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觀音菩薩手中拿的是什么 觀音菩薩的由來

2016-12-15 09:31:0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在我們的印象中,幾乎每次見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手中總是拿著東西。那觀音菩薩手里拿的是什么呢? 看上圖的觀音菩薩畫像,我們一眼就能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幾乎每次見到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手中總是拿著東西。那觀音菩薩手里拿的是什么呢?

看上圖的觀音菩薩畫像,我們一眼就能看出,觀音菩薩手里拿的是柳枝和一個白色瓶子了。這是我們通??吹降挠^音菩薩形象。那這柳枝和瓶子到底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觀音菩薩手里拿的這兩樣呢?關于這兩樣東西是什么,說法不一。

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這樣的:這柳枝乃是一種用作刷牙的工具,也可以是楊枝。古代沒有牙刷這種東西,那些佛教徒就用楊枝刷牙,或者咀嚼楊枝的枝條來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那個白色的瓶子,是凈瓶,用來儲水的,隨身攜帶用來洗手的。因為古印度的佛教徒們非常講究個人衛(wèi)生,所以這種說法頗為可信。

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認為觀音菩薩手里拿的最早的時候應該是密法中寶瓶印的三昧耶形寶瓶,為寶瓶印的一種象法,直到元代女像觀音才開始被密宗僧人大量描繪。明代的時候,女相觀音盛行,但是密宗已經(jīng)歸西,寶瓶才被變化成符合中國佛學理念的凈瓶。而瓶中的楊柳,本是不存在的,乃是元明以后的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那這柳枝和凈瓶沿用到現(xiàn)在,是有什么用呢?

佛教的說法是這樣的:齒木和凈水可以作為用作懇請觀音菩薩的物什,凈水也有消除人們心頭的無名怒火的效果,楊柳可以消災、治病,而凈瓶里的甘露則可以播撒幸福。

所以,當有人問觀音菩薩手里拿的是什么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凈瓶和柳枝了。

觀音菩薩的由來

觀音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觀音菩薩為什么叫觀音菩薩呢?為什么不是別的菩薩叫觀音菩薩?”在這種時候,我們往往就說不上來。

古時候,盛行的《華法經(jīng)普門品》在中國通行。中國通行的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在五胡亂華的時代,北涼國國主沮渠蒙遜生了一場大病,群醫(yī)束手無策。就在這時,一名來自印度的名叫曇無讖的人,勸國主誠誦《華法經(jīng)普門品》。沮渠蒙遜聽取了他的建議,誠心誠意的誦讀《華法經(jīng)普門品》,不久竟真的不藥而愈了。自此以后,國主在國內(nèi)廣弘《普門品》。在《普門品》里,有這樣一句話,如果眾生在受苦之時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能讓其得到解脫。

其他的佛經(jīng)中,也有關于觀音菩薩的來歷的話語:

《悲華經(jīng)》中說,阿彌陀佛在過去生中,曾為轉(zhuǎn)輪王無諍念。阿彌陀佛有子一千,長子名叫不眴。不眴出家之時,在寶藏佛前發(fā)愿,如果眾生在遭受種種苦惱恐怖的時候,能夠憶念我,稱念我的名號,我就能幫他免除那些他所正在經(jīng)受的種種痛苦煩惱。因此,寶藏佛為他授記并命名觀世音。

由不空三藏譯出的密教《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經(jīng)》中,則認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又名“得自性清凈法性如來”、“觀自在王如來”,只是他在西方清凈佛土中現(xiàn)佛身,在五濁惡世中現(xiàn)菩薩身。這里的觀點是認為阿彌陀佛就是觀音菩薩。

《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中說,觀音菩薩亦稱觀世音、觀自在、捻索、千光眼,既有不可思議的威神力,于過去無量劫中已然成佛,名為正法明如來。然以大悲愿力,以菩薩行廣度眾生。所以觀音菩薩早已成佛,之所以我們?nèi)匀唤兴^音菩薩是因為他要廣度眾生,便自降佛位,任為菩薩。

這就是觀音菩薩的來歷了。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誰厲害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是道教中具有開天創(chuàng)世與救贖教化神格的能力。

