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北宋仁宗時名相王曾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王曾

2017-01-05 22:26:2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北宋仁宗時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為文辭。咸平年間,王曾連中三元(解試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北宋仁宗時名相。

王曾少年孤苦,善為文辭。咸平年間,王曾連中三元(解試、省試、殿試皆第一),以將作監(jiān)丞通判濟(jì)州。累官吏部侍郎,兩拜參知政事。曾規(guī)諫真宗造天書、修宮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計智逐丁謂,朝廷倚以為重。后罷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為樞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國公。因與呂夷簡不和,一同被罷免,王曾出判鄆州。寶元元年(1038年)卒于鄆州,年六十一,贈侍中,謚文正。有《王文正公筆錄》。

歷史如何評價王曾

總評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畫。在朝為官,進(jìn)退有禮,平時寡言少笑。范仲淹對王曾說:“公開地任用賢人名士是宰相的職責(zé),您德高望重,惟缺這一點?!蓖踉鸬溃骸白鳛閳?zhí)政大臣,把恩賞全攬到自己身上,那怨恨歸誰呢?”范仲淹嘆服,時人稱他為賢相。

歷代評價

宋祁:斤斤令君,朅來山東。利見國光,參偶時龍。既奮厥庸,遂為宗工。訂平津之封兮,上初纂嗣,毋違參治,揭日當(dāng)天,實相以濟(jì),讒唇不搖,王室無惎,賴陳平之智兮,五藩于宜,既仁且賢,邦民宜之,厥猷茂焉,乃建將牙,乃示臺躔,翳吉甫之憲兮,鄭圃聯(lián)圻,泉涂啟扉,刻章美檟,終天此依,九京千載,飡仰馀徽,惟隨武之歸兮。

富弼:公天性過人,輔以學(xué),所作必精詣極摯,凡居官,率以仁聞,平生亡分毫失,謹(jǐn)厚莊重,雖家居莫見其惰容,衷實自任,不妄與人語,至于親識書問,亦不必昫昫欵密而情好。...居大位,不植私恩,孜孜推進(jìn)人物,終身使勿知,或有謝者,必正容拒去,惟不引用親屬,有出上意者,亦奏嫌報罷。...上嘗親署“忠亮忠厚”四大字獨賜公,用是益自感奮,勤勞王家,知無不為,人望素重,比外遷,天下惜其去,再用,乃大喜,及是終也,皆失聲閭巷相吊,非徳至厚者,孰與焉。...公雅善屬文,深茂典懿。...又喜筆札琴阮,皆極其妙。

王珪:忠允清亮,履德經(jīng)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干興之初,輔翊兩宮,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謂以道事君,無愧前哲。

司馬光:昔章獻(xiàn)明肅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親用外戚小人,負(fù)謗海內(nèi)。今攝政之際,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純?nèi)鐝堉?,剛正如魯宗道,質(zhì)直如薛奎者,當(dāng)信用之;猥鄙如馬季良,讒諂如羅崇勛者,當(dāng)疏遠(yuǎn)之,則天下服。

胡安國:李文靖(李沆)淡然無欲,王沂公儼然不動,資稟既如此,又濟(jì)之以學(xué),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王稱:章獻(xiàn)擁幼君制天下,時大臣怙權(quán),乘之以逞,曾毅然奮忠,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卒使帝室尊榮,禍亂不作,可謂社稷之臣矣,夫賢者以身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曾佩安危之寄,功烈光明,何愧于古,宜仁宗之旌異云。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質(zhì)、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葉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時謹(jǐn)守資格,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綺在仁宗、英宗時謹(jǐn)守資格…以謹(jǐn)守資格為賢,名重當(dāng)世,…而李沆十?dāng)?shù)人者,以守資格得名,而其時亦以治稱。②守資格以用人,無若李沆、王旦、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司馬光、呂公著之為相,然考其功效,驗其人才,本朝以資格為用人之利也決矣。

