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2016-12-15 09:32:3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若是沒有背負“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歷史罪名,也算得亂世中伉儷情深的才子佳人,但不幸這段情緣正逢明朝覆滅、清軍入關的

吳三桂與陳圓圓之間若是沒有背負“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歷史罪名,也算得亂世中伉儷情深的才子佳人,但不幸這段情緣正逢明朝覆滅、清軍入關的歷史敏感時期,平白被潑上了紅顏禍水的污水。

陳圓圓生母早逝,自小便跟隨養(yǎng)母生活,連姓氏也隨其養(yǎng)母陳氏,成年后能歌善舞、姿色艷美,故而被譽為“江淮八艷”之一,當時為明朝外戚周奎意欲為崇禎帝挑選美色,遂將陳圓圓等數(shù)名江南女子進獻宮中,但因崇禎帝煩擾于戰(zhàn)亂四起,無心享樂,陰差陽錯下,陳圓圓便遇上了吳三桂。

吳三桂初見陳圓圓之時,便被臺上的風姿綽約的戲子深深吸引,陳圓圓不同于一般的戲子,在她的身上散發(fā)著名士大家的風度,她的一顰一笑,飽含風情,臺下聽曲兒之人都忍不住屏息聆聽,吳三桂決意納其為妾。之后所有禍事便皆因此女子而起,與李自成反目成仇,引清兵入關,皆為紅顏。

吳三桂在云南獨霸一方之時,與陳圓圓難得度過了一段短暫閑情雅致的時光,然而紅顏難逃薄命的厄運,陳圓圓雖數(shù)不上巾幗英雄,但心中自有一片豪情坦蕩,得知吳三桂為己而背負上叛國罵名,因而導致山河破碎,異族入侵,陳圓圓難以在安享榮華,在背負內心責難之下,常伴青燈古佛,郁郁而終。

任務吳三桂在歷史上的稱號

漢奸抑或英雄,吳三桂這個名號在歷史上名噪一時的事實不可否認。那么,吳三桂的一生究竟如何一步步遷升的呢?我們可以從吳三桂的稱號中尋求答案。許多影視劇中,“平西王吳三桂”這個組合最常出現(xiàn),那是基于那段特定歷史故事,而吳三桂早期中武舉,跟隨父親舅父出征戰(zhàn)場,出任督軍指揮……一步步稱號的變化展現(xiàn)了他一生的輝煌。

據史料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初,闖王李自成攻陷大同及真定,以兇猛之勢逼近朝廷中央,崇禎皇帝只得將賭注全盤押在吳三桂身上,臨危飛檄封其為平西伯。可短短時日,正率兵前往玉田的吳三桂便得知京城被攻陷以及崇禎帝自縊的噩耗。

明朝的轟然倒塌讓平西伯吳三桂措手不及,面臨李自成和多爾袞的兩難抉擇。他在各種政治勢力間衡量利弊,曾多次投降李自成的念想。最終卻引清兵入關,緣由大致有兩種說法,最出名也是最浪漫的一種是所謂的“沖冠一怒為紅顏”,與陳圓圓共同譜寫了一段英雄愛江山更愛美人的佳話。另一種是吳三桂借刀殺人想通過清軍之力擊潰李自成。不管何種緣由,平西伯降清了。

其后吳三桂率兵大敗李自成,清定北京后,同年四月,吳三桂的稱號便是為世人熟知的平西王??滴踉?,吳三桂在鎮(zhèn)守云南過程中大獲全勝,被晉封為平西親王,并成三藩之一。漸漸成為康熙帝的心腹大患,遂下令撤藩。自然而然引發(fā)了歷史上有名的“三藩之亂”,吳三桂的野心日益顯現(xiàn),自稱周王,統(tǒng)領大軍,實力可見一斑??滴跏吣辏瑓侨鸬姆Q號已經是大周皇帝,雖然命數(shù)已盡,但在有生之年終是達到人生頂峰,做了五個月的皇帝。

吳三桂的女人是誰

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為報復李自成,引清兵入關,致使?jié)M清族提前幾十年完成入主中原大計,而如此之大的歷史轉折起因竟是一介女流,陳圓圓。

陳圓圓本是江左一名歌妓,因出身卑賤,不得已以色相求得生存。亂世中,幾經輾轉遇見了吳三桂,這不知是吳三桂的紅顏之福還是紅顏之禍,遇上陳圓圓算是吳三桂生命中注定的一劫吧。

吳三桂初見陳圓圓之時,便被臺上的風姿綽約的戲子深深吸引,陳圓圓不同于一般的戲子,在她的身上散發(fā)著名士大家的風度,她的一顰一笑,飽含風情,臺下聽曲兒之人都忍不住屏息聆聽,陳圓圓的傾倒了吳三桂,同時也傾倒了李自成,吳三桂因紅顏投降滿清招致叛國罵名,而李自成因紅顏丟了唾手可得的政權。自古紅顏多禍水,此說話雖可笑,但也說明了女子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總是站在最為緊要的關鍵點,造成了多少歷史偶然,又禍害了多少草莽英雄。

吳三桂在云南獨霸一方之時,與陳圓圓難得度過了一段短暫閑情雅致的時光,在云南金殿的行宮內,吳三桂耗費心血為陳圓圓塑造了一座畫像碑,可見吳三桂始終將陳圓圓視為紅顏知己,極為寵愛。然而紅顏難逃薄命的厄運,陳圓圓雖數(shù)不上巾幗英雄,但心中自有一片豪情坦蕩,得知吳三桂為己而背負上叛國罵名,因而導致山河破碎,異族入侵,陳圓圓難以在安享榮華,在背負內心責難之下,常伴青燈古佛,郁郁而終。

吳三桂投降清朝有何內幕

明末之際,朝廷重臣,文武百官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為國殉葬,大多數(shù)皆是棄暗投明另尋出路,但其中只有吳三桂被扣上了大漢奸的罪名,原因很簡單,吳三桂并未山窮水盡,甚至于明朝到最后仍將最后的賭注下在了鎮(zhèn)守山海關的遼東軍團身上,吳三桂肩負著明朝最后的砝碼,而他,卻輕而易舉地放清軍入關,看在局外人眼里,這不是大漢奸還是什么呢?

