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曹操為何殺楊修 文人楊修卷入宮廷斗爭

2016-11-29 06:16:51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不少人認為楊修是因為他的才華外露,被曹操出于嫉妒而殺害,其實不盡然。曹操不但欣賞楊修的才華,而且對其“委以錢糧重任”,早晚“多有教

不少人認為楊修是因為他的才華外露,被曹操出于嫉妒而殺害,其實不盡然。曹操不但欣賞楊修的才華,而且對其“委以錢糧重任”,早晚“多有教誨”。如果單純地因為嫉妒,曹操決不會把這個多次掃自己面子的人留在身邊近20年。曹操之所以在死前的一年殺掉楊修,是因為楊修作為文人,已經深深地卷進了宮廷政治斗爭的漩渦之中。殺掉楊修,不過是曹操為了身后接班人的安全,所采取的一種必要手段。

在曹操比較欣賞的兩個兒子中,楊修是站在曹植這一邊的。他在為曹植能夠繼承王位的問題上,出謀劃策,糾集勢力,成為反對曹丕的政治共同體。不過曹植因為“華而不實”,并不被曹操喜歡。再者,楊修作為曹植的嫡系黨羽,為其在謀取王位上出的一些餿主意,多次被曹操拆穿,是曹操對楊修由厭惡而逐漸起殺心的重要因素。為了保證自己死后權力的順利交接,為了避免曹丕、曹植兄弟二人日后的明爭暗斗,所以曹操隨便找了個“泄密”和“擾亂軍心”的理由,便果斷地砍下了楊修的頭顱,防患于未然。

曹操一方面實行“唯才是舉”,吸收、籠絡和重用知識分子,一方面又堅持“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用人原則。對于愿意臣服歸順于自己的文人,曹操可以給他們高官厚祿,可以與他們推心置腹,尊重愛護;可對于那些不肯服膺,不愿與自己合作,甚至別有用心的知識階層精英,曹操卻不惜背上屠殺知識分子的千古罵名,也要對他們下狠手、下毒手,這是他對文人慣用的一種統(tǒng)治手段。

曹操是位大文人,他重視文化,理解文化,更知道文人是不能隨便殺的,但當他的政治統(tǒng)治受到知識分子的攻擊和威脅時,文學家的曹操自然就會讓位于政治家的曹操,只有通過政治手段,利用“鐵血政策”,才能掃清口舌和文字障礙,實現(xiàn)“以曹代劉”的政治目的。對于曹操來說,殺掉幾個不識時務的異己文人,是一項投資小、見效快的高壓統(tǒng)治捷徑,既能肅清耳根,又能殺一儆百,何樂而不為呢?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