任軍長,歸東北軍序列。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軍全體官兵,向全國發(fā)出"抗日通電",堅決表示:"哲元等分屬軍人,責在保國。謹率所部枕戈待命,寧為戰(zhàn)死鬼,不作亡國奴,奮斗犧牲,誓雪國恥。" 1932年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兼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軍攻占山海關(guān)。10日,宋哲元奉張學良令,率29軍由山西陽泉移駐北平以東的三河、寶坻、薊縣、玉田、香河一帶駐防訓練。第29軍部隊在宋哲元指揮下,在平東駐地準備抵抗日軍入侵,迅速構(gòu)筑工事,進行戰(zhàn)前訓練。1933年2月22日,日本關(guān)東軍調(diào)集4個師團,糾合偽滿洲國軍隊總計10萬余人,向熱河分三路進攻。3月4日,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率部逃脫,日軍進占熱河省會承德城。3月8日,宋哲元奉張學良電令接防長城線喜峰口到寬城附近陣地。隨后,宋哲元指揮第29軍將士在長城要隘喜峰口、羅文峪與日軍展開血戰(zhàn)。第29軍以大刀隊與日軍展開搏斗,經(jīng)過激戰(zhàn),消滅日軍6 000余人,獲喜峰口大捷,震動全國。1937年,以喜峰口血戰(zhàn)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國。 1935年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任平津衛(wèi)戍司令、冀察綏靖主任和冀察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因盧溝橋事變時,宋哲元對是否抗戰(zhàn)搖擺不定,拒絕蔣介石對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平津相繼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將軍改任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辭職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并回到其夫人常淑青的故鄉(xiāng)四川綿陽療養(yǎng)。4月5日病逝。葬于四川省綿陽市富樂山山麓。其墓碑由馮玉祥將軍親書“宋上將明軒之墓”。

軍中趙子龍

宋哲元在華北艱難維持,在日寇猖獗、東北淪陷、南京默然、二十九軍兵力不足的嚴峻形式下堅持民族大義,終于打響抗戰(zhàn)第一槍,功不可沒。因制造“鳳翔大屠殺案”和與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罵,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恥,因盧溝橋奮起抵抗日軍而彪炳史冊。1885年10月30日(清光緒十一年九月廿三日)生于山東省樂陵市城西北城關(guān)鎮(zhèn)趙洪都村一個讀書人家庭,曾祖以下皆為諸生,祖父宋堪性善好施,在鄉(xiāng)里頗有佳名;父親宋釜(字湘及)為清末廩生,學識廣博,以才學稱譽鄉(xiāng)校,然因業(yè)師遭文字獄而受株連,終身不得做官,而又不通農(nóng)事,家境艱難,成婚后便外出謀生;母親沈氏頗賢良,宋哲元居長,共兄弟三人(二弟春元,字惠東;三弟智元,字慧泉),兩個妹妹(大妹淑真,適曹鏡蘭。二妹淑貞,適李武臺)。

1887年,宋哲元隨父母投奔后顏村舅舅沈蘭棻家定居,宋湘及因生活所迫外出奔波教館,宋哲元與母親相依為命,靠紡線織布出售勉強維生,艱難度日。1891年開始,宋哲元隨父親去家館陪讀,讀書識字,對欺侮窮人的事往往非常忿恨。1893年,宋湘及到廣西任桂林太守幕賓,宋哲元到舅舅沈蘭棻的塾館繼續(xù)讀書。1897年,宋湘及到直隸鹽山縣舊縣鎮(zhèn)西南院劉家教家館,宋哲元隨父就讀。1898年宋湘及到北京教私塾,宋哲元隨之到京,并開始習武練拳,參照民間武術(shù)書籍,早晚舞棍弄棒。1900年8月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宋哲元父子無奈之下回樂陵原籍。1901年,宋哲元因生活所迫在家鄉(xiāng)教私塾,此間體恤貧苦學生,受到鄉(xiāng)親稱譽。

1905年,宋湘及被陸建章聘至曹州參與戎機。1907年春,宋哲元復到北京,考入北洋陸軍第六鎮(zhèn)隨營武備學堂,并于第六鎮(zhèn)第十一協(xié)第二十二標第二營補名額,同年冬考升丙班學長。1910年冬,宋哲元從武備學堂畢業(yè),在本鎮(zhèn)見習。1911年春隨北海鎮(zhèn)總兵陸建章到廣東,任中軍處委員。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12月陸建章調(diào)任京畿執(zhí)法處處長,宋哲元回京任稽查員,認識了馮玉祥。

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宋哲元任左路備補軍(統(tǒng)領(lǐng)陸建章)前營(管帶馮玉祥)前哨哨長,駐防北苑。1913年8月任京衛(wèi)軍左翼第一團(團長馮玉祥)第一營前哨哨長。1914年4月陸建章任剿匪督辦,以馮玉祥為左翼第一旅旅長兼第一團團長,宋哲元任第二團第一營營副,隨馮征剿“白狼”,轉(zhuǎn)戰(zhàn)河南、陜西。8月白狼軍失敗,9月第十四旅擴編為第十六混成旅,宋哲元仍任副營長,11月開赴漢中。1915年5月隨馮玉祥入川,升為第一團少校團副。1916年1月1日,宋哲元在四川綿陽與常淑清結(jié)婚,由馮玉祥主婚。3月改任新兵團營長,到河南招募新兵,未成,4月20日授陸軍步兵少校,6月6日袁世凱死,第十六混成旅奉命回駐廊坊,沿途招募新兵成四個營,宋哲元任第二團第一營營長。

1917年7月11日,宋哲元跟隨馮玉祥率部進攻北京,討伐張勛復辟,宋營進展神速,最先攻入永定門占領(lǐng)天壇。11月廣東護法軍北征,第十六混成旅奉命援閩,到浦口按兵不動。1918年2月北京令第十六混成旅改道援湘,6月率部隨馮玉祥駐常德,11月參加整訓,期間剿滅了在桃園作亂的“紅衣神兵”。1920年8月第十六混成旅開回漢口以北,11月移防信陽。1921年7月參加攻打陜西督軍陳樹藩。1922年2月23日升任第十一師第二十二旅步兵第四十三團團長。5月隨馮玉祥大戰(zhàn)河南督軍趙倜。10月31日馮玉祥調(diào)任北京政府陸軍檢閱使,11月3日馮全軍離豫,移駐北京南苑。11月20日,宋哲元授為陸軍少將。1923年10月4日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長,(當時馮玉祥部有五位旅長,第七混成旅張之江、第八混成旅李鳴鐘、第二十五混成旅宋哲元、第二十二旅鹿鐘麟、第二十一旅劉郁芬,人稱為“五虎將”,宋哲元被擬為趙子龍)12月21日授將軍府將軍。1924年9月4日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10月23日宋哲元參加了北京政變,列名《主和通電》,任國民一軍手槍旅旅長。1925年1月4日代理國民一軍第十一師師長,兼教導團長,轄第二十一旅(旅長佟麟閣)、第二十二旅(旅長陳毓耀),5月5日授為陸軍中將。11月22日郭松齡反奉,30日熱河都統(tǒng)闞朝璽退回奉天,宋哲元師乘機進占承德。12月4日被任命為熱河都統(tǒng)(宋哲元任熱河都統(tǒng)時,首先安撫或鎮(zhèn)壓了各割據(jù)勢力的雜牌軍隊,安定社會。又廢止了奉軍張作霖濫發(fā)的紙幣,穩(wěn)定了金融、市價。興辦軍械廠,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國毛瑟20響駁殼槍。他清吏治,修公路,倡導造林、開礦、開墾、放牧。多方籌措了七十余萬元教育基金,用于基礎(chǔ)教育。在他管轄的地區(qū)內(nèi),偷盜鮮見,社會平安。人們特別感戴他治理有方。在他離開熱河時,群眾拉著他的車,舍不得讓他走,以至,汽車一天也沒開出幾十里地),兼西北軍騎兵總司令。12月8日馮玉祥和李景林爆發(fā)戰(zhàn)爭,張之江進攻不利,20日馮玉祥調(diào)李鳴鐘和宋哲元來援,22日突破李景林軍戰(zhàn)壕,占北倉,24日占領(lǐng)天津,李景林乘日本軍艦逃往青島。

