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清朝康熙9歲時就拒收一個精致的黃金鳥籠子

2016-12-11 14:18:2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康熙從小受祖母孝莊皇太后的教訓(xùn),要勤政愛民做一個好皇帝。他一生吃穿用度拒絕奢靡,對那些享樂、浮夸、講排場的事毫無興趣。他登基做皇帝

康熙從小受祖母孝莊皇太后的教訓(xùn),要勤政愛民做一個好皇帝。他一生吃穿用度拒絕奢靡,對那些享樂、浮夸、講排場的事毫無興趣。他登基做皇帝的第二年,一位統(tǒng)兵的將帥從前線派人給他送來一只極為罕見的黃色小鸚鵡,還專門用黃金打制了一個精致的鳥籠子。康熙那年剛剛9歲,還是個孩子,正是貪玩的年齡,這位大帥滿心要討得小皇帝的歡心,卻不料這漂亮的小鸚鵡,皇帝卻拒絕接受,不要也就罷了,還遭到一通嚴(yán)厲的訓(xùn)斥。

康熙從小就有這樣的見識,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之中是很難得的。更難得的是,終其一朝,他都堅持了自己的做法??滴?0大壽那一年,在京的一些大臣們合伙制作了一扇屏風(fēng)給他祝壽。一扇屏風(fēng),要說也實在算不上什么太珍貴的東西,況且是自己的50整壽,又是許多大臣們共同湊錢送的,但康熙仍然不改初衷,他只把屏風(fēng)上大臣們所寫的給自己祝壽的文章抄了下來留作紀(jì)念,屏風(fēng)卻原件退回,真是讓人叫絕。

在宮中,康熙對各種花費嚴(yán)加限制,要求節(jié)儉,不許浪費。為宮中祭祀、典禮準(zhǔn)備筵席的光祿寺,過去每年的開支要70萬兩銀子,經(jīng)康熙逐漸壓縮,降至每年7萬兩。管理少數(shù)民族事務(wù)的理藩院,每年用于賞賜及招待的費用為80萬兩銀子,經(jīng)康熙銳意裁減不必要的開支,每年只需用銀8萬兩。

出門在外,康熙也厲行節(jié)約,不許為他修路,不許擅自建立行宮,已有行宮,不許施加彩繪。有地方官請示將當(dāng)?shù)匦袑m交地方管理,康熙擔(dān)心如此一來增加地方負(fù)擔(dān),下令今后不再修繕,任其損壞。他還下令不許當(dāng)?shù)毓賳T搭建彩棚搞什么迎送儀式,不許為他的題字題詞刻碑建碑亭,如有違反,被康熙知道了,一律痛加申斥,并嚴(yán)令禁止。

■雍正費心思:專門為剩粥剩飯的處理下一道圣旨

雍正繼位,曾大力倡導(dǎo)節(jié)約糧食。雍正二年他發(fā)出上諭,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圣旨,說:“諭膳房,凡粥飯及肴饌等食,食畢有余者,切不可拋棄溝渠?;蚺c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干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边@里,雍正為節(jié)約糧食可謂費盡心思,從人食、貓食到鳥食,交代得清清楚楚。至高無上的封建皇帝,專門為剩粥剩飯的處理下一道圣旨,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中大概絕無僅有。然雍正皇帝似乎樂此不疲,事隔三年,他又專門為了禁止浪費糧食的事,再次發(fā)出一道上諭:“朕從前不時教訓(xùn),上天降生五谷,養(yǎng)育眾生,人生賴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輕棄。即如爾等太監(jiān)煮飯時,將米少下,寧使少有不足,切不可多煮,以致余剩拋棄溝中,不知愛惜。朕屢屢傳過,非止一次。恐日久懈怠,爾總管等再行嚴(yán)傳各處首領(lǐng)、太監(jiān),見有米粟飯粒,即當(dāng)撿起。如此不但仰體朕惜福之意,即爾等亦免暴殄天物。應(yīng)不時查拿,如有輕棄米谷者,無論首領(lǐng)、太監(jiān),重責(zé)四十大板。如爾等仍前縱容,經(jīng)朕察出,將爾總管一體重責(zé)?!笨磥碛赫龑?jié)約糧食一事,真可謂常抓不懈,既有號召,又講道理;既有具體辦法,又有懲治措施。算是一抓到底了。

■嘉慶不張揚:對玉石珠寶“朕視之如糞土”

