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商朝歷史事件 商朝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2016-12-28 23:00:4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lǐng)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zhàn)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lǐng)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zhàn)滅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國都才穩(wěn)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經(jīng)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600年。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zhàn)被周武王擊敗而亡。殷墟發(fā)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tǒng)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tǒng)治機構(gòu)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tǒng)的文字符號。在商時期的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fā)達的非中原文明。

中文名稱:商朝

英文名稱:Shang Dynasty

簡稱:殷

所屬洲:亞洲

首都:商丘(前期)、安陽(后期)

主要城市:殷、亳、囂、朝歌等

貨幣:貝幣、貝蚌、銅貝

政治體制:君主制

主要民族:華,夷,戎,狄,蠻

國土面積:約320萬平方公里

存在時間:前17世紀—前11世紀

商朝君主

商太祖(商湯)

商懿王(仲壬)子庸

商太宗(太甲)子至

商昭王(沃丁)子絢

商宣王(太庚)子辯

商敬王(小甲)子高

商元王(雍己)子密

商中宗(太戊)子伷

商孝成王(仲丁)子莊

商思王(外壬)子發(fā)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商穆王(祖乙)子滕

商桓王(祖辛)子旦

商僖王(沃甲)子逾

商莊王(祖丁)子新

商頃王(南庚)子更

商悼王(陽甲)子和

商世祖(盤庚)子旬

商章王(小辛)子頌

商惠王(小乙)子斂

商高宗(武丁)子昭

商后平王(祖庚)子躍

商世宗(祖甲)子載

商甲宗(廩辛)子先

商康祖(庚丁)子囂

商武祖(武乙)子瞿

商匡王(太丁)子托

商德王(帝乙)子羨

商紂王(商紂)子壽

商朝歷史事件

商湯滅夏

夏王朝統(tǒng)治了大約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16 世紀,國勢日衰,江山開始搖搖欲墜。夏朝最后一任君主夏桀即位后,統(tǒng)治更加殘暴。商部落因為畜牧業(yè)發(fā)展得很快,到了夏朝末年,湯做了首領(lǐng)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商湯看到夏桀十分腐敗,決心消滅夏朝。夏此時已是眾叛親離,而商湯領(lǐng)導有方,所以夏桀的軍隊很快被打敗,桀也遭到了流放。于是,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

景亳之命

景亳之命是發(fā)生在商朝的歷史事件。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與各方諸侯參共同召開了「景亳之命」大會, 會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讓百姓脫離暴政與苦難。商湯後來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伊尹放太甲

伊尹為商湯之右相,名摯,是商湯至太甲時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湯之孫?!妒酚?殷本紀》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這個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傳》等書中的記載與此基本相同,可見此故事內(nèi)容在古代流傳很廣。不過《竹書紀年》記載的內(nèi)容不同,其云:「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按此說,則在商朝初年,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曾發(fā)生了一次爭奪王位的斗爭。這里所記與傳統(tǒng)說法完全不同。

伊尹輔政

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伊尹出生于伊洛河流域的古代有莘國,即今洛陽市嵩縣境內(nèi)。他出身于奴隸家庭,父親是奴隸主家的廚師,母親為采桑養(yǎng)蠶的奴隸。

伊尹雖然出身低微,但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因為伊尹的父親為奴隸主家用廚師,受其父的影響伊尹的烹調(diào)技術(shù)也很好,但他在當時主要從事于農(nóng)耕,在農(nóng)忙之余,伊尹潛心鉆研治國之道,有很高的政治抱負。相傳東部的商族勢力壯大以后,在商湯統(tǒng)治時期為圖滅夏大業(yè)四處求賢,商湯曾先后三次聘請伊尹輔政,結(jié)果伊尹均沒答應。過了一段時間商湯娶有辛氏之女為妻,伊尹以陪嫁奴隸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因其精通治國之術(shù),且又勤奮好學,知識淵博,很快就得到了商湯的信任,在商部族中被任為重臣。他為商湯滅夏建立商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伊尹在得到商湯信任重用以后,有一次借著向湯講論烹調(diào)技術(shù)的機會,勸湯成就一番大業(yè),建立自己的蓋世功名。在他的勸說下商湯滅夏的決心才一天天堅定,并采取寬以待人的政治策略整頓內(nèi)政,與周邊其它部族建立十分友好的關(guān)系,積極作滅商的準備工作。由于商族勢力一天天壯大,在周圍諸方國中影響日隆,引起了夏桀的警惕,夏桀假意召湯入朝,并趁機囚禁了商湯。一時間商部族群龍無首,十分混亂,滅夏大業(yè)深受影響。在此緊急關(guān)頭尹以其聰明才干站出來穩(wěn)定了商部族內(nèi)部事務(wù),并想出一救湯妙計。他下令在商部族中大量尋求美女珠寶,以此來討好夏桀,讓其放松對商族的警惕,同時又重金賄賂夏桀最信任的大臣趙粱,讓他在夏桀面前為湯求情說好,最后成功地使夏桀放回了商湯。