1926年1月1日馮玉祥通電下野以轉(zhuǎn)移視線,4日馮玉祥再電段祺瑞辭職,以職權(quán)交張之江,即離張家口赴平地泉,準備經(jīng)蒙古赴俄,并以宋哲元任熱河司令,宋哲元就任熱河都統(tǒng)。1月27日,張之江、李鳴鐘、鹿鐘麟、宋哲元、劉郁芬等通電否認國民軍“赤化”,也未能阻止吳佩孚和張作霖的聯(lián)合進攻,2月各系軍閥聯(lián)手進攻北京地區(qū)的國民軍,宋哲元奉命去張家口和張之江、鹿鐘麟等人經(jīng)營冀察綏晉邊界地區(qū)防務(wù),以備不測。4月6日湯玉麟占領(lǐng)熱河,國民軍宋哲元退察哈爾,15日國民軍撤出北京,主力退守南口,宋哲元任北路軍總指揮,28日宋由多倫行抵張垣,與張之江鹿鍾鱗協(xié)商防守問題。5月6日任國民軍第二軍軍長、西路軍總指揮,18日開始向晉軍進攻,宋哲元任國民軍西路總司令,主晉北進攻軍事,一度攻克大同,進逼雁門,直、奉各方軍閥加強進攻,戰(zhàn)事激烈。7月19日奉軍第十軍副軍長戢翼翹占多倫,宋哲元率軍回援,晉北戰(zhàn)事暫時緩和。8月14日,國民軍因寡不敵眾放棄南口,各將領(lǐng)自尋出路,宋哲元率部退到綏遠。9月17日,宋哲元參加了“五原誓師”,10月初被任命為駐寧軍總司令,在寧夏統(tǒng)籌軍實,兼暫編第一師師長。

陜西之剿匪

1927年5月1日任第二集團軍北路軍總司令,由寧夏出動隨馮玉祥東征,奉命進攻綏遠、察哈爾的奉軍,因遇閻錫山阻擋,遂轉(zhuǎn)到甘陜。5月30日馮玉祥所部國民聯(lián)軍正式改稱第二集團軍,分八個方面軍,以宋哲元任第四方面軍總指揮,6月13日被武漢政府任命為甘肅省政府委員,14日被武漢國民政府正式任命為第二集團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9月28日甘肅張兆鉀部韓有祿、黃得貴合舊國民三軍田玉潔部占三原、涇陽,宋哲元軍圍攻,10月24日宋哲元敗田玉潔,占三原,31日宋哲元攻占陜西涇陽,田玉潔、黃德貴敗逃,韓有祿陣亡。11月5日進駐西安,16日就任陜西省主席,繼續(xù)督剿陜甘邊境和陜西境內(nèi)的地方頑匪,休養(yǎng)生息,民困漸蘇,馮玉祥稱贊“弊絕風清,后顧無患”,甚至有“百姓焚香祝公萬歲”者。

1928年2月7日任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3月30日中央常委會決議,通過宋哲元等為陜西省黨部指導員。4月1日南京政府開始“第二期北伐”,28日宋哲元、石敬亭大破河南樊鐘秀部于洛陽龍門,擊斃軍長李萬如,并繼續(xù)追擊。4月22日,樊鐘秀部二萬余連占河南魯山、郟縣、密縣、臨汝等縣,截斷隴海路于偃師,攻擊第二集團軍后方,26日樊鐘秀圍攻洛陽,28日宋哲元、石敬亭大破樊鐘秀于洛陽龍門,第二集團軍解除了后顧之憂。5月10日陜西李云龍(虎臣)乘第二集團軍東調(diào)之隙分路攻西安潼關(guān),18日被宋哲元、孫連仲擊敗,27日宋哲元解西安之圍,李云龍敗退。6月初宋哲元回到西安,部署軍隊繼續(xù)剿匪。8月22日南京中央政會一五一次會議令宋哲元開去山東省府委員。8月25日宋哲元部攻克鳳翔,擊斃黨玉琨部兩千人,俘五千人,當夜宋哲元下令殺掉四千五百名俘虜,其它匪幫聞風喪膽,紛紛投降。9月7日被馮玉祥任命為陜西剿匪總指揮,對舊國民二軍李云龍等。10月2日被國民政府會議任命為陸軍第二十八師師長。10月19日,宋哲元奉馮玉祥命令,取消斗捐,以恤民艱,宋哲元以糧價驟漲,特由陜西省籌款三十萬,再由河南省接濟三十萬,匯往漢口,買米十萬石。12月20日中常會議,委宋哲元等七人為陸軍二十八師特別黨部籌備員。

屠殺俘虜

馮軍攻克鳳翔后的第二天,宋哲元找張維璽商議,要把俘獲的黨部5000多官兵全部殺掉。張起初并不同意,認為這樣未免有些殘忍和不人道,但在宋的堅持下,為震懾各地陜軍,張亦放棄了自己的意見。于是便開始了一場的鳳翔殺戮事件。

殺戮事件的刑場,設(shè)在鳳翔城東八里紙坊鎮(zhèn)東頭關(guān)帝廟前七、八十米處的空場,空場南邊有一眼約幾十丈深的大枯井,宋哲元覺得這是坑殺俘虜?shù)囊粋€理想場所。時馮部十三軍手槍營,即大刀隊駐在關(guān)帝廟西側(cè)一民房大院里,在那里看押著黨部500名俘虜官兵。宋哲元宣布由手槍營執(zhí)行殺人任務(wù),并親自參加監(jiān)斬。

