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畫家梵高割耳朵是為了避免聽到他人的諷刺?

2017-04-14 09:34: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梵高的父親是新教的牧師,梵高家族可以說在社會上也是很有地位的。在梵高的幾個兄弟姐妹中,梵高只與知己兼弟弟的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聯(lián)

梵高的父親是新教的牧師,梵高家族可以說在社會上也是很有地位的。在梵高的幾個兄弟姐妹中,梵高只與知己兼弟弟的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聯(lián)系。但是在梵高去世六個月后他的弟弟也追隨梵高去了,由此梵高簡介中對于這個弟弟也有詳細的描述。

梵高簡介中梵高曾經(jīng)跟著自己的表親學習繪畫,后期梵高將早期的傳統(tǒng)繪畫與新藝術(shù)流派相結(jié)合,畫作色彩鮮艷明麗。隨后他又受革新思潮與日本繪畫的影響,作品中大量保持了個人的獨特想法,但當時這樣的作品并沒有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在當時社會,梵高最具影響的事情即“割耳事件”,梵高簡介關(guān)于這件事的表述是梵高與高更發(fā)生沖突,從而導致精神失常,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在愛情中是勇敢的,在美術(shù)行當小職員時他喜歡上了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可是美麗的尤金妮亞對于像老頭一樣的梵高并沒有興趣。當癡情漢梵高看到自己喜歡的女人在另一個男人懷里擁吻時,他傷心的離開了倫敦。在畫畫時梵高遇到了妓女克里斯蒂娜,這個女人給了梵高家的溫暖,但是因為梵高無法在每月賺到150法郎,使得克里斯蒂娜于他斷絕了關(guān)系。

梵高是個偉大的藝術(shù)家,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不善于人際關(guān)系,甚至于無法與人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使得他更過的時候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這個只有三十七年的男人在藝術(shù)界是偉大的。

梵高為什么割耳朵

梵高作為一位用生命來展示作畫的意義的畫家,他作品中體現(xiàn)出他的執(zhí)著。梵高為什么割耳朵,有人猜測是為了表示自己對藝術(shù)的追求,但是這樣的行為卻讓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感到恐怖。梵高親自用刀割斷自己的耳朵,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一件極度恐怖并且瘋狂的事情。即使很多的藝術(shù)家都很沖動、天真,和現(xiàn)實格格不入,但是這種暴力的方式是不被認可的。

關(guān)于梵高為什么割耳朵有很多的解釋,第一種解釋就是梵高耳朵是被與他在藝術(shù)方面很投機的朋友高更所割斷的。但是高更割斷梵高的耳朵的原因卻和藝術(shù)沒有半點關(guān)系,即使他們在藝術(shù)上會經(jīng)常爭吵、打架。高更心高氣傲,經(jīng)常性的嘲諷梵高,取笑他在感情方面的失意,但是高更卻嫉妒梵高對藝術(shù)的忠誠。高更為了嘲諷梵高,買通一個妓女戲弄梵高,就是因為這位妓女,他們發(fā)生了爭執(zhí),最后高更砍斷梵高的耳朵。另一種說話就是因為五個法郎,最后梵高將自己的耳朵割斷送給妓女。但是后來梵高的自畫像中,這幅斷了耳朵的自畫像很是著名。

梵高為什么割耳朵的另一種說法是他患有精神病。他患有家族精神病,患病中的梵高可能會做出自殘這樣的事情。再加上梵高一生忍受了很多的痛苦,他飽受愛情的摧殘,世俗對他的嘲諷,生活中遇到的人對他的不理解,全都是造成他心理扭曲的原因。在種種壓力下他割斷了自己的耳朵,他認為沒了耳朵,就聽不到別人對他的嘲諷,會利于他作畫。

梵高為什么自殺

梵高為什么自殺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回顧梵高的經(jīng)歷,他一生對生活充滿激烈情緒卻處處被生活折磨,一生只賣出過一幅畫,只擁有過一個朋友。他十年奮斗得不到認同,畫作賣不出,經(jīng)濟上還一直靠弟弟支撐著,自愧自己是弟弟的負擔,最后他還得了躁郁癥,精神時常不受控制。

美版電影《梵高傳》曾很好的演繹和解釋了梵高的抑郁癥和梵高為什么自殺。他在田野里畫畫時那種感覺突如其來的涌上來,他不知道如何控制,那種感覺只能讓人用折磨自己的方式來緩解心頭的躁郁。他抱頭撞樹,用手瘋狂的驅(qū)趕天空中的烏鴉,最后甚至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梵高的感情也是非常不順的。他遇到的第一個女人叫凱,他愛凱,但凱并不愛梵高。梵高愉快的日子是遇到第二個女人的時候,第二個女人是一個被自己男人拋棄的孕婦,梵高請他當模特兒。梵高說第三個女人身上有他所欣賞的某種高尚的東西,他們相愛,但最終也被拆散。

梵高為什么自殺跟高更也是有一定關(guān)系的。梵高的唯一一個知己高更跟梵高共同生活了一個月之后,高更嫉妒梵高的才華而嘲諷梵高,最后高更離開了梵高。梵高就開始朝著憂郁和憤怒的方向發(fā)展。一個月后著名的割耳事件就發(fā)生了。之后梵高終日在抑郁中不能自拔,只有死亡才能結(jié)束眼前的一切不如意,最終梵高在麥田里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