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譙周為何被人罵作賣國賊

2016-11-26 22:21:5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蜀國是三國時期政權(quán)維持時間最短的一方,也是最先滅亡的一方。史學家們認為蜀國滅亡的原因有四點:劉禪昏庸,黃皓弄權(quán),陳祗亂政,譙周誤國

蜀國是三國時期政權(quán)維持時間最短的一方,也是最先滅亡的一方。史學家們認為蜀國滅亡的原因有四點:劉禪昏庸,黃皓弄權(quán),陳祗亂政,譙周誤國。前三點都比較好理解,然而對于第四點“譙周誤國”,歷來就有很大爭議。

譙周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大學者,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他在蜀漢擔任光祿大夫,是有名無權(quán)的官職。本來他會被湮沒于歷史的洪流中,然而,他卻因為立勸劉禪投降魏國,從而名留史冊。

263年,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從天而降,直抵成都城下。蜀漢朝廷一片混亂,大臣們形成兩派意見,一是東投孫吳,二是南走南中。

此時,譙周卻力排眾議,指出這兩種辦法都不是上策,他為劉禪透徹地分析了當下形勢,最后促成了蜀漢降魏。后世的學者認為,當時的蜀國本來仍有一戰(zhàn)的實力,卻通過譙周三寸不爛之舌的勸說,不戰(zhàn)而降,是明顯的賣國行為。

但是,譙周既然能說動劉禪投降,說明蜀國確實應該滅亡了,蜀亡的根本原因是內(nèi)憂外患。

蜀國內(nèi)部最大的矛盾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蜀國政權(quán)是由劉備集團、劉璋集團和益州本土集團三股勢力構(gòu)成。劉備集團是領(lǐng)導階級,其他兩個集團是被打壓階級,時日一長,矛盾就越來越不可調(diào)和。

外患就是蜀國是三足鼎立中最弱小的一方,卻又不能偏安一隅,一定要不停地北伐,以攻為守。長年的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使蜀國更加空虛,如此惡性循環(huán)之下,蜀國必然成為最先滅亡的一方。

譙周并非是賣國賊,反而是忠君愛國的大儒。

他勸諫劉禪投降,力保自己的主公不受到侮辱,果然后來劉禪被封為安樂公,壽終正寢。不戰(zhàn)而降,避免了雙方軍士的傷亡,保全了益州百姓,維護了成都城的完好。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也就是說,蜀漢滅亡是大勢所趨。在這樣的情況下,譙周運用自己的智慧,維護了君王的尊嚴,保全了一國的百姓,實在是一位大功臣。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