農(nóng)歷七月二十五日上午8時,關(guān)帝廟前警戒森嚴,如臨大敵。宋哲元等將領(lǐng)坐在廟門前,宋親自下令開刀。每個俘虜由兩名士兵架著胳膊飛跑到枯井邊,喝令跪下后,由預先排列好的50名手執(zhí)大刀的劊子手輪流行刑,手起刀落,人頭立即滾入井中,接著將尸體踢入井內(nèi)。殺完一個,緊接著又架上來一個,照樣依次行刑。執(zhí)刀的劊子手每殺上十個八個,就已滿身濺血,刀鈍臂酸,手也軟了,遂由后面的劊子手依次接替?!坝械姆敱患艿骄院攘罟蛳聲r,為了避免挨刀斷頭之苦,連跪也不跪就活生生地撲進井去;有的俘虜被架到井邊時,早已神魂離竅像泥塊一般,使劊子手無法下手,也就只好一腳,不死不活地把俘虜踢入井中;有的俘虜跪下之后,脖子挺得較硬,只消一刀即可人頭落地,立時斃命;而有的俘虜由于嚇得魂不附體,脖子挺不起來,一刀不能斷氣,以致連砍數(shù)刀,因疼嚎叫,那種怪聲使人慘不忍聞;而有些劊子手則是初次殺人,當手舉刀落時,手腕忽而軟下來,只能砍進三兩分深,這就使被殺的人,遭到了最大的痛苦,當然更會哀嚎亂叫起來”(見張宣武《宋哲元殺戮陜軍俘虜五千人目擊記》)。

在殺戮事件進行中,宋哲元坐在關(guān)帝廟前,邊喝茶,邊談笑,若無其事。宋還召集各部營以上軍官,到現(xiàn)場觀看行刑,且讓數(shù)千群眾站在警戒線外觀看。5000名俘虜大約殺到多一半時,有一年青俘虜被架至井邊正要行刑,忽然從人叢中跑出一位農(nóng)民老漢,抱住那位俘虜大聲哭喊說;“我的兒子是'黨拐子'拉去當兵的,你們要殺我兒,真是天大的冤枉。如果一定要殺,就請把我殺掉?!苯?jīng)苦苦哀求,坐在宋哲元旁邊的張維璽搶先說“請總指揮饒他一條性命吧”。這個青年是此次行刑唯一死里逃生的人。

當500名俘虜殺完后,宋哲元立即集合在場的營以上軍官下命令說:“各師、旅、團所拘押的俘虜,限令在今天夜里全部殺掉,一個也不許留,一個也不許放。”于是另外4500名俘虜中,就有3000多名都在當天夜里慘遭殺戮。唯有張維璽十三軍第十七師趙鳳林師長,認為這種作法有些太慘無人道了點。他不敢公然抗拒宋的命令,只好暗示所屬旅、團長嚴守秘密,趁夜深人靜,悄悄放走一千數(shù)百名俘虜,使他們得以虎口余生。

盤踞鳳翔的黨玉琨,稱霸一方,作惡多端,他和其部下頭目被殺,是罪有應(yīng)得,死有余辜。然而鳳翔殺戮事件,理應(yīng)受到歷史的譴責。這場戰(zhàn)火,使千古名城遭到嚴重破壞,又死傷了許許多多無辜老百姓,給人民群眾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說明違背歷史規(guī)律的軍閥混戰(zhàn),不論誰勝誰敗,都不是正義的。和歷史上所有腐朽沒落的勢力一樣,只不過是黎明前的垂死掙扎而已。

蔣馮大決戰(zhàn)

1929年5月15日,劉郁芬、宋哲元、孫良誠、韓復榘等通電擁馮玉祥為護黨救國西北軍總司令,參加第一次蔣馮戰(zhàn)爭,因韓復榘、石友三叛變失敗。6月25日馮玉祥被閻錫山軟禁于山西,馮密令宋哲元代理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直接向南京政府交涉。7月24日西北將領(lǐng)宋哲元、劉郁芬等通電,愿為國效命,宋哲元派參謀長到南京,表示西北軍接受中央指揮,要求接濟軍餉,實際上是向閻錫山施加壓力。10月9日,宋哲元、劉郁芬、孫良誠、石敬亭、孫連仲、龐炳勛、張維璽、劉汝明等電閻錫山、馮玉祥,指責中央施政不顧民生、用人不求賢能、財政不公開、政治不廉潔。10月10日,宋哲元領(lǐng)銜西北軍將領(lǐng)再次通電歷數(shù)蔣中正六罪狀,即日出兵四十萬討伐,請馮玉祥復任國民軍總司令,由宋哲元代,推閻錫山、馮玉祥為國民軍總、副司令(宋為前方總司令,石敬亭為后方總司令,孫良誠為前敵總指揮,11日兵分三路向河南進軍,蔣介石下令討伐西北軍,國府將宋哲元等“著即免職,緝拿懲辦”。10月12日孫良誠、龐炳勛部入洛陽,13日宋哲元的總指揮部由西安遷潼關(guān),閻錫山背約按兵不動,15日孫良誠軍越鞏縣東進,與唐生智第五路軍接戰(zhàn),18日西北軍襲鄭州,被第五路軍擊退,24日張維璽、田金凱進攻鄂北,25日宋哲元進洛陽,并發(fā)出總攻擊令,孫良誠、魏鳳樓分向登封、臨汝進攻,與中央軍劉桂堂、魏益三等師接觸,26日龐炳勛部與劉興部激戰(zhàn)于黑石關(guān),28日蔣介石自南京赴漢口督師,并發(fā)討伐西北軍誓詞及通電,中央軍開始向西北軍總攻擊,30日宋哲元被南京開除黨籍,圍攻臨汝之西北軍張自忠、魏鳳樓部被擊退。11月9日,西北軍宋哲元率魏鳳樓、馮治安部與中央軍徐源泉師劇戰(zhàn)于臨汝,11日西北軍三路向密縣、郟縣、臨汝反攻,15日中央軍下總攻擊令,與西北軍在登封劇戰(zhàn),由于西北軍內(nèi)部不和(前敵總司令孫良誠不服宋哲元指揮),宋疑孫良誠與蔣介石有勾結(jié),遂下令撤兵,閻錫山截留其彈藥,西北軍敗退陜西。12月4日,唐生智、宋哲元、劉文輝等七十余人通電主息內(nèi)爭以對俄,實行反蔣,5日宋哲元、孫良誠等電石友三表示援助,但石友三和唐生智先后失敗,17日宋哲元等通電推鹿鐘麟為代理總司令,西北軍所部編為三個軍團,30日中常會議決開除宋哲元、石敬亭、鹿鐘麟等黨籍。