說到嘉慶的節(jié)儉,不能不提一提他的師傅朱珪。這位與和珅同朝,卻清廉自守的老臣,歷任巡撫、總督等高官,卻“清介持躬,自奉廉樸。”他任山東布政使時,主管全省財賦、人事,但奉調(diào)進(jìn)京時,卻連200兩銀子的路費都湊不出來,要打了借條向別人去借。他去世時,家中臥室只有一張木床,幾只木凳。床上鋪的是舊棉布褥子,身上蓋的是舊棉布被子。嘉慶趕去祭奠,卻因他家的街門狹小破舊,轎子根本抬不進(jìn)院子,嘉慶只好下轎步行而入。看到這位歷任封疆大吏的師傅,家境竟如此寒酸,與窮讀書人相差無幾,嘉慶皇帝忍不住失聲痛哭。嘉慶后來也曾回憶說,他這位老師對他的言傳身教,影響了他的一生。從嘉慶當(dāng)上皇帝后的生活作風(fēng)來看,也確實如此。

他親政后,下令禁止地方官員搜尋、進(jìn)貢各類寶物。新疆和田出產(chǎn)美玉,官員依前朝舊例運送進(jìn)京,最大的重達(dá)萬斤以上。嘉慶聞知,下令不管玉石運至何處,就地拋棄,不許進(jìn)京。他認(rèn)為,地方官員所進(jìn)貢品,皆取自百姓,各級官吏借進(jìn)貢為名,肆意盤剝,巧取豪奪,民無以聊生。而且這些東西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純屬無用之物,“朕視之如糞土也”。與玉石珍寶同樣受到嘉慶鄙視的,還有那些在許多官員那里愛不釋手的西洋鐘表等洋玩意兒,嘉慶斥之為“更如糞土矣”。

嘉慶十五年十月初六,是嘉慶帝的50歲生日。生日逢十,在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大事,何況封建皇帝的50大壽。此時任御史之職的一位官員上了一道奏折,建議內(nèi)城連續(xù)演戲10天,為皇帝祝壽。不料嘉慶閱折后大怒,他親政之初就決心要擯棄奢侈浮華、荒嬉政事之風(fēng),以求勵精圖治。內(nèi)城禁止演戲,正是他當(dāng)初的英明決斷。而若依此御史之議,豈不是要把才有好轉(zhuǎn)的政風(fēng),再加逆轉(zhuǎn)。嘉慶斷容不得這種大事張揚,靡費銀兩,而又于政事無補的虛榮之舉。一為彰顯自己,二為警示他人,結(jié)果是這位拍馬屁的御史,丟了官不說,還被遠(yuǎn)遠(yuǎn)地打發(fā)到盛京做苦力去了。

■道光被算計:不喜歡形象工程建設(shè)

登基大典那天,新皇帝道光就讓大臣們吃了一驚。照例新皇登基,要有樂隊演奏,大臣們也盼著欣賞一下這幾十年才有一次機會聽到的“黃鐘大呂之音,金聲玉振之樂”。不料這位皇帝怕樂隊排練要費時、費力、更要費銀子,所以下令:“設(shè)樂而不作”,也就是讓樂工們拿著樂器擺擺樣子。就像我們今天去聽音樂會,臺上樂手齊集,但提琴不讓拉,笛子不許吹,什么管兒呀、號呀、鼓呀一律不許出聲兒,這叫什么呀?大臣們真是別提有多掃興了。音樂聽不著,也就罷了,更讓王公大臣們失望的是,道光把他們向皇上讀賀表的儀式也取消了。本想著賣弄點兒好詞兒,足足地給新皇帝溜溜須,結(jié)果也泡湯了。道光皇帝看來對形象工程建設(shè)的重要意義不太感冒,節(jié)儉當(dāng)先,能省的全都省了。

國家的事,能省就省,個人的用度也一點兒不含糊。道光坐的轎子,是他父親用過的,壞了只許修理,不讓做新的。他不擺譜,甚至說:“即使不乘輦也無不可”。把這位皇帝關(guān)于使用公家所配交通工具的言行,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語言來說,就是“有桑塔納就行了,不一定非坐奧迪,就是沒車坐,也沒什么關(guān)系?!?/p>

