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少年成名的胡漢民有什么成就 如何評價胡漢民?

2017-01-03 12:05:0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春,新軍起義失敗。同年十一月,孫中山在庇能(檳榔嶼)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新軍為主力,在廣州再發(fā)動一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

宣統(tǒng)二年(1910年)春,新軍起義失敗。同年十一月,孫中山在庇能(檳榔嶼)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新軍為主力,在廣州再發(fā)動一次大規(guī)模的武裝起義。會后,胡抱著“誓死必得款相助”的決心,全力以赴地投入籌款工作。這次籌款歷時三個多月,奔波于馬來亞、越南、泰國之間,倍受辛勞。宣統(tǒng)三年(1911年)二月初,回到香港參加統(tǒng)籌部工作,負責秘書科工作。四月二十七日,黃興在廣州發(fā)動起義。次日晨,胡和趙聲等人由香港趕到廣州,起義已失敗,胡立即返回香港,后往南洋、西貢等地活動。此間,胡情緒十分低落,并開始極力贊成從前曾堅決反對過的暗殺之舉,認為:“此不止為復仇計,亦為寒敵之膽而張吾軍?!?/p>

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西貢后,胡漢民的低落情緒為之一振,立即率領一批要求從軍的青年華僑急赴香港。十一月九日廣東宣布獨立,胡被推為都督。1912年一月一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任總統(tǒng)府秘書長。在就任秘書長期間,胡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辦事作風果斷明快,對腐敗分子“不稍寬假”。但在“讓位”袁世凱問題上,胡力主“讓位”,且“力挽先生之意于內(nèi)”,對孫中山的決策產(chǎn)生了消極的影響。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tǒng)后,胡回廣州復任廣東都督。八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后,胡任廣東支部長。1913年三月的“宋教仁案”,是袁世凱向國民黨人進攻的信號。孫中山倡議起兵討袁,胡表示反對,主張法律解決。孫中山電促廣東獨立,胡“以時機未至拒之”。六月十四日,袁世凱免去胡廣東都督兼民政總長職,調(diào)為西藏宣撫使。不久,胡通電辭職。胡政治上受挫后,意志很消沉,聲稱從今以后將“與葉夏聲組織報館,決不再入政界,以受此無價值之毀譽也”。

“二次革命”失敗后,胡漢民追隨孫中山從上海乘船流亡日本。

1919年后,胡專心在上海創(chuàng)辦《建設》雜志。1919年九月至1920年七月,胡在《建設》雜志上共發(fā)表了10篇文章,致力于對唯物史觀的研究和宣傳。為了幫助讀者了解唯物史觀的基本內(nèi)容,他從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摘譯出有關論述,寫成了《唯物史觀批評之批評》。胡在該文中對唯物史觀的意義和階級屬性作了正確的論述。胡稱贊唯物史觀道:“因為這個學說出而社會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社會主義,同時有絕大的改革,差不多劃一個新紀元?!焙诮榻B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時,還駁斥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文人及伯恩施坦等修正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的種種非難。

胡不僅停留在宣傳唯物史觀的層面上,而且用它作為基本方法,對中國的哲學史、道德倫理、家庭婚姻進行分析和批判,得出了許多精辟的見解,在當時產(chǎn)生了積極的社會意義。

孫中山評:“胡漢民先生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與同謀革命事業(yè)已七八年,其學問道德均所深信,不獨廣東難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見也。跡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干,不獨可勝都督之任,即位以總統(tǒng),亦綽綽有余。”“余與漢民論事,往往多所爭持,然余從漢民者十之八九,漢民必須從余者十之一二?!?/p>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