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二戰(zhàn)后才發(fā)明 電視劇中曾現衛(wèi)青吃方便面
方便面,可以說是很多人的看劇神器,經常與“宅”字聯(lián)系在一起,說明它是很受年輕人歡迎的啦!但是方便面這一神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難道在漢朝就有了嗎?因為看電視劇《大漢天子》時,有眼尖的觀眾就發(fā)現了方便面的身影。
在《大漢天子》第25集,漢武帝一行人來到長城腳下的一戶人家。好客的主人叫媳婦為他們做了一鍋油潑辣子面,飯做好以后,衛(wèi)青因救駕有功,漢武帝端了一碗遞到衛(wèi)青面前,這時衛(wèi)子夫接了過來,夾起面送到衛(wèi)青的口中……而這“油潑辣子面”竟然是方便面!瞧這卷曲,這彈性,絕對是神物方便面無疑呀。
唉,其實小編也不想再吐槽古裝劇中的“時光機”了,可它就是那樣神一般的存在,小編不得不說。
這方便面是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發(fā)明的,所以它不但是現代社會的產物,還是個舶來品。大家知道方便面的發(fā)明動機嗎?那可是被饑餓催生的靈感。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食品供應嚴重不足,有時候人們甚至餓得連薯秧都吃。某天,一個叫安藤百福的人偶然經過一家面攤,看到衣著簡陋的人們排著二三十米長的隊,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fā)抖,他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制造一種加入熱水就能食用的速食面,大家就不必這樣排隊等著吃了。1958年春天,安藤百福在自家后院建了一個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作為實驗室,還找來一臺舊制面機,買了一個直徑1米的炒鍋,開始研制速食面。
安藤家養(yǎng)的雞經常被用來做菜。有一天,有只原本奄奄一息的雞突然跳起來,嚇壞了安藤的兒子,從此這個小兒子再也不吃雞肉了。安藤的岳母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吃雞怎么能有營養(yǎng)呢?最后她把雞湯放在拉面里,小兒子居然吃得很香。受此啟發(fā),安藤決定用雞湯做方便面。
安藤在制作面條時,最初的面條是扔了做,做了扔,最后還是安藤夫人做的油炸菜肴啟發(fā)了他。油炸食品的面衣上有無數的洞眼,就像海綿一樣,加入開水,很快就會變軟。這樣,將面條浸在湯汁中使之著味,然后油炸使之干燥,就能同時解決保存和烹調的問題。就這樣,安藤受岳母和妻子的啟發(fā),終于在1958年讓首包“雞骨湯面”問世。半年后,日本全國掀起一股“速食”熱潮,安藤百福也被稱為“方便面之父”,而方便面則在日后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
其實,小編還查了許多資料,發(fā)現非油炸型方便面的原始形態(tài),最早可追溯到我國西漢漢高祖三年(前205年),那時那個面叫踅(xue)面。
傳說當年韓信在黃河邊的合陽領軍10萬,準備進攻魏豹時,為解決軍糧問題,發(fā)明了將蕎麥面與麥粉和在一起,煮成八成熟的大面餅,再切成寬條。這種面餅方便攜帶,只要加水一煮即可食用,因而小編覺得完全可以算是非油炸方便面的早期形態(tài)啦,我們的古人多么地聰明。看來,咱們古代也是有“方便面”的,只是沒有進一步現代化而已。不過,要在《大漢天子》里讓衛(wèi)青吃上卷曲的方便面,怎么說也是穿越的,吃個踅面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