1930年1月3日西北軍自洛陽退新安,宋哲元等西北軍將領(lǐng)在潼關(guān)會議,準備以武力進攻閻錫山,閻驚恐之下主動表示反蔣,釋放馮玉祥回潼關(guān)。3月16日,馮玉祥任宋哲元為第二方面軍(總司令鹿鐘麟)第四路總指揮(每路轄三師),17日免兼陜西省主席。4月1日,閻錫山就任“中華民國軍”總司令,宋哲元任第四路軍總指揮,5月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宋哲元在馮玉祥指揮下在隴海線激戰(zhàn)。9月7日楊虎城占領(lǐng)河南魯山,擊敗西北軍劉汝明部,馮玉祥調(diào)宋哲元軍開豫西,18日東北軍入關(guān)助蔣,反蔣部隊聞訊迅速失敗。10月11日徐源泉部占領(lǐng)洛陽車站,馮軍宋哲元西退,第七軍楊虎城追擊,16日宋哲元等自焦作通電表示“遵令撤防”,“ 軍事善后如何妥籌收束,謹當靜候公平措置”,17日徐源泉部占領(lǐng)洛陽,宋哲元西退,楊虎城步步進逼,24日劉郁芬、宋哲元電馬福祥、張之江,請停止軍事行動,25日楊虎城部馮欽哉師占領(lǐng)潼關(guān),宋哲元部退往山西。11月16日,宋哲元、孫良誠等二十六人電蔣中正、張學良,謂閻已下野,請祈訓示,12月17日自山西到天津謁張學良,經(jīng)蕭振瀛奔走賄賂,24日張學良允令宋哲元招攏西北軍殘部組成一個軍。

西北軍余脈

1931年1月16日,宋哲元被任命為陸軍東北邊防軍第三軍軍長,17日離津回晉,2月6日通電就職,軍部駐于運城,西北軍名號從此消除。4月10日,宋哲元、傅作義、孫楚等到沈陽謁張學良。4月26日所部手槍團在汾陽嘩變。5月16日,北方將領(lǐng)于學忠、王樹常、石友三、宋哲元、孫殿英等八人通電擁護和平統(tǒng)一,反對廣州的反蔣行動。6月14日任國民政府委員。6月21日宋哲元部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轄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全軍二萬二千人,軍部駐山西陽泉,宋哲元努力整軍經(jīng)武,積極準備抗日。7月18日石友三在順德通電就任廣州政府委任的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反蔣介石、張學良,23日宋哲元等華北將領(lǐng)通電聲討石友三。8月15日宋哲元部自晉南向河北開拔調(diào)防,在運城就剿赤軍北路集團軍第四軍團總指揮職,16日到北平謁張學良。9月18日日軍侵占沈陽,20日宋哲元聯(lián)名七將領(lǐng)通電全國與日作戰(zhàn),表示“寧為戰(zhàn)死鬼,不為亡國奴”。12月25日任北平政務(wù)委員會委員。

1932年7月8日,宋哲元上書張學良請纓抗戰(zhàn),建議“配備五萬人守熱河,三萬人守山海關(guān),三萬人守平津”,未被采納。7月18日日軍進兵熱河挑釁,張學良準備抵抗,19日調(diào)宋哲元、龐炳勛、高桂滋部自山西移駐河北保定以南,29日參加北平政務(wù)委員會全體大會,南京政府不允撥款抗戰(zhàn),張學良無奈辭職。8月17日,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任命宋哲元等為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宋哲元兼任察哈爾省主席。11月宋哲元呈請辭職,即去津調(diào)治腰疾,蔣介石曾屢電宋氏,請打消辭意,代理行政院長宋子文亦有電致宋表示挽留,宋以個人病體一時難愈,具呈中央請給假兩個月,以資休養(yǎng)。

大刀進行曲

1933年1月1日日軍攻榆關(guān),熱河危急,2月18日宋哲元通電全國,決心抗擊日軍,奉命開赴北平附近參加長城抗戰(zhàn),任第三軍團總指揮,防守冀東。3月4日承德失守,長城告急,第二十九軍緊急增援喜峰口,9日馮治安、張自忠?guī)熼_始與日軍在喜峰口接觸,11日宋哲元部趙登禹、王治邦旅之大刀隊夜襲喜峰口外潘家口附近之日軍一個炮兵中隊,大獲全勝,13日日機十二架炸喜峰口我軍陣地,14日二十九軍克復喜峰口外老婆山,3月15日喜峰口敵軍被迫后撤,報紙上宣稱29軍先后殲敵五千有余,“喜峰口抗戰(zhàn)大捷”的戰(zhàn)績轟動了全國,宋哲元特意寫了“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有進無退,死而后已”兩幅條幅,立即被多家報紙制版刊載,成為傳誦全國的壯語,對全國人民起了激勵作用。3月16日喜峰口日軍襲羅文峪,二十九軍再戰(zhàn)血洗羅文峪,17日羅文峪日軍受挫,19日羅文峪激戰(zhàn)再起,宋哲元到保定謁蔣介石,20日北返,21日喜峰口繼續(xù)激戰(zhàn),25日喜峰口宋哲元軍克復半壁山。4月7日宋哲元電辭察哈爾省府主席,8日中央慰留,宋旋赴津。4月11日冷口及建昌營失守,喜峰口敵南侵,第二十九軍陷于腹背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13日第二十九軍奉命撤出陣地,14日喜峰口敵攻灤陽,宋哲元軍苦戰(zhàn),17日喜峰口日軍進犯撒河橋,22日宋哲元自北平赴遵化前線,24日宋哲元部收復灤陽,日軍撤出喜峰口,長城抗戰(zhàn)結(jié)束,二十九軍“大刀隊”名揚天下,宋哲元等將領(lǐng)成為抗日英雄。1935年,以喜峰口血戰(zhàn)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大刀進行曲》唱遍了全中國。

血戰(zhàn)喜峰口

日本帝國主義自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三省之后,本著蠶食中國以至最后獨占中國的既定方針,加緊作侵略華北的準備。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在制造偽滿洲國的同時,即大造“熱河為滿洲國土”、“長城為滿洲國界”的輿論,并集中優(yōu)勢兵力在東三省境內(nèi)瘋狂鎮(zhèn)壓抗日義勇軍,以解除它侵熱的后顧之憂。

1933年元旦,日軍故意在榆關(guān)制造事端,隨即炮擊臨榆縣城。我國駐臨榆的東北軍第九旅何柱國部官兵忍無可忍,奮起還擊,揭開了長城抗戰(zhàn)的序幕。國民黨政府惟恐事態(tài)擴大,不肯支援,3日,榆關(guān)失陷,城內(nèi)商號、民房毀于日軍炮火者500戶以上,民眾死傷千余人。日軍占榆關(guān)后,于10日占九門口,接著向錦州、通遼、綏中等處集結(jié)兵力,準備三路進攻熱河。

面對日軍的侵略,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和工農(nóng)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于1月17日發(fā)表宣言,提出在立即停止進攻蘇區(qū)、保障人民的民主權(quán)利和立即武裝民眾的三個條件下與國內(nèi)任何軍隊訂立抗日的作戰(zhàn)協(xié)定。平津滬等大城市的工人、學生、商人,各地民眾團體、愛國將領(lǐng)紛紛通電要求抗日,就連一些參加“剿共”的國民黨軍將領(lǐng)也不斷請纓。但國民黨政府仍幻想國聯(lián)的所謂對日制裁,而不作認真抵抗的準備。日軍便于2月下旬以第六、第八兩師團向熱河進犯,守軍萬福麟等部紛紛潰退。日軍所到之處,奸淫、燒殺、搶掠,無所不為。3月3日,熱河省主席兼第五軍團總指揮湯玉麟聞平泉失陷,即率部棄省會承德西逃豐寧。4日午時,日軍先頭部隊128名不費一彈即占領(lǐng)承德。