《朱子語類》: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高。

呂中:①蓋自李文靖(李沆)、王文正(王旦)當(dāng)國,抑浮華而尚質(zhì)實,獎恬退而黜奔競,是以同列有向敏中之清謹(jǐn),政府有王曾之重厚,臺諫有魯宗道之質(zhì)直,相與養(yǎng)成渾厚樸實之風(fēng),以為天圣、景祐不盡之用。雖縉紳之議論,臺諫之風(fēng)采,道學(xué)之術(shù),科舉之文,非若慶歷以來炳炳可觀,而紀(jì)綱法度皆整然不紊,兵不驕,財不匱,官不冗,士不浮,雖慶歷之盛,亦有所不及也。②當(dāng)時亦危疑之沖,錢惟演用事于中,丁謂擅權(quán)于外,而馮拯、曹利用亦相與為黨。所幸君子之朋,黨植猶多也??軠?zhǔn)、李迪之徒雖爭之不勝,而所恃以砥柱其中者,猶有人焉。卒之竄丁謂而相仁祖太平之治者,王曾也。[14]③在真宗之初則有呂端,在仁宗之初則有王曾,其皆安國家、定社稷之名臣?xì)e。

脫脫: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皆賢相也。四人風(fēng)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獻(xiàn)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xí),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xiàn)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宋之賢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漢魏相,唐宋璟、楊綰,豈得專美哉!

張璁:有正色立朝,如宋之王曾。不動聲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如韓琦者乎?

李廷機(jī):王曾中三元,持身愈清謹(jǐn)。

謝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李昉)、司馬溫公(司馬光)之相業(yè),寇萊公(寇準(zhǔn))、趙忠定(趙汝愚)之應(yīng)變,韓魏公(韓琦)之德量,李綱、宗澤之撥亂,狄青、曹瑋、岳飛、韓世忠之將略,程明道(程頤)、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國(文天祥)之忠義,皆灼無可議,而且有用于時者,其它瑕瑜不掩,蓋難言之矣。

王夫之:①王曾,宋之君子也。②王曾執(zhí)政,系天下之望者不輕,曾無定命之謨,倡眾正以立綱紀(jì),仍假手乞靈于簾內(nèi),以竄謂而求快于須臾;劉后又已制國之命,而威伸中外,曾且無如之何。然則終始十年,成三世垂簾之陋,激君子小人相攻不下之勢,非曾尸其咎而誰委哉?…攻擊有名、而亂靡有定之禍,自此始矣。用是術(shù)者,自王曾之逐丁謂倡之。③至若王曾等者,非名節(jié)之不矜也,非勤勞之不夙也,以術(shù)閑道,以氣矜剛;而仁宗當(dāng)受諫之美名,慕恤下之仁聞,欣然舉國以無擇于聽。迨及季年,天章開,條陳進(jìn),唯日不給,以取綱維而移易之;吏無恒守,士無恒學(xué),民無恒遵,兵無恒調(diào)。所賴有進(jìn)言者,無堅僻之心,而持之不固;不然,其為害于天下,豈待熙、豐哉?知治道者,不能不為仁宗惜矣。

紀(jì)昀等:曾熟習(xí)掌故。

《歷代群英歌》:王曾立朝正色,夷簡忘身憂國。

蔡東藩:劉太后垂簾聽政,多出丁謂、雷允恭之力,故丁、雷二人,得以重用,微王曾之正色立朝,恐蕭墻之禍,亦所難免?;蛑^宋室無垂簾故事,曾何不據(jù)理力爭,為探本澄源之計,乃僅龂龂于一權(quán)字,究屬何補。至若準(zhǔn)之再貶,又以居停之嫌,不復(fù)與辯,毋亦所謂患得患失者歟?不知此王沂公之通變達(dá)權(quán),而有以徐圖挽救者也。假使操切從事,勢且遭黜,徒市直名,何裨國事?試觀丁謂之終竄窮崖,雷允恭之卒歸賜死,乃知沂分之才識,非常人所可幾矣。賊臣已去,而呂、魯?shù)冗B類同升,魚頭參政,才得成名,而劉太后亦有從諫如流之美,史家或歸美魯直,實則皆沂公之功,有以致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