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朝祖孫三代皇帝為何都不愛住皇宮而住圓明園

2016-11-26 22:46:5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難以計數(shù)的壯麗豪華建筑一座連著一座,綿延16公里之遠。園內有很多寺塔,里面供奉著各種各樣金的、銀的和銅的巨大神像。比如,僅一尊青銅

“難以計數(shù)的壯麗豪華建筑一座連著一座,綿延16公里之遠。園內有很多寺塔,里面供奉著各種各樣金的、銀的和銅的巨大神像。比如,僅一尊青銅大佛就高約23米,而其余的一切也都如此?;▓@湖泊,星羅棋布;一座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物以琉璃瓦蓋頂,五顏六色,熠熠生輝,里面有數(shù)世紀來堆藏著的各種奇珍異寶。”——劫掠圓明園的法軍統(tǒng)帥孟托邦給陸軍部大臣的信

開啟了“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16歲斗垮了權臣之后,又平定了三藩,收復了中國臺灣,打跑了沙俄。這天下太平了,可是康熙卻閑不下來,于是他開始蓋園子讓自己能有個地兒放松一下。他這一起頭,他的兒子雍正和孫子乾隆可就收不住手了。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會天下之奇珍異寶,還將天下最美的景觀一股腦地“克隆”到了北京城,“天下”都藏進了自己的后花園。于是就有了這集華夏文明和藝術精華之大成的圓明園。

有了這么個園子,大清帝國的后人可就有了玩樂的去處,英法聯(lián)軍闖進來了,結果,皇帝的“安樂窩”被一把火燒掉了。你用150年的時間蓋園子,人家用150年的時間造大炮;你用沒處花了的銀子給大殿貼金,人家用產業(yè)革命與啟蒙運動壯大自己的軍隊,充實自己的思想。

“圓明園”不愧是皇家瑰寶,名字是康熙皇帝起的。匾額是乾隆親自題的,對這個“圓明”作出解釋的是承前啟后的雍正,大體的意思就是品德無缺、政績完美,這兩點自然是開創(chuàng)一朝盛世的先決條件。

對于發(fā)源于白山黑水之間的清朝統(tǒng)治者而言,富庶的江南自然是有著十足誘惑的。東南西北都打遍的康熙是第一個沖出圍城的,當然正史上他六下江南的政治目的是去治水患的,皇帝也是人,在治水的過程中也免不了要四處逛逛,微服私訪一下的。面對如此美景,豈能不憶江南?

勤奮的康熙自己擔負起了選址的重任,在京郊轉了一個多月,最后拍板在海淀建園。一待園成,康熙就從紫禁城搬了出來,住進了園子。這個園子叫暢春園。自己住得愉快的康熙沒忘了自己的兒子們,讓他們也都蓋園子,其中胤禛的園子就在暢春園的邊上,也就是其后的圓明園。

“大清朝政治的第二個心臟”

“在康熙眾多的兒子中,雍正算比較懂得迎合康熙的,尤其是在細節(jié)上,比如對賜園——圓明園的設計修建,就是康熙比較欣賞的風格。”著名古建筑專家何重義說。雍正在后湖四周建了九個島,雖然是休閑放松之所,每個小島還有一個詩畫般的名字,“但為什么偏偏就建了九個島呢?”在何重義眼里,這絕對不是隨性所至的行為,而是故意為之,“‘一統(tǒng)九州大地’,這才是雍正的用心,也是他的雄心所在。”

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原研究室主任常潤華介紹,每年的元宵節(jié)前夕,皇帝便帶著宮眷、大臣從紫禁城出發(fā),前往圓明園“就是一次大搬家”。搬的不僅是皇帝專用的金椅,就連金痰盂也要帶著。而象征皇權的25方玉璽也會預先被送到圓明園。在圓明園的宮廷區(qū)里,和紫禁城大內一樣,同樣設置了一套清朝政府所有的中央機構,甚至清政府的許多重要檔案也存于圓明園,如“軍機冊檔,一存方略館,一存圓明園”。常潤華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時的圓明園已經成為大清朝政治的第二個心臟。”

為什么有皇宮不住,要住園子呢?乾隆雖然解釋過:皇帝勤政之余也是要放松的,只不過大清的皇帝們似乎更喜歡在這個園子里發(fā)號施令。其實圓明園已經算是整個帝國的中心,因為除了每年的重大祭祀活動外,皇帝已不再回到紫禁城居住。

只不過遺憾的是,后幾代的帝王都忘了康熙的一句話,康熙最初接觸到歐幾里德幾何學及近代天文學原理時,曾憂心忡忡,“西洋諸國千百年后必為中國之患。”更遺憾的是,西洋的大炮戰(zhàn)艦來早了千百年。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