熱河旬日之間為日軍侵占,全國人民極為悲憤。蔣介石在全國同聲譴責下,竟將丟失熱河的責任轉(zhuǎn)嫁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張學良身上,迫張引咎辭職,由軍政部部長何應(yīng)欽取而代之。為給何應(yīng)欽的嫡系部隊及應(yīng)付群眾的輿論,調(diào)了中央軍第二師(師長黃杰)、二十五師(師長關(guān)麟征)和八十三師(師長劉戡)三個師北上,統(tǒng)由第十七軍軍長徐庭瑤指揮。

日軍占承德后,隨即分兵攻擊長城各口。3月4日,日服部旅團從凌源出發(fā)占冷口。6日,為晉軍三十二軍黃光華師奪回。9日,服部、鈴木兩旅團聯(lián)合先遣隊進犯喜峰口,占領(lǐng)北側(cè)長城線山頭。駐遵化西北軍二十九軍宋哲元部一〇九旅旅長趙登禹派王長海團急往救援。官兵們抱國恥奇痛,組大刀隊500名于晚間潛登日軍所占山頭,出其不意地將山頭日軍砍斃。大刀隊亦多數(shù)壯烈犧牲。次日,日主力部隊抵達,下令三日內(nèi)攻下長城各口。其步兵在飛機、大炮掩護下向喜峰口、古北口等處全線猛攻。時二十九軍主力部隊亦相繼抵達。趙登禹率部伏處各峰巒幽僻處,待敵炮火暫戢,敵兵臨近時,蜂擁而出,用大刀砍殺。趙負傷,仍督戰(zhàn),士兵更英勇,給敵以重創(chuàng)。同日,中央軍關(guān)麟征部開抵古北口,官兵們激于愛國熱情,與東北軍王以哲部共同抵御日軍第十六旅團的進攻。11日晚,趙旅與佟澤光旅分兩翼繞敵后,占領(lǐng)日炮兵陣地,毀其大炮18門,燒其輜重糧秣。經(jīng)過幾天戰(zhàn)斗,古北口方面國民黨中央軍三個師輪番上陣,遭受重大傷亡,12日退守南天門陣地。而喜峰口方面,日軍雖多次進攻,終未得逞,14日后撤至半壁山。其后,日軍在羅文峪、冷口分別發(fā)動過幾次進攻,均遭守軍抵御而未達目的。

夾縫中生存

5月3日中央政治會議決議設(shè)立行政院駐平政務(wù)整理委員會,以黃郛為委員長,宋哲元等二十二人為委員,16日東線日軍迫玉田,宋哲元軍自龍井關(guān)三屯營經(jīng)遵化西撤,17日宋哲元軍退薊縣,20日日軍陷三河,宋哲元軍退運河沿岸,31日中日簽定《塘沽協(xié)定》,長城抗戰(zhàn)結(jié)束,第二十九軍撤出長城陣地。宋哲元在下達撤退令的同時,特地為文昭告全軍,中云:“我以三十萬之大軍,不能抗拒五萬之敵人,真是奇恥大辱?,F(xiàn)狀到此地步,我們對于時局尚有何言?所可告者,仍本一往之精神,拼命到底而已!”5月26日,馮玉祥通電就任抗日同盟軍總司令,宋哲元保持沉默,何應(yīng)欽多次要求宋哲元出面約束馮玉祥行動,但宋哲元始終拖延搪塞,索性托病去西山修養(yǎng),并警告準備進攻同盟軍的龐炳勛,客觀上維護了抗日武裝。6月11日馮玉祥通電聲明歡迎宋哲元回主席之任,12日宋哲元再派代表向馮玉祥商洽,13日行政院決議設(shè)置“華北戰(zhàn)區(qū)救濟委員會”,派宋哲元等二十五人為委員,15日馮玉祥致書宋哲元允取消民眾抗日軍總司令。6月17日“行政院駐平政務(wù)整理委員會”正式成立,宋哲元到北平參加了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商定處理馮玉祥問題辦法,18日北平軍分會及政整會令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回任。8月5日宋哲元自北平到沙城,軍事委員會總參議蔣伯誠、北平軍分會總參議熊斌同行,馮玉祥派佟麟閣、孫良誠來晤,商定察事解決辦法,馮玉祥通電收束軍事,政權(quán)歸諸政府,宋亦通電復職,6日馮玉祥通電將察省一切軍政事宜交宋哲元負責辦理,12日宋哲元抵張家口,14日馮玉祥離張家口赴山東,16日方振武在張北通電就抗日同盟軍代理總司令職,24日察境雜軍改編商妥,檀自新、劉震東等部編為師旅,方振武、吉鴻昌部由阮玄武、張允榮接統(tǒng),25日宋哲元自張家口到張北,謀晤方振武、吉鴻昌,29日察哈爾省政府改組,仍以宋哲元為主席。9月6日宋哲元忠告方振武,將軍隊交還政府,11日參加北平軍分會舉行的裁兵減餉會議,13日宋哲元部趙登禹師再克察省沽源,敗李守信偽軍。10月宋哲元因處境尷尬,避往北平,由佟麟閣代理察哈爾省主席。11月20日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25日華北將領(lǐng)宋哲元等電請嚴厲制裁李濟深、陳銘樞等。12月20日,華北將領(lǐng)商震、宋哲元、萬福麟等聯(lián)電請蔣介石撥餉。 1934年1月14日,日本關(guān)東軍駐黑河(察省沽源東)司令官森一郎在察東以飛機散放“警告宋哲元軍駐龍門所部隊聲明書”,謂龍門所駐軍系違背條約,應(yīng)撤退赤城延慶以西,否則進攻。9月1日宋哲元偕總參議湯玉麟到北平。10月26日駐察哈爾張北、宋哲元部與日本武官及書記發(fā)生爭執(zhí),所謂第一次張北事件。

1935年1月18日,日本關(guān)東軍發(fā)表文告,宣稱“斷然掃蕩宋哲元軍”,要求二十九軍軍一一二旅撤出龍門所,張自忠令嚴予拒絕,宋哲元則稱察東安謐,無何事故,22日日寇以近兩千人的兵力向龍門所附近之東柵子陣地展開全面猛攻,均以慘敗告退,日又調(diào)集大灘的部隊及偽軍共兩千人,向察北沽源推進,局勢急劇惡化,宋哲元一面命張自忠、馮治安等積極備戰(zhàn),一面向北平何應(yīng)欽報告,何應(yīng)欽急命克制,勿擴大事態(tài),決定雙方在大灘和平會商。2月2日會談如期舉行,宋哲元代表張樾亭(第三十七師參謀長)與日方代表谷實夫(日第十三旅團長)會晤于沽源大灘,商察東問題,日軍允返回原防,雙方各有退讓。4月2日,日本在察、熱邊區(qū)悍然建“旗公署”三處,傀儡旗長由蒙人擔任,并將這三個公署隸屬于偽“滿洲國”之“察東特別區(qū)”,何應(yīng)欽對此竟未置一詞。4月3日宋哲元任為陸軍上將,敘第二級。4月4日兼任察哈爾省保安司令,9日宋哲元赴察北視察,11日到滂江晤德王,12日返張垣。