為了輔佐商湯完成大業(yè),伊尹還秘密進入夏都斟尋阝,觀察夏桀的內(nèi)部情況。他利用夏桀舉兵討伐外族之機,結(jié)交了已經(jīng)失寵的桀妃妹喜,通過妹喜大量收集夏朝的內(nèi)部機密,并將情報及時地報告給商湯,為商湯制定滅夏戰(zhàn)略提供了巨大幫助。在商湯滅掉了夏朝的幾個小方國之后,商湯以為滅夏時機已經(jīng)成熟,決定發(fā)動滅夏戰(zhàn)爭,之時,伊尹政治上非常清醒,建議商湯慢慢來,主張以不向夏桀納貢之策考察夏朝諸方國的反應。當夏桀得知商湯竟敢不向夏朝交納貢賦時,十分震怒,速召九夷之兵討伐商族,誰知對夏桀的命令九夷之首領(lǐng)竟置若罔聞,沒有任何反應。伊尹這時才告訴商湯“滅夏戰(zhàn)爭是時候啦”!并為商湯制定了周密的行軍路線和作戰(zhàn)計劃,最終幫助商湯滅掉了夏朝。

商朝建立以后,伊尹為相,幫助商湯處理朝政。他向商湯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功”,強調(diào)“任官唯賢才,左右惟其人”,并常用夏桀暴虐無道導致政權(quán)滅亡的事實提醒商湯,在伊尹的輔佐下商湯才逐漸穩(wěn)定了自己的統(tǒng)治。商湯死后,伊尹繼續(xù)為相,先后輔佐了外丙、仲壬、太甲。據(jù)說太甲在統(tǒng)治時暴虐無道,禍害百姓,老臣伊尹為了教化他讓其悔過自新,曾將太甲軟禁于桐宮三年,最后又把他扶上王位。由此來看,伊尹這位洛陽人為商朝的創(chuàng)立和鞏固起了多大的作用??!

據(jù)說伊尹活丁一百多歲,到沃丁統(tǒng)治時才死去,死后葬于西毫,即今偃師市城西10公里處。后人非常尊崇伊尹,稱他為中國第一賢相。

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是商朝自商王仲丁后,連續(xù)發(fā)生王位紛爭,又屢次遷都,使王朝中衰、諸侯離叛的事件。這一動亂歷經(jīng)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xù)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后才最終結(jié)束。

盤庚遷殷

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王族內(nèi)部經(jīng)常爭奪王位,發(fā)生內(nèi)亂;再加上黃河下游常常鬧水災。有一次發(fā)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武丁中興

武丁,商朝君主。后世稱作高宗。傳說名昭,為盤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時,武丁曾在外行役,與“小人”一起勞作,因而較了解“稼穡之艱難”。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說執(zhí)政。傅說原為刑徒,被武丁發(fā)現(xiàn),加以重用。

神道設(shè)教

因為真正能遵行神神圣旨意的圣人,神就會通過他啟示(默示)自己的話語和真道,藉著與神同行的圣人(圣人之所以稱為圣人,是因為他能遵行神的圣道),教訓引導天下百姓,使人認識神的圣潔公義而無不屈服。

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放按血緣關(guān)系分配國家權(quán)力,以便建立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其特點是宗族組織和國家組織合而為一,宗法等級和政治等級完全一致。

貢納制

分封制

分封制也稱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狹義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分封領(lǐng)地,屬于政治制度范疇。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礎(chǔ),在家庭范圍是為宗法制,在國家范圍是為分封制。 中國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制度。周滅商和東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為諸侯,以為藩屏。諸侯的君位世襲,在其國內(nèi)擁有統(tǒng)治權(quán),但對天子有定期朝貢和提供軍賦﹑力役等義務(wù)。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lǐng)主不得買賣和轉(zhuǎn)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lǐng)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zhì)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于國家)

酒池肉林

殷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為,不盡心朝政,是中國有名的暴君。為了懲罰那些反對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還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紂王的寵妃妲己心性狠毒,脾氣乖戾,平時很少發(fā)笑。紂王為了討她的歡心,想了許多辦法,但妲己臉上難得有一絲笑容。有一天,紂王看見一只螞蟻爬到了燒熱的銅斗上,細小的蟻足被烙傷,不能繼續(xù)爬行,只是在那里翻滾、掙扎,覺得很有趣,心想,如果人被火烙,那種痛苦掙扎的狼狽相一定更好看。于是,紂王就讓人用銅制成方格,下面加上炭火,把銅格子燒得通紅,讓有罪的囚犯赤著雙腳在上面行走,囚犯痛得慘叫不已,有的人就從格子上掉下來,落入火中被燒死。妲己看到這種情景,果然高興得咧嘴大笑。紂王大喜,以后經(jīng)常用銅格子烙人逗妲己發(fā)笑,凡有敢于議論他是非的人,一律綁在銅柱上,活活烙死。