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大悲為本愿,以救苦救難為目的菩薩。

我們單看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怎么也不會把他們想到一塊去。但在西游記里,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交情還是有那么一點的。

西游記中,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一起陪玉帝去南天門觀看孫悟空和二郎神的戰(zhàn)局,途中兩人有說有笑的,先是觀音菩薩的凈瓶,再是太上老君的金剛琢,最后還是太上老君制服了孫悟空。

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西游記的26回里。孫悟空推到了鎮(zhèn)元子的人參樹之后,到普陀珞珈山去請觀音菩薩醫(yī)樹。觀音對他說:“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還說當年太上老君曾打賭打贏了他,把他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后,送來還他。是他拿了插在瓶一晝夜,才恢復成青枝綠葉,和原來一樣的。這里我們就能看出,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其實私底下在一起研究如何救活干枯的植物呢。至于打的是什么賭,有說法是與王母娘娘的蟠桃有關,只要觀音菩薩的甘露水成功了,那么也就能夠運用在蟠桃上面,也算是一個堅強的后盾了。

第三次見面是在西游記71回。在朱紫國的時候,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下了凡,憑著鼻子下掛著的紫金鈴在凡間稱王。本來,這個紫金鈴是太上老君的寶貝,卻在金毛的脖子上,就足以見得太上老君和觀音菩薩的私交甚篤了。

觀音菩薩的故事有哪些

很多人都知道觀音菩薩,卻不知道觀音菩薩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家名叫妙莊,國王是妙莊王。妙莊王和王后生了三個女兒,大公主整天濃妝艷抹;二公主整日輕歌燕舞、吃喝玩樂;三公主卻身著素衣,吃素食,讀詩文。

妙莊王年紀大了,就想找個女兒來繼承王位,大女兒二女兒整日的花天酒地,不思進取,只有小女兒賢淑,聰慧異常,妙莊王便拿定主意,要讓她早日成婚,好繼承王位。

妙莊王隔三差五就就給小女兒介紹對象,一會是宰相的大公子,一會又是新科狀元,但是都沒有同意。終于,妙莊王找著個首富,要給幼女當駙馬,可誰知她依舊不同意,向妙莊王表明了終身不嫁的決心。妙莊王聽此,甚是憤怒,不再顧及寶貝女兒的意愿,堅決要她成婚。誰知馬上就要成婚了,女兒卻失蹤了。妙莊王立即下令搜宮,派人出宮搜查,直到半年后,踩在舟山桃花島的白雀寺里,找到了已經(jīng)出家為尼的三公主,法名妙善。

妙莊王先是派大臣去勸說妙善,還俗回宮,卻不得。便用重金買通白雀寺的當家尼姑,要求其虐待妙善,以此讓她知難而退。妙善面對師姑的刁難,絲毫沒有退卻之心。終于在寒冬臘月里,在雪地上的爬行過程中,漸漸的手腳麻木,栽倒在了山溝里。幸得一白須白發(fā)的老翁相救,乘著小船來到桃花島東邊的一個山頭結茅為蓬,以鳥獸做伴念經(jīng)修行。

幾年之后,妙莊王又得知了妙善的蹤跡,御駕親征卻遭山上蛇蟲之阻,便下令燒山。只見妙善移身礁洞,妙莊王只能收兵回宮?;貙m之后,妙莊王便突發(fā)奇癢,渾身長出膿瘡,訪遍名醫(yī)終不見好。忽聞一聲音告知與他:“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女兒!”他便立馬準備車船,來到礁洞前,祈求妙善賜他良藥。

妙善端坐蓮臺現(xiàn)身妙莊王之前,折斷一臂,讓妙莊王拿去做藥引,便可痊愈。原來此時,三公主已位登三寶,成了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而她修行得道的荒山就是洛迦山,礁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普陀山梵音洞。

世界上真有觀音菩薩嗎

觀音菩薩一直被我們所敬仰,供奉著,也有人質(zhì)疑觀音菩薩是否真的存在,卻一直都沒有定論,對于“真的有觀音菩薩嗎”這個問題,我們就先來看看都有哪些說法吧。

有的人說,真的有觀音菩薩。佛經(jīng)里說過,只有兩種人才能親眼見到觀音菩薩,一種是有大福德的人,一種是修行到“須陀洹”以上圣位的修行人,在通往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前,能夠親見觀音菩薩。即使沒有見到過觀音菩薩,卻能時刻感應到觀音菩薩的存在。況且還有觀音顯靈的真人事跡為證,更是為真的有觀音菩薩提供了有利的證據(jù)。