6月5日,兩名日本尉官率軍曹二人乘車由多倫去張家口,行至張北縣北城門時,一三二師衛(wèi)兵要查驗入境護照,日人蠻橫拒絕出示證件,硬要強行通過國,衛(wèi)兵將該四名日人帶到張北縣城內(nèi)一三二師司令部,趙登禹立即向在北平開會的宋哲元請示,宋批示“姑準放行,下不為例”,趙登禹遂將四人放行,其間并無污辱毆打等事情,四名日人到張家口后,向日駐察領(lǐng)事橋本匯報,橋本一面向察省政府提出抗議,一面上報華北駐屯軍特務(wù)機關(guān)長土肥原賢二,土肥原又向華北當局提出抗議,此事遂升級為中日關(guān)系問題,史稱第二次“張北事件”,11日張家口日本領(lǐng)事橋本及特務(wù)機關(guān)長松井源之助為張北事件向察省民政廳長秦德純提出最后通牒,限五日答復,16日秦德純與日武官松井談張北事件,松井要求懲辦軍官。6月19日,宋哲元因為第二次張北事件被免察哈爾省主席職,國民政府派秦德純兼代察哈爾省主席,20日宋哲元離察哈爾到天津。6月28日,察哈爾地方政府由二十九軍副軍長秦德純出面同日本東北軍特務(wù)頭子土肥原賢二簽訂“秦土協(xié)議”,割讓察東六縣,二十九軍撤到張家口以南,宋哲元稱病回到天津,以習字練武消遣(宋哲元被撤掉察哈爾主席后,一怒去天津家居,并說:“誰再相信蔣介石抗日,誰就是傻瓜混蛋!”但日本正陰謀制造“華北獨立”政局,亟需一個非蔣嫡系,又實有軍權(quán)的人,宋哲元遂成為日軍理想人選。)。6月29日,前西北軍將領(lǐng)石友三糾集漢奸白堅武、潘毓桂,在灣平起事,打起自治的旗號公然向北平進軍,全國震動,北平軍分會調(diào)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馮治安部前來救駕,第二十九軍部隊陸續(xù)調(diào)華北,自此二十九軍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爾等地。(此時第二十九軍轄第三十七師(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張自忠、第一三二師趙登禹、第一四三師劉汝明,約四萬人,勢力大增,但上層將領(lǐng)生活腐化,宋哲元把統(tǒng)稅、鹽稅、關(guān)稅、鐵路一概接管,南京撥給二十九軍建筑國防工事線的??钊颗灿茫媱澲械膰拦な乱桓盼葱?。)7月7日宋哲元自天津三電蔣介石,擬“長期休養(yǎng)”,17日以長城抗戰(zhàn)授青天白日勛章。8月28日被任命為平津衛(wèi)戍司令,9月21日就職。

10月3日宋哲元訪天津日軍司令多田駿,8日在天津招待中外各界,19日宋哲元談“對日交涉無任何秘密條件”。11月3日北平巿長袁良在日軍壓力下辭職,以宋哲元暫代,日方促宋宣布華北自治。11月8日參謀部次長熊斌自南京飛抵北平,向宋哲元、商震傳達南京政府“安定河北現(xiàn)局辦法”。12月9日北平學生爆發(fā)愛國運動,何應(yīng)欽下令鎮(zhèn)壓,秦德純、馮治安迅速調(diào)派兵力,配備高壓水龍,在王府井南口筑起路障,架起機槍,憤怒的學生和軍警展開了搏斗,三十余名學生被捕,百余名受傷,終于迫使學生退回去,17日宋哲元又發(fā)布公告,要求學生“安心求學”(注13),一二·九運動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全國數(shù)十個城市紛起呼應(yīng),學生游行,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輿論界對何應(yīng)欽、宋哲元鎮(zhèn)壓學生更是一片責罵。12月11日宋哲元被特派為冀察政務(wù)委員會委員,并被指定為委員長,16日冀察政務(wù)委員會舉行預備會,由宋哲元指定王揖唐、李廷玉、高凌霨起草組織法,戈定遠為秘書長,18日冀察政務(wù)委員會成立,委員中漢奸及親日分子占相當比例,日本著名特務(wù)頭子土肥原賢二擔任最高顧問,所謂“河北事件”至是正式告一段落。12月12日國府任命為河北省政府主席,20日兼河北保安司令,24日明令發(fā)表。12月24日英大使賈德干訪宋哲元,上海律師公會、全國商會聯(lián)合會等十四團體電宋哲元,謂“流芳遺臭,公能自擇”。12月25日宋哲元到天津,發(fā)表談話,希望“中日親善”,保全領(lǐng)土,內(nèi)政不受干涉,29日在天津宴日本將領(lǐng)多田駿等二十余人,繼續(xù)與日軍周旋,處理華北問題,30日自津回平。

1936年1月3日,蔣介石電宋哲元,“本維護領(lǐng)土完整原則,妥慎處理察事”。1月6日,宋哲元電覆上海各團體冬電,謂“潔身愛國,未敢后人”。1月8日宋哲元在保定就河北省政府主席職,聲言今后槍口不對內(nèi)。1月14日冀察綏靖公署在北平成立,宋哲元到天津,與日軍司令多田、特務(wù)機關(guān)長土肥原商冀察問題,25日就學生問題密電蔣介石”(注14)。2月1日宋哲元、韓復榘會于山東樂陵,4日自山東到天津,派陳覺生訪土肥原賢二,8日宋自津返北平,日特務(wù)機關(guān)長土肥原亦到,13日土肥原訪宋哲元,談冀察問題。2月20日紅軍渡河東征,3月3日宋哲元電請蔣介石“速定大計”,派軍“協(xié)剿”,3月5日宋哲元召集會議,商“剿匪”問題。3月6日,冀察政務(wù)委員會按照日方要求,令河北各校停止軍事訓練,軍訓教官應(yīng)即離校。3月11日發(fā)“表告民眾防共書”,14日日本武官磯谷訪宋哲元,交換“防共”意見,22日宋哲元到保定,布置冀南“防共剿匪”軍事。3月30日,宋哲元在天津與日軍司令多田駿及特務(wù)機關(guān)長松室孝良會晤,商談華北防共及撤消冀東偽組織問題。4月1日宋哲元談“冀察力足防共”,15日宋哲元代表蕭振瀛、陳中孚晤華北日軍參謀長永見俊德及松室孝良,商“防共”事,26日宋哲元、蕭振瀛與日司令多田駿等續(xù)談華北問題,29日宋與日方之防共談判告一段落。5月日軍增兵,華北局勢更加嚴峻。5月30日宋哲元發(fā)表談話,中日外交爭點在保全主權(quán),并召集部屬會商地方治安問題。