其實究其緣由,吳三桂降清并不是自愿的,而是被李自成逼的,換句話說一系列客觀因素是導致吳三桂成為漢奸的重要原因。李自成發(fā)動農民起義,這與近現(xiàn)代的工人階級革命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前者是封建王朝的延續(xù),到最后與官僚階級統(tǒng)治并無區(qū)別,而后者則是歷史的進步,是封建社會向民主社會變革的飛躍。所以李自成并不具有一個控制王朝興替的統(tǒng)治者的眼光和胸襟,因對官僚階級與地主豪紳的痛恨,李自成對這一階級的打壓是徹底的,掠奪財務,濫殺無辜。

李自成數(shù)次招降吳三桂,表面上禮賢下士,背后卻是霸妻擄父,犯吳三桂的大忌,同時促使吳三桂降清,盡管他對于降清仍有所顧忌,但也容不得他走其他的路了。

其實吳三桂并未有明確的降清意圖,或者說吳三桂更有意于清軍結盟剿滅李自成勢力,而且在吳三桂與多爾袞的回信中提到,清軍入關不得掠奪民財,濫殺百姓??梢娖湫臑槊駷閲?。

李自成大戰(zhàn)吳三桂結果怎樣

李自成與吳三桂之間矛盾不僅僅在于亂世爭霸、還有紅顏相爭,他們是天定的冤家對頭,明末之際,大廈將傾,可以說是一山不容二虎,但李自成率農民軍起義,先發(fā)制人,趁吳三桂遠在山海關對抗清軍,一舉拿下北京城,逼迫崇禎景山自縊。明朝滅亡,看似李自成繼承大統(tǒng),已成定局,怎料李自成奪取吳三桂心上之人陳圓圓,觸發(fā)吳三桂命門,逼的吳三桂大開山海關城門,放清軍入關,逐鹿中原,加入到這場混戰(zhàn)中。

李自成遇上吳三桂,不知是不是因果報應。李自成數(shù)次招降吳三桂,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曾命令各個將領游說吳三桂,花費四萬輛白銀犒賞吳三桂的軍隊,并賞賜軍隊所需一年多的軍餉,與此同時令其父親吳襄撰寫書信招降吳三桂。最終吳三桂同意招降,但是仍保持著高姿態(tài),并試探其部下忠心,另其誓死效忠于自己,可見吳三桂投降于李自成僅為權宜之策,并非誠心,而崇禎皇帝被殺害后,吳三桂還命令將士全軍縞素為崇禎舉哀。

吳三桂反李堪比四月的天,說翻臉就翻臉,議和不久,因陳圓圓被奪一事,吳三桂成了跳腳兔子,翻臉不認人,心中的怒火促成了吳三桂莽撞行事,將清兵引入關內,借其兵力剿滅李自成勢力,中國明末的歷史大改。

吳三桂因紅顏之禍投降滿清招致千古罵名,李自成因貪圖美色而丟了到嘴邊的政權,此二人到底誰輸?shù)睦仟N,結果一目了然。相比之下,李自成下如此大的血本才拉攏了吳三桂,最后卻因意氣用事,功虧一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人物吳三桂的祖籍

吳三桂,字長伯,明朝時期遼東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郵,今位于江蘇高郵,其父吳襄任職錦州總兵。明朝崇禎年間吳三桂手握重兵,任職遼東總兵,鎮(zhèn)守山海關。吳三桂其人在武術上極有天賦,崇禎皇帝初登基時,開科取士,吳三桂為當屆武狀元,后來秉承父業(yè),任職都督指揮。

吳三桂的父親是遼東總兵吳襄,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義勢力迅猛,攻入北京城,崇禎帝在景山自縊,吳襄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抓獲。而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仍想招安吳三桂,遂將其父吳襄禁錮起來。1644年,李自成與吳三桂徹底決裂,將其父吳襄斬殺于永平,將其首級懸于高竿之上以示民眾,回京之后便將吳家上下三十八口盡數(shù)殺害。吳襄死后被追封為遼國公。

康熙元年,吳三桂追討明朝余孽,在緬甸境內,逼緬甸王交出南明永歷帝,并將之殺害。吳三桂肅清明朝余孽有功,遂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當時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同列三藩。

康熙十二年,朝廷下令撤藩,一場藩王與朝廷的拉鋸戰(zhàn)正式拉開了帷幕。吳三桂與朝廷的對抗持續(xù)了五年之久,兵力與物資都已殆盡,起兵之初,吳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馳騁疆場,御馬射箭,但之后的五年,日復一日的殫精竭慮,這位老人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其落寞之時,任性稱帝,建國大周,同年秋季,在衡陽病逝。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