不僅如此,紂王還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室。為了供自己玩樂,紂王還建造了宏偉的鹿臺。鹿臺高千尺,寬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預計,這個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見其工程之浩大。紂王命北伯崇侯虎監(jiān)造鹿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歷時兩年四個月。三十五年的工程,僅用兩年四個月便完工,紂王的搜刮民財之重,可見一斑。

紂王耗盡國力建成的鹿臺,很是壯觀。在鹿臺的周圍,是一色的白玉石雕。鹿臺的柱石和亭臺,皆是由瑪瑙砌成。在鹿臺的殿中央,鑲嵌著光彩奪目的明珠,夜晚,鹿臺在明珠的光芒下如同白晝,壯麗絢爛。

紂王舉動激怒了朝臣,但大家只是敢怒不敢言。有些大臣實在忍無可忍,就與紂王激烈爭辯,指責紂無道,紂當即將他處死,并制成干尸示眾。

紂王的庶兄微子不忍坐視國家滅亡,苦勸紂王也沒有用,只好逃離王朝,隱居在民間。紂的叔父箕子對紂的暴政早有不滿,他裝成瘋子,混在奴隸之中。紂發(fā)現(xiàn)后,命武士將其囚禁。

紂王有一個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紂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著急,多次苦口婆心勸諫紂王改邪歸正,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紂王聽信了妲己的話,下令殺害了無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醬。比干知道此事后,急忙勸諫紂王,希望他不要聽信妲己的讒言,錯殺無辜,并說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比干一連幾天極力勸諫紂王,引起了紂王的極大不滿。紂王憤怒地嚷道:“我早就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他殺了,取出心,解剖開來看個究竟!”紂王果真殺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紂王的生活越來越糜爛了,他還下令用酒裝肉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游玩,一邊隨意吃喝。同時又叫祼體男女互相追逐嬉戲,生活靡爛荒淫至極。

紂王的暴行終于得到了報應,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滅亡了!

成語“酒池肉林”就是從紂王的糜爛荒淫的生活引申出來的,形容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

紂王小傳

紂王,名辛,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是與夏末代王桀齊名的暴君。紂是商王帝乙的兒子,帝乙死后繼位。他天資聰穎,思維敏捷,武藝高超,力大無窮,曾徒手和猛獸格斗。他多次攻伐東夷,俘獲了大量奴隸,但對中原文化傳播到淮河、長江流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紂王以荒淫殘暴著稱。他喜好飲酒,貪于女色。后宮佳麗中,最受寵的要算妲己了。紂王的種種暴虐,終于使他陷于眾叛親離、民怨沸騰的孤立境地,商王朝的統(tǒng)治岌岌可危。最后,紂王在鹿臺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

羑里之囚

牧野之戰(zhàn)

牧野之戰(zhàn)(年代說法不一,從公元前1130年到公元前1018年都有)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lián)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wèi)河以北,新鄉(xiāng)市附近)進行的決戰(zhàn)。由于帝辛(商紂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最后兵敗自焚,商朝滅亡。故《左傳》稱:“紂克東夷而損其身”。

名稱:牧野之戰(zhàn)

地點: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衛(wèi)河以北)

時間:說法不一,從前1130年到前1018年都有

參戰(zhàn)方:周聯(lián)軍:周、庸、盧、彭、濮、蜀、羌、微、髳等,商朝

結(jié)果:商朝戰(zhàn)敗,紂王自殺,商朝滅亡

參戰(zhàn)方兵力:周聯(lián)軍4.5萬人,商朝約17萬人

傷亡情況:現(xiàn)代估計約兩萬人

主要指揮官:周武王、呂尚,帝辛

甲骨文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后,甲骨文還延綿使用了一段時期。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fā)展的關(guān)鍵形態(tài)?,F(xiàn)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于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fā)現(xiàn)了甲骨文。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來,當?shù)赝ㄟ^考古發(fā)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此外,在河南、陜西其他地區(qū)也有甲骨文出現(xiàn),年代從商中期延續(xù)到春秋。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lǐng)域的深入研究,并開創(chuàng)了一門嶄新的學科——甲骨學。

中文名:甲骨文

外文名: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又名:殷墟文字,殷契

發(fā)現(xiàn)地:安陽市殷墟

青銅器

青銅器(Bronze Ware)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誕生于人類文明的青銅時代。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xiàn),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銅器出現(xiàn)于5000年至6000年前的兩河流域。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shù)價值,代表著中國在先秦時期高超的技術(shù)與文化。中國青銅器之鄉(xiāng)是陜西省寶雞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等五萬余件青銅器。中國唯一的青銅器主題博物館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中文名:青銅器

外文名: Bronze Ware

出現(xiàn)時間:5000年至6000年前

鑄造范圍: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等

最早發(fā)現(xiàn)地: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

食器:鼎 、鬲、甗、簋、簠、盨、敦、豆

酒器:爵、角、斝、觚、觶、兕觥、尊、卣、盉、方彝、勺 水器:罍、壺、盤、匜、瓿、盂

樂器:編鐃、編鐘、編镈

兵器:鉞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