8月19日,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茂訪宋哲元,談中日協(xié)力防共、華北經(jīng)濟開發(fā)、中日外交調(diào)整問題,22日日人森川太部在豐臺與第二十九軍士兵沖突。9月10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晤王克敏。9月18日,豐臺日軍演習,與第三十七師馮治安部沖突,擄去連長孫香亭,雙方增援,相持竟夜,北平戒嚴,19日宋哲元與天津日軍司令田代皖一郎商妥第二次豐臺事件,上午九時雙方停止沖突,我軍撤退。9月20日宋哲元發(fā)表告冀察同胞書,鄭重聲明“決不喪權(quán)辱國”,23日華北日軍司令田代向宋哲元發(fā)出最后通牒,要求華北五省自治,各機關(guān)聘用日本顧問,宋哲元抵制了日本妄圖“華北自治”的威逼利誘。10月1日,宋哲元與日軍司令田代訂立“中日經(jīng)濟開發(fā)協(xié)定”(包括建津石鐵路、塘沽筑港、白河水利、龍煙鐵礦、井陘煤礦、種植棉花),4日宋哲元自天津回北平,關(guān)于華北經(jīng)濟問題及改組冀察政務(wù)委員會事已與日方商妥,宋哲元部將領(lǐng)堅決反對設(shè)立自治政府,12日在北平南苑閱兵,17日與天津日總領(lǐng)事崛內(nèi)干城在北平簽訂“中日華北通航協(xié)定”,21日第二十九軍炮隊在北平南苑演習,與日軍演習針鋒相對。10月27日,宋哲元召齊燮元、賈德耀、章士釗、陳覺生、陳中孚等會商華北各問題,并向中央報告,28日令撤銷冀察稽查處。10月31日,日本外務(wù)省文化事業(yè)部在北平設(shè)圖書館,宋哲元捐書二千冊。11月3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與日司令田代會晤,7日第二十九軍演習,北平學生贈大批慰勞品,8日宋聲明未與田代談任何問題,9日日軍司令田代宴宋哲元、張自忠等,談冀察問題,宋謂決不甘為亡國奴。

10月底至11月,華北日軍連續(xù)舉行八天秋季大演習,向第二十九軍示威。11月11日宋哲元部第二十九軍馮治安、趙登禹兩師舉行演習,宋任總監(jiān),13日赴平南指揮所部演習,清華大學學生前往參觀慰勞,14日演習結(jié)束。11月17日宋哲元與韓復榘會于河北南宮,25日召所部師長張自忠、劉汝明、馮治安、趙登禹協(xié)商察省防務(wù)。12月5日行政院電宋哲元,不承認中日經(jīng)濟開發(fā)協(xié)定,8日日軍司令田代訪宋哲元。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fā),張學良請宋哲元“親來西安,或派全權(quán)代表前來,共商國是”,宋哲元表示中立態(tài)度,15日宋哲元通知北平各國使館,“繼續(xù)反共,服從中央”,23日宋哲元、韓復榘通電,主召開國是會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25日蔣介石被釋放,26日回西安,27日宋哲元等電蔣介石表示慰問。

1937年1月9日勸楊虎城服從中央命令。1月19日宋哲元自北平到天津,20日發(fā)表“告冀察同志書”及“冀察政務(wù)委員會與冀察綏靖公署綏靖通令””。1月21日,華北日本駐屯軍司令田代宴宋哲元,交換時局意見,26日宋哲元訪田代,商開發(fā)華北經(jīng)濟問題,27日再與田代晤談。2月5日宋哲元訪天津日軍司令田代,20日田代宴宋哲元,談滄石鐵路、龍煙鐵礦事,日軍逼宋哲元成立華北自治政府,被拒絕,日本軍方積極備戰(zhàn),宋哲元麻痹大意,對日軍的頻繁活動缺乏重視。3月10日宋哲元返北平,4月27日到張家口視察,29日回北平,5月3日赴天津,與日方續(xù)有接洽。5月11日,宋哲元為擺脫日軍糾纏回原籍“掃墓渡假”,臨行前將軍事交給馮治安,外交交給秦德純,22日宋哲元、韓復榘會于商河毛家寺。6月19日國民政府派宋哲元為國民大會河北省、北平、天津代表選舉指導員。

盧溝橋抗戰(zhàn)

1937年7月7日,駐守豐臺的日軍河邊正三旅團第一聯(lián)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進行夜間演習,當晚以丟失士兵為借口尋釁,二十九軍軍部下令死守陣地,8日駐守蘆溝橋的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馮治安)步兵一一○旅(何基灃)二一九團(吉星文)第三營(金振中)打響抗日戰(zhàn)爭第一槍,9日蔣介石電宋哲元積極準備,談判須不喪絲毫主權(quán)。7月11日宋哲元自樂陵趕回天津,即派張自忠、張允榮與日方秘密議定三款條件。12日增派的日軍已經(jīng)源源開抵天津,宋哲元仍對日軍心存幻想,談話謂“能平即能和”,并執(zhí)行撤兵,盧溝橋駐軍撤至長辛店及衡門口,蔣介石電令宋哲元本“不屈服、不擴大”方針,就地抵抗。13日蔣介石再電宋哲元,決心全力抗戰(zhàn),“盼與中央一致,勿受敵欺”,宋哲元對蔣介石的抗戰(zhàn)決心頗為懷疑,14日派陳覺生、鄧哲熙繼續(xù)與天津日軍參謀長橋本群等接洽,并親與日軍參謀長專田少佐會談,15日日軍司令香月清司晤宋哲元,16日張自忠與日方在津正式談判。17日日本政府向中國外交部送交一份照會,公然指責中國政府在自己的國土上調(diào)兵遣將,形成對日本的“挑釁”。18日宋哲元晤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19日宋哲元趕到北平,中日雙方在北平成立第二次協(xié)議,并報請中央批準,又主動撤除北平城防,蔣介石多次電示宋哲元切勿對日軍抱有任何幻想。

