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里武大郎賣的是什么餅 武大郎生平
武大郎賣燒餅是《水滸傳》里面一個經(jīng)典的片段,想那武大郎不滿五尺的矮小身材,整天挑著兩大筐沉重的燒餅,沿街叫賣,只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也頗為辛酸。
不過這武大郎賣的燒餅是什么樣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水滸傳》里的故事發(fā)生在北宋徽宗時期,也就是北宋末年,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大概是一個年代,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上可以看到,當時東京汴梁的經(jīng)濟很發(fā)達,到處都是擺攤的,小吃很多。那清河縣雖然比不上京城繁華,不過要像武大郎這樣出現(xiàn)挑著擔子的流動商販也是沒有疑問的,況且那時候有沒有城管,武大郎又是沿街叫賣,沒有固定地方,應該不會被人驅趕。
有人說武大郎賣的燒餅或者說炊餅,就是今天的包子饅頭,這是不準確的,雖然宋朝面食已經(jīng)普及,但是包子在那個時候也是剛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不太可能武大郎就這么有商業(yè)頭腦,就會經(jīng)營這剛剛出現(xiàn)的新奇小吃,而且潘金蓮也不會做。而且武大郎做的是小本買賣,利潤微薄,怎么舍得每天和餡做包子呢,想來那燒餅或者叫炊餅是沒有什么餡的,頂多過一層油。
不過武大郎的燒餅能夠出名,而且似乎每天都能賣完,似乎潘金蓮也是一個會做餅的巧媳婦,而且武大郎懂得薄利多銷,他賣的便宜,堪稱是大眾消費,所以很受喜歡。如果日子一直這樣下去,說不定武大郎夫婦也能成為殷實之家,可惜潘金蓮不安分,硬是把武大郎害死了。
歷史上武大郎是死于一場謀殺嗎
武大郎最后是慘死在他的妻子潘金蓮的手中,這是大家公認的小說情節(jié),武大郎的懦弱無能與潘金蓮的惡毒奸詐形成鮮明的對比,武大郎無論如何也不是潘金蓮的對手,所以就算他察覺潘金蓮與西門慶的丑事,也只能忍氣吞聲,因為他不過就是一個賣燒餅的小商販,怎么能斗得過有權有勢的大官人西門慶,所以只好戴上綠帽子裝聾作啞,憋屈的活著,可是這還不算,潘金蓮竟然嫌武大郎礙手礙腳,是個她與西門慶私會的絆腳石,最后干脆與西門慶合謀毒死了武大郎。
話說潘金蓮早已對武大郎心生厭惡,巴不得早點離開他,于是王婆建議她用砒霜毒死武大郎,可是武大郎畢竟是她的丈夫,有些不忍心,再說她只是個婦人,要怎么才能殺死成天干力氣活的五大三粗的武大郎呢,只好將就過著,可是在王婆的慫恿下潘金蓮動了殺心,她在西門慶的幫助下偷偷藏了砒霜。
一次,潘金蓮又在王婆家中與西門慶私會,武大郎實在無法忍受,找到王婆家要捉拿奸夫淫婦,被西門慶一腳踹的鮮血直流,臥床不起,這時候潘金蓮覺得下手的機會來了,她假裝關心武大郎,給他喝下放砒霜的藥,武大郎覺得不對勁,但已經(jīng)來不及,他被潘金蓮硬生生灌下毒藥,可憐的武大郎只哎呦兩聲便一命嗚呼,七竅流血,死的相當悲慘。從此潘金蓮再也不用遮遮掩掩,她堂而皇之做了西門慶的愛妾,與西門慶繼續(xù)風流快活。
武大郎墓現(xiàn)在存在嗎
武大郎是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與小說中不同的是,真實的武大郎不僅身材高大,相貌堂堂,而且還是個難得的好官,他的夫人潘氏也是個大家閨秀,夫妻兩相親相愛,恩愛非常。也許是太過于幸福,所以招致那些心懷不滿的人的記恨,于是編造了很多不實的謊話來誣陷武大郎夫妻,而且當時人沒見過武大郎,所以便以訛傳訛,更不幸的是這些傳言竟然還被寫進了小說《水滸傳》中,以致武大郎和潘金蓮成為全中國人的笑柄,這件事讓武氏后人耿耿于懷。