關(guān)于道光的節(jié)儉,流傳得最廣的一則佳話,是他居然穿帶補丁的衣服。褲子的膝蓋磨破了,不換新的,打上補丁照穿不誤,而且以此為榮,也不怕別人看見。正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臣們也紛紛效仿,不管褲子破不破,也都打上補丁,以求與皇上保持一致。一次上朝,大學(xué)士曹振鏞給皇帝下跪時,有意露出自己膝蓋上的補丁,還真就被道光看見了。朝廷的正事說完之后,道光與他聊起了閑天。道光問:“你的褲子也打掌啦?”曹滿心歡喜,卻故意裝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說:“回皇上的話,做條新褲子又要花銀子,打個掌,也還能穿?!背甲右材苋绱斯?jié)儉,道光十分高興。他又問曹:“你打這掌花了多少銀子?”這下可把曹振鏞問傻眼了,他那里算得出,打個補丁要多少銀子呢。答不上來,又怕露餡兒,情急之下只好瞎蒙一道,回說:“差不多三兩銀子?!笔肓系拦饴劼牶?,竟極為感慨,說:“還是民間打掌便宜,宮中內(nèi)務(wù)府給朕打這個掌,竟用了五兩銀子?!痹趫龅奈奈浒俟購娙讨?,才沒笑出聲來,可憐這位不諳世事的道光皇帝,苦心孤詣一力節(jié)儉,還是被內(nèi)務(wù)府的貪官們給算計了,五兩銀子不知能做多少條新褲子呢。

對大臣們來說,衣服上打個補丁,倒也沒什么可勉強的,有皇上作表率呢。但要他們在吃喝上也向皇上看齊,他們可受不了。所以在家里還是該吃就吃,想喝就喝,反正皇帝再節(jié)儉也不至于到臣子家里檢查廚房吧。下廚檢查還真不至于,但沒事打聽打聽總可以吧?道光還就真有這個興趣,那天上朝,議罷政事,道光又和大臣們聊起了家常。真倒霉,又是那位曹振鏞大學(xué)士,皇上問他每天吃幾個雞蛋。曹知道千萬不能說多了,還不知道皇上吃一個雞蛋,內(nèi)務(wù)府那邊給算了幾兩銀子呢。想說每天吃一個,又怕像問“打掌”那回,再問一個雞蛋多少銀子,自己還是答不上來呀。曹大學(xué)士不愧是久居官場的老油條,瞎話張嘴就來,說是從小落下了病根兒,一吃雞蛋就脹肚,所以并未吃過雞蛋。道光聽了很高興,說:“這下你家可省下不少銀子啦!”

道光倡導(dǎo)節(jié)儉,確實是真心實意,身體力行,不是今天的作秀、拉選票。但是卻難以挽留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腳步,省來省去,把香港也“省”給英國人了。

■咸豐沒脾氣:補一個蠶豆大小的窟窿,竟花費了數(shù)百兩銀子

道光的悲劇在他兒子咸豐身上體現(xiàn)得更加徹底。咸豐繼位后,嚴(yán)格恪守先皇崇儉去奢的圣訓(xùn),力圖“永守淳樸家風(fēng)”。書房的門壞了,他不許換新的,讓修理一下再用。誰想由工部招商修理后,竟要報銷五千兩銀子。咸豐氣壞了,下令問罪,他可不像先帝那么好糊弄。結(jié)果下面以五千兩為誤報,應(yīng)為五十兩,而蒙混過關(guān)。

一次,咸豐的一條新褲子不慎燒了一個小洞,身邊的人說扔了算了。咸豐舍不得,一再說:“物力維艱,棄之可惜,宜酌量補綴之。”周圍的人交口稱頌皇帝的美德,說是古代賢明的帝王,穿用的衣服洗過三遍就不要了,您的褲子都破了,還不愿丟棄,真比古代的賢君偉大多了。一頓馬屁,拍得咸豐皇帝得意極了。不料,一年之后褲子才補回來,咸豐居然認(rèn)出了這條褲子。一問方知,褲子是送到千里之外的蘇州織造那里補的,往返勞頓,加上人工、輔料,補一個蠶豆大小的窟窿,竟花費了數(shù)百兩銀子。這回咸豐沒脾氣了,只好連連感嘆:“為人君者,儉猶不可,而況奢乎!”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當(dāng)皇帝,想節(jié)儉一點還弄成這個樣子,要是奢侈起來,可怎么得了啊。

講了清朝幾位皇帝這么崇尚節(jié)儉的美德,絕不是要贊美封建社會以及諸位皇帝。不過是想告誡自己及有心的朋友,不妨借鑒一下這幾位封建皇帝崇尚節(jié)儉的所作所為,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剎一剎我們老生常談?wù)f了多少年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車消費等不良作風(fēng),總應(yīng)該不是什么太難的難題吧!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