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三國中最心狠手辣的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
俗語說“無毒不丈夫”,大丈夫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必要時要有非常之手段,在《三國》這個風(fēng)云突變、群雄爭霸、大魚吞下魚的時代,要想有一番作為,除了具備非凡的才干和天下無雙的戰(zhàn)斗力,還得有一定的鐵腕手段,扮演狠角色才能保存自己安生立命、謀得霸業(yè)。
《三國》中當(dāng)之無愧的狠角色當(dāng)屬曹氏父子,但曹氏父子的“狠”又各有不同,不同在哪里?論“狠”父子倆誰更勝一籌?我一起來分析分析。
曹操的“狠”是為了生存
大多數(shù)人對于曹操的狠毒主要從以下幾個事件來評價的:
一是因為猜疑而殺呂伯奢一家,并說出了那句著名的“寧可我辜負(fù)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辜負(fù)我”的名言。曹操也因此為天下所不齒,這也成為他一生的污點。
二是屠殺徐州百萬人口,有的說是為了報殺父之仇,也有的說是因為城中糧食不夠,還有說法是為了奪取徐州,無論哪種理由,光屠殺徐州無辜百姓,就夠曹操被列為暴戾、狠毒之徒的最佳佐證了。
三是殺了大才子楊修,殺才子楊修的說法也總說紛紜,有說是因為曹操嫉妒楊修才能,有說是因為楊修因為“雞肋”事件誤傳曹操之意,曹操大怒而殺之,也有說法是因為楊修與曹植修好,參與曹丕和曹植的權(quán)利之爭,曹操認(rèn)為楊修會導(dǎo)致兄弟不和,而將之殺之。
四是迫害一代神醫(yī)華佗,致使華佗的神作失傳,關(guān)于曹操殺華佗也有兩種說法,說的最多是因為華佗要開顱取疾,曹操誤認(rèn)為華佗要殺他,第二種說法是華佗自視醫(yī)術(shù)高超要挾曹操討要官職。
筆者為什么說曹操之狠是為了生存,我們來分析下這四個讓世人將曹操定為狠毒角色的事件,是如何發(fā)生的。
殺呂伯奢一家時,正是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四處逃亡,并被董卓一路追殺的時候發(fā)生的,試想一下一個逃亡之人,隨時都可能被殺手追殺,精神和心理一定是極度的恐慌和敏感,恰好被呂伯奢收留時,呂伯奢又磨刀霍霍,處于極度的恐慌和強烈生存欲望的曹操,因此產(chǎn)生了誤會,而殘殺了善良的呂伯奢一家,盡管曹操的行為令人發(fā)指,但從人的本性的來說,他確實是為了“生存”。
殺徐州百萬無辜百姓,雖然以上分析的原因有三,但筆者認(rèn)為為奪徐州,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他只是借口而已,至于真的有沒有屠殺百萬人口這么多,這個我們也無從考證,但殺百姓奪徐州也是為了擴充領(lǐng)土,一樣還是為了“生存”。
殺楊修,筆者更認(rèn)同是因為害怕楊修致曹植、曹丕兄弟不和,引起兄弟斗爭和相殘,危及自己的家庭和基業(yè),因此殺楊修是為家庭和子女的“生存”。
殺華佗,更是因為害怕華佗會危及自己的生命而殺之,更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下狠手。
曹丕的“狠”是為權(quán)利
相比于曹操的狠,筆者認(rèn)為曹丕是青之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曹丕的狠遠(yuǎn)在曹操之上,而且曹丕的狠毒自始至終都是為自己的權(quán)利欲望和政治野心。
曹丕的狠主要從以下幾個事件來體現(xiàn):
一、殘害手足
新版《三國》中曹丕因為聽言曹操要立曹沖為太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用毒蛇殺了曹操最喜愛且才十三歲的親弟弟曹沖;曹操死后,曹丕順理成章成了曹操的接班人。為了掃除障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自己的兄弟下手。曹丕先用計將率兵而來的“愣頭青”曹彰臣服,接下來就將矛頭指向了與自己有一拼的曹植。
曹彰有勇無謀好糊弄,曹植文采飛揚,一直是曹丕潛在的威脅。將曹彰打發(fā)走后,曹丕立即下令許褚?guī)Щ⑿l(wèi)軍將曹植捉拿堂前??催@架勢,分明是想置曹植于死地。危急關(guān)頭,母親卞氏從中阻攔,苦苦哀求。這一來,搞得曹丕左右為難。最后聽從華歆建議,讓曹植七步成詩,否則格殺勿論。虧得曹植出口成章,才讓曹丕動了惻隱之心放過一馬。
對手足至親下手,可見曹丕的狠毒,曹操雖殺人如麻,但也為殺過自己的手足至親。
二、逼迫漢獻(xiàn)帝退位
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漢獻(xiàn)帝始終還是皇帝,曹操直死也沒有稱帝,有說曹操不稱帝,是因為時機不到,其實從根本來說,曹操內(nèi)心里還是尊漢統(tǒng)的,而曹丕才接管曹操基業(yè)不久就逼迫漢獻(xiàn)帝退位,自己稱帝,足見他對權(quán)力的欲望和野心,和狠勁。
所以光從以上的兩點,曹丕就完勝曹操,夠狠夠有手段。
評講歷史:曹氏父子雖然心狠手辣,但辛苦打下的江山被司馬家族篡奪,但他們也為西晉王朝的建立,墊底了基礎(chǔ),為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安定做出了貢獻(xiàn),這點我們還是應(yīng)該贊許曹氏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