有的人卻說,觀音菩薩不存在。原因是佛經(jīng)里面的解釋大都不是科學的。比如,佛經(jīng)里解釋海水是咸的的原因是魚兒在海里尿尿了,所以海水便是咸的。再比如,佛經(jīng)里解釋下雨是天庭的刷地水流下來形成了雨。由小及大,也就推論出觀音菩薩這種關于神明的存在與否,也是不科學的結論,也就是說觀音菩薩是不存在的。

以上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常說,信則有,不信則無。認為觀音菩薩真的存在的人,一般都是信佛的人,對觀音的信仰,讓他覺得自己時刻處在觀音菩薩的庇護之中。而認為觀音不存在的人呢,往往是不信佛的,要么是無信仰者,要么就是信仰其他的,比如基督教的信徒,就不信佛啊,菩薩的,他們只相信耶穌,認為耶穌真的存在。

所以說,“真的有觀音菩薩嗎?”這個問題并沒有確切的答案,你信觀音菩薩,那么觀音菩薩就存在;你不信觀音菩薩,那么觀音菩薩就不存在了。

觀音菩薩的傳說有哪些

關于觀音菩薩的傳說,佛教上有不同的記載,中國民間,自唐代起,就有一個大悲觀音菩薩是妙莊王的幼女的傳說。為什么會有這個傳說呢?

為什么會有這個傳說呢?這個說法來源于《觀音得道寶卷》:往昔過去劫,有個妙莊嚴王,王后名叫寶應。夫婦倆生有如花似玉的三位公主,分別是大公主妙顏,二公主妙香和三公主妙英。妙英公主雖然年齡最小,但卻是最善良、最聰明的,也因此最討人喜歡。她五歲能誦經(jīng),知道尊重佛法、孝順父母。她謙讓,她溫和,她善解人意。人們夸獎她、疼愛她,尤其是妙莊嚴王,更把她視為掌上是明珠。在大公主、二公主先后出嫁后,妙莊嚴王便決心要為三公主尋找一個最理想的郎君??墒亲龈赣H的他沒有去問妙英的意愿,也沒有去了解她的心思,只是用他自己的眼光,物色了一位他認為的乘龍快婿。

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妙英,告訴她要馬上為她辦婚事時,平時最聽話的三公主,這時卻默默地搖了搖頭,表示不同意。她堅定地表示自己不想嫁人,向妙莊王表決了自己皈依佛門的決心。而妙莊王也在一氣之下將其逐出宮門。孤苦伶仃的她,孤身一人在一座荒山里結廬拜佛,苦修之下終成菩薩。還有一個類似的記載,是在《香山寶卷》中:“須彌山西有一興林國,國王婆伽,年號妙莊。生二女,長女妙書,次女妙音;至妙莊十八年二月十九日,又生一女,名妙善,原為仙女轉(zhuǎn)世,一意念佛修道?!泵钋f王想讓妙善出嫁,她卻堅持出家修行。妙莊王在幾次勸說無果之后,放火燒了妙善所在的寺廟。為滅大火,妙善刺口噴血,使火勢得以控制。但是妙莊王見此情形,以為妙善是妖怪,便下令將妙善絞殺了。

她的幽靈遍游地獄,發(fā)愿普救眾生。閻羅王怕她毀壞地獄,便讓其還魂歸陽。于是,妙善在太白金星指引下還陽,并在惠州澄心縣香山寺苦修九年,終于現(xiàn)觀世音化身。而這時,妙莊王因為毀佛而患重病,妙善化身為老和尚,施以良藥。后來又化為香仙人,施以手、眼合藥。從此,她就成為千手千眼觀音被供養(yǎng)。

雖然名字不一樣,事跡也有些差異,但是,妙英妙善同位妙莊王三女,可以判定是同一個人。所以就有了妙莊王的幼女是觀音菩薩的傳說。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