7月20日,日軍再次炮擊宛平城二十九軍,吉星文團長率軍死守,長辛店等地也遭日軍襲擊,我守軍英勇守衛(wèi),日軍未能得逞,宋哲元卻一味委曲求全,21日盧溝橋二十九軍撤退,由石友三之保安隊接防。7月22日蔣介石電宋哲元,對其拆除北平防御工事予以批評,指示其“刻刻嚴防,步步留神,勿為所算”,23日盧溝橋附近日軍拒不撤退,二十九軍亦返回原防,24日孫連仲、龐炳勛、商震、李默庵部增援華北,宋哲元始決心抵抗。7月25日日軍進攻廊坊,第一一三旅旅長劉振三奮起抵抗,廊坊終失,戰(zhàn)事擴大。7月26日天津香月清司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期撤退北平的二十九軍部隊,宋哲元當即予以堅決堅決拒絕,并退回通牒,終止談判,明諭二十九軍抗戰(zhàn)。27日日軍進攻通縣,又襲擊高麗營、昌平、湯山、沙河等地,宋哲元發(fā)表守土抗敵的通電,表示“我守土有責,不得不正當防御”。7月28日拂曉,香月清司率日軍鈴木混成旅團、河邊正三旅團和機械化旅團,自北苑、西苑、南苑一齊對北平城發(fā)起總攻擊,二十九軍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傷亡五千余人,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于南苑壯烈殉國,午后宋哲元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奉蔣介石命放棄北平,退守保定,宋哲元、秦德純、馮治安離北平赴保定,請中央軍北援。7月29日北平失守,第二十九軍撤退,宋哲元退保定,由張自忠代理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和北平市長拖延時間,30日天津失守,我軍退靜河、馬廠,宋哲元電南京請求處分。

千里大潰退

8月3日宋哲元通電辭職,委馮治安代理第二十九軍軍長,6日蔣介石派宋哲元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命反攻平津,轄第五十九軍(由原三十八師擴編,軍長宋哲元兼)、第六十八軍(原一四三師擴編,軍長劉汝明)、第七十七軍(原三十七師和一三二師擴編,軍長馮治安),擔任平漢線防衛(wèi),14日發(fā)表告官兵書,21日到南京面晤蔣介石,蔣介石大加慰勉。8月24日平綏線南口失守,27日張家口失守,劉汝明軍退口外,9月10日日軍第十師團磯谷廉介突破馬廠,宋哲元部南退。9月11日馮玉祥任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蕭振瀛以馮玉祥的“總參議”身份率先來到前線,鼓動“倒宋”,16日馮玉祥剛到達連鎮(zhèn),宋哲元從滄州趕來,即表明自己因舊病復發(fā),難以支持,已蒙中央準假到泰山休養(yǎng),軍務(wù)交馮治安代理,24日滄州失守,宋哲元、龐炳勛部全線撤退。10月上旬馮玉祥因指揮不動憤而辭職,宋哲元回到大名的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日軍為了策應(yīng)忻口會戰(zhàn),將原在石家莊一帶的部隊調(diào)進娘子關(guān),河北腹地頓呈空虛狀態(tài),宋哲元提出急攻邢臺北取石家莊的戰(zhàn)略意圖,企圖挽回局面,土肥原師團采取“圍魏救趙”之計,派精銳二十七旅團,從邯鄲直撲成安、魏縣,意在乘虛奪取大名。11月6日宋哲元部克河北成安,11月11日大名失守,宋哲元急令各部撤出陣地,部隊經(jīng)長期苦戰(zhàn),損耗慘重,士氣極低,已喪失主動進擊的能力,均與日軍一觸即退,對于華北失陷,宋哲元應(yīng)負責任。

病死大后方

1938年1月宋哲元退到河南新鄉(xiāng)。2月18日敵軍陷新鄉(xiāng),宋哲元軍西退,20日任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仍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3月潰敗到達鄭州,宋哲元辭去集團軍總司令職,4月第一集團軍番號被撤消,宋哲元僅任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從此失去了直接指揮軍隊的權(quán)力,心情抑郁。7月因病又辭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職務(wù)。9月宋哲元突患肝病,后又患腦血栓,病情日漸惡化,并半身麻痹,先在衡山治療休養(yǎng),10月轉(zhuǎn)到廣西陽朔,12月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1939年4月遷往重慶南溫泉,6月移至四川灌縣養(yǎng)病,并于東關(guān)外建“博愛山莊”,12月回成都就醫(yī),25日病篤,食物難進,不忘報國素志。

宋哲元長年率軍督戰(zhàn),日夜勞瘁,肝病復發(fā),遂于1940年3月辭職離軍改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到寶雞蔡家坡休養(yǎng),途中行至其夫人長淑青的家鄉(xiāng)四川綿陽,病情加重,醫(yī)治無效,1940年4月5日病逝于綿陽。國民政府追升其為一級上將,遺體安葬于綿陽富樂山,并為其立一座高大的“神道碑”。馮玉祥、沈尹默、于右任為墓碑題詞。 朱德和彭德懷聯(lián)名挽聯(lián):“一戰(zhàn)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厲,后起大有人在,可勿憂乎九泉?!?/p>

蔣介石贈送“天地正氣”挽幛,又送挽聯(lián):“砥柱峙中流,終仗威棱攝驕虜;星芒寒五丈,不堪殄瘁痛元良?!?/p>

馮玉祥贈送“乾坤正氣”挽幛,所贈挽聯(lián)曰:“共患難三十年,直如左右手,自長城戰(zhàn)役挫敵鋒,鐵錚錚同服有膽;抱疾疚一二載,曾做奮斗思,聞西蜀電函告噩耗,無夢夢莫名傷心。”

周恩來挽聯(lián)為:“失地未收回,虎威昭重盧溝月;綿陽驚不起,鵑聲啼破錦江春?!?/p>

朱德和彭德懷贈挽聯(lián)一幅:“一戰(zhàn)一和,當年變生瞬間,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厲,后起大有人在,可無憂乎九泉”。

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挽聯(lián)曰:“應(yīng)知創(chuàng)始難,大功未竟公何恨;誰說今終易,晚節(jié)無虧死猶榮。”

新華日報挽聯(lián)曰:“往日日寇奸交織,境復危疑,率能漢旗飄揚,民族英雄足千古;今茲河岳未還,時方艱險,忽報將星隕落,清明風雨悼先生?!?/p>

何應(yīng)欽挽聯(lián):“盧溝月,喜峰煙,中原鼙鼓,百戰(zhàn)功高思將帥;太傅棋,長沙淚,諸葛云霄,萬方多難悵人琴?!?/p>

白崇禧挽聯(lián):“烽火起盧溝,為國不辭先抗敵;噩音來蜀道,問天何事虞征君?!?/p>

陳立夫挽聯(lián):“扶危濟傾,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忍辱負重,聞斯言更見其人?!?/p>

孔德成挽聯(lián):“火箭犯盧溝,永為大將傷心地;客星隕涪水,正是中原殲虜時?!?/p>

張繼挽聯(lián):“ 仗鉞勵三軍,島寇聞名猶破膽;星隕經(jīng)蜀道,萬人灑涕向銘旌?!?/p>

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共挽聯(lián):“率全軍,哭我公,雖死猶生,敢繼執(zhí)干戈衛(wèi)社稷之志;感知己,報祖國,此身尚在,決不茍富貴惜生命而存。”

“文化大革命”中,宋哲元陵墓一度遭到破壞,當?shù)厝罕妼⒐啄巨D(zhuǎn)移暗藏在崖洞,一直保存了十年。1979年3月,宋哲元陵墓重修完成。1981年6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定宋哲元為抗日愛國將領(lǐng)。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