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中國歷史各個王朝國號的由來 王朝國號的由來介紹

2017-01-02 10:30:5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中國歷史有這五千年的淵源,各個王朝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所謂的“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后沿

中國歷史有這五千年的淵源,各個王朝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所謂的“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苯裉煳覀兊膰医凶鲋腥A人民共和國,那么歷史上的那些朝代又是如何確定自己的國號呢?這些國號又有著怎樣的由來呢?

先說前秦時代的三個王朝。關(guān)于“夏朝”這一稱謂的來源有許多種說法。如唐朝人張守節(jié)認(rèn)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后而得名,也就是說夏是大禹的封號。不過也有的說“夏”是由地名演變?yōu)椴柯涿?,最終成為國名的,相比較而言,這種說法更為可信。

關(guān)于商朝的國號來源有一個傳說。相傳有娀氏女簡狄與二個女子洗澡,有玄鳥飛過墮其卵,簡狄取而吞食,因而懷孕生下契。契就是商人始祖,后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也是由地名演化為部落名。夏朝末年,商族的首領(lǐng)湯起兵法桀,建立商朝。

周朝的祖先早先并無“周”的概念,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lǐng)時,周人因受周邊民族的侵襲,不得不離鄉(xiāng)遠(yuǎn)徙。他們歷盡艱辛,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產(chǎn)生“周”的概念。后來武王伐紂推翻商朝,開創(chuàng)周朝。周朝最初的國都在鎬京(西安),后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平王遷都洛邑。因為遷都在鎬京的東邊,因此稱為東周,之前的階段稱為西周。

秦朝的國號同樣來自于地名。西周時的秦人首領(lǐng)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yǎng)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保衛(wèi)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秦始皇統(tǒng)一后,仍然以秦為國號。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項羽大封諸侯王,他將劉邦封在漢中地區(qū),號為漢王。此后劉邦與項羽進(jìn)行了楚漢爭霸之戰(zhàn)。公元前202年,劉邦正式稱皇帝,仍用“漢”為國號。公元8年漢朝外戚王莽奪取政權(quán),他“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因此定國號為“新”。公元23年,起義軍攻入長安,新朝覆滅。公元25年,漢朝皇族劉秀稱帝,重建漢朝,并定都洛陽。因為前漢的都城在西,故史稱西漢;因洛陽在東,故史稱為東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最終形成三國鼎立。魏國的國號來自一則讖語,“代漢者,當(dāng)涂高也”。后來曹操被封為魏公、魏王,在魏地建國。此后曹丕稱帝,因而以魏為國號。蜀國實際上的國號并不是蜀,而是漢,劉備以漢朝繼承人自居,后人因它處于蜀地,故稱其為蜀漢。對于吳國的來源,主要是因為孫權(quán)的根據(jù)地在吳郡,因此被封為吳侯、吳王,后來以吳為國號。

晉朝的國號同樣來自爵位。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先封為晉公,后封為晉王,最后由他的兒子司馬炎稱帝,因此以晉為國號。五胡亂華后,司馬懿的曾孫司馬睿南遷建康,重建晉朝。因建康位于東南,后人稱為東晉。而司馬炎的晉朝都城在洛陽,因此被稱為西晉。

東晉過后是南北朝,南朝有宋齊梁陳,他們的建立者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都是以自己的爵位來確定自己國號的。北朝的魏以正統(tǒng)自居,所以將國號確定為魏,而北周、北齊是因為他們的開國皇帝之前的爵位是周公、齊王,又因北朝地處北方,所以后人在其國號前加北字。

581年北周外戚楊堅奪取政權(quán),589年滅南陳統(tǒng)一。隋朝國號來自楊堅的爵位,楊堅繼承其父楊忠隨國公的爵位,后來因“隨”字有走之,故寫成“隋”。唐朝國號的來自與隋朝相同,唐高祖李淵繼承父親唐國公的爵位,即位后,即以“唐”為國號。

至于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的來歷,各不相同。后梁開國皇帝朱溫曾被封為梁王,因此建國以此為國號。后唐的建立者李存勖祖上為沙陀族,原姓朱邪,后被賜姓李,為拉攏人心李存勖一直以唐室自居,重建唐朝。后漢的建立者劉知遠(yuǎn)因姓劉而認(rèn)定自己是漢室后裔,因此國號為漢。

960年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取后周政權(quán),因趙匡胤曾擔(dān)任宋州節(jié)度使,因此將國號定為宋,將宋州(河南商丘)定為南京。1127年靖康之變,宋室南遷臨安,史稱南宋。至于當(dāng)時并立政權(quán)遼金,他們國號也有一種說法。完顏阿骨打曾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大都稱帝,他根據(jù)《易經(jīng)》中“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號“大明”。關(guān)于明朝的國號,說法很多,有的說是為表示承襲自小明王韓林兒之號;也有的說是因為明朝建立者因為明教的緣故;還有的說,根據(jù)五德終始說,以明喻火,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大清”。關(guān)于清朝國號的來歷說法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兩種:

其一,在改“后金”為“清”的前一年,皇太極廢除“女真”族號,改為“滿洲”。而“滿洲”在滿語中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因此他用“清”代“金”,對籠絡(luò)各族人心和進(jìn)一步取明王朝,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來得大。

其二,在滿語中“清”即“金”的諧音,漢語的“清”即滿語“金”,“金”改為“清”,是改漢不改滿,其目的僅是進(jìn)攻明朝的需要,讓漢人易于接受罷了。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