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是怎么回事?

2016-12-31 18:43:1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利瑪竇在中國時,他過人的記憶力常被他人所稱道,許多中國士大夫想要向他學習,于是他用中文寫了《西國記法》來介紹記憶

利瑪竇的記憶宮殿

利瑪竇在中國時,他過人的記憶力常被他人所稱道,許多中國士大夫想要向他學習,于是他用中文寫了《西國記法》來介紹記憶方法,該書后來被重新摹寫,《利瑪竇的記憶宮殿》是在臺灣出版時翻譯的名字。

利瑪竇的記憶力堪稱過目不忘。他在澳門只學習了一年漢語就進入中國大陸,而在此之前他對中國的了解少之又少。在華傳教的過程中,他不斷學習中國文化,成就不凡,不但可以用中文翻譯西方書籍,還能與中國士大夫坐而論道,辯論一些中國儒家的東西。除了中國知識,利瑪竇還精通許多自然科學,以及希臘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據(jù)說還會一些日語。

不過除了一副好記性,利瑪竇也有一套他有效的記憶方法,也就是記憶宮殿法。這種方法主要指根據(jù)所事物的順序變成一個個的意象,并把意象封存在一個宮殿里,而這個宮殿就在你的腦海里。因為這個宮殿你非常熟悉,所以當你在宮殿里沿著一定的路線參觀時,你每看到一件東西,你就可以根據(jù)它的特征來聯(lián)想起自己把它存進來時的當初記憶。

利瑪竇當初所寫的書,只有他對自己記憶方法的介紹,包括他用四種記憶意象做的舉例。而《利瑪竇的記憶宮殿》則是在前作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作者新的理解以及利瑪竇生平和經(jīng)歷、當時的世界背景等內(nèi)容。

利瑪竇中國札記

利瑪竇屬于最早認識中國的傳教士之一,而傳教的過程中他一直有記錄自己的經(jīng)歷和見聞,之后這份日記被另一個傳教士金尼閣翻譯成拉丁文,整理后出版成書,書名叫《基督教遠征中國史》,中國引進翻譯時改名為《利瑪竇中國札記》。

利瑪竇在中國居住并傳教近三十年,期間雖然輾轉(zhuǎn)多處,但不變的是他一直在接觸中國士大夫,而且主動了解并學習中國文化。因此,利瑪竇在他的日記里記錄的是他見識到當時真正的中國,而且也包括他對中國的觀察和認識。

翻譯利瑪竇日記的金尼閣,也同樣是耶穌會的來華傳教士,不過是比利時人。他在利瑪竇死后才來到中國,也結識了不少以前利瑪竇的中國士大夫好友,所以對其過去的經(jīng)歷頗為了解。之后,在他回歐洲的途中,他就將利瑪竇的日記進行了整理和翻譯,并且稍作添加和修改。該書出版后,因為書中把去中國傳教與淘金冒險類比,所以在歐洲天主教會中產(chǎn)生了極大的轟動。

該書共分五卷,第一卷主要詳細介紹了當時中國政治、地理、物產(chǎn)、機械、科學等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之后的四卷則是敘述西方傳教士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其中以利瑪竇自己的內(nèi)容為主。該書常被拿來與《馬可·波羅游記》作比,但不同于由故事構成的游記,該書的記錄以親身經(jīng)歷為本,展現(xiàn)的是一個更真實的中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