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項羽對秦國斬草除根 卻沒想到后果如此的慘重

2016-11-26 11:24:0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項羽帶的兵,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不共戴天

項羽帶的兵,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不共戴天

項羽做事過于激動,考慮問題沒有劉邦城府深,比如殺秦王子嬰,其一,子嬰是大楚的敵人。當(dāng)年你的爺爺秦王是滅我大楚的人,這是大仇,所謂不共戴天。現(xiàn)在你是秦國的代言人,殺了你,就是替天下的楚國人報仇。這叫父債子還,或者爺爺?shù)膫?,孫子償還。

為何投降

秦王當(dāng)年很殘暴,做了很多殘暴的事情,既然我沒有機(jī)會殺死你爺爺,就要把這災(zāi)難降臨到孫子子嬰身上。所謂一報還一報。打仗我是好手,秦軍的主力是我打垮的,你為何要向匹夫劉邦投降,為何小覷于我?看不起我的人,我都讓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陽。項羽很生氣,后果很嚴(yán)重,于是把秦王子嬰給殺了。

以屈求伸

歷史上好多人往往不是感情用事,才能成就大業(yè)。昔日楚國有個國君叫楚莊王,平息了內(nèi)亂,款待文武。喝到天黑,楚莊意猶未盡,召妃子為眾將斟酒,狂風(fēng)襲來,燭火熄滅,一名武將乘機(jī)調(diào)戲妃子,妃子掙脫了,順手摘得此將帽頂?shù)墓诨ǎ⒏嬖V楚莊,楚莊一聽,說:先不要點燈,大家都將帽頂?shù)墓诨ㄕ税?。點燈后,竟不知調(diào)戲妃子的是何人,后來,此將身先士卒,立下大功,告訴楚莊王。楚莊感嘆的說:我用一妃子換得一猛將,此乃我之幸。

失去民心

和劉邦相比,劉邦率先拿下咸陽城,兵不血刃,而且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劉邦只是一個沛縣的老百姓,尚且懂得如此愛護(hù)百姓,懂的秦王是秦地的領(lǐng)袖,殺了子嬰,就會大失民望。項羽乃是楚國貴族,名將后裔,卻如此不曉事理。這不是把老百姓趕到自己的對立面嗎

時候未到

劉邦也殺人,比項羽更能殺,身邊的功臣都被清理干凈了。但是,那是大業(yè)未成的時候,只殺了一個曹無傷。而且此人是個內(nèi)鬼。項羽對自己的叔父項伯,言聽計從,這個人卻在鴻門宴上大出了風(fēng)頭,幫助對手壓制自己。項羽不是個嗜血成性的人,也不是個六親不認(rèn)的人,他不殺劉邦,多半因為劉邦和自己有結(jié)義之情,不殺項伯,項伯和自己是一家人,看人不明,才讓自己后來陷入被動。

天要亡我

項羽不僅殺了子嬰,而且焚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不熄。這下子痛快了項羽,也痛快了楚國的將士??上ы椨鸬陌詷I(yè)就此止步,不僅如此,還讓天下人都看清了項羽的嘴臉,原來秦王殘暴,項羽比秦王更厲害。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就是這個道理。項羽最后說: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還是沒有總結(jié)到位,因為失民心者失天下。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