武大郎的墓現(xiàn)在還被完好的保留在他的家鄉(xiāng)清河縣武家那村中,由武家后人日夜照料。武大郎墓是武大郎和夫人潘氏的合葬墓,雖然已經(jīng)遭到破壞,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值錢的文物,但是好在武大郎夫婦的棺木完整,還是一座懸棺墓,而且還是楠木棺。后人發(fā)現(xiàn)了武大郎夫婦的完整的遺骨,經(jīng)過估計,武大郎起碼身高一米七以上,這更證明了小說的荒謬。
后來武家后人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將武大郎墓修葺一新,在墓前修建了門樓、大門、甬道等,還專門修建了祠堂,在祠堂里立了一塊碑,詳細記述了武大郎和夫人潘氏的一生,為武大郎夫婦正名。因為武大郎的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慕名前來參觀,所以武大郎墓已經(jīng)成為清河縣的旅游景觀。
有趣的是,現(xiàn)在《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的后人還專門到武大郎的祠堂為祖先的失誤向武大郎道歉,算是了結了這樁百年的恩怨。
關于武大郎的故事有哪些
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世人皆知,在《水滸傳》和《金瓶梅》里有過記述,不過因為武大郎與潘金蓮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而且他們的故事與書中所寫的截然相反,所以人們對于真實的武大郎的故事卻是知之甚少。
據(jù)說這武大郎,名叫武植,是河北清河縣人,他還有個弟弟,叫武二郎,真實姓名叫不叫武松,這個無從考證。不過兄弟二人從小相依為命,感情深厚。武大郎與武二郎都生的高大壯實,虎背熊腰的,尤其是武大郎相貌堂堂,又酷愛讀書,從小便立志科考,而這武二郎卻專好舞刀弄槍,兄弟二人一文一武,都成長為棟梁之才。
這武大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清河縣一個土財主家的小姐潘金蓮,這潘金蓮是有名的大家閨秀,性情端莊平和,謹守婦道,武大郎仰慕已久,這潘金蓮也看到武大郎生的清秀,又一心讀書,也是心有所屬。于是哦按盡量不顧父母的反對,堅定嫁給了當時還是窮書生的武大郎,夫妻二人相親相愛,令人羨慕。在潘金蓮的支持下,武大郎一舉高中狀元,被皇帝欽點為清河縣令,光宗耀祖,好不威風。
可是太幸福了就容易招人嫉妒,當時武大郎有個同鄉(xiāng),幾次科考不中,貧困落魄,就去找武大郎幫忙。武大郎夫婦熱心招待,就是不提幫忙的事,這同鄉(xiāng)便怨恨在心,在回家的路上四處中傷武大郎夫妻,不料回家一看,武大郎早已幫他蓋了新房,同鄉(xiāng)悔恨不已,無奈武大郎夫妻的謠言已經(jīng)傳開了。
歷史上武大郎是哪里人
根據(jù)小說《水滸傳》的描述,武大郎原來并不叫武大郎,眾所周知,武大郎肯定不是一個人的名字,中國古代父母一般將大兒子昵稱大朗,武大郎原本叫吳春來,后來隨母姓改姓武,名叫武植,大約是鄰居覺得武植這名字拗口,于是就根據(jù)他的排行稱呼他為武大郎,從此“武大郎”這一名號便傳開了,倒是比他的大名叫的響亮。
武大郎的來歷也是很清楚的,他原本是河北清河縣人,后來移居到山西陽谷縣,在紫河街上以賣燒餅或者說賣炊餅為生。武大郎自幼父母雙亡,與弟弟武松相依為命,就是靠著賣燒餅的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把武松撫養(yǎng)成人,所以武松對武大郎這個哥哥的感情很深,雖然他力大過人,儀表堂堂,英武挺拔,而且還有在景陽岡打虎的功績,但是武松也從沒有嫌棄身高不滿五尺,貌不驚人,平凡的武大郎,兄弟二人相依為命,過著簡單清貧的日子。
不過這一局面被潘金蓮這個女人破壞了,潘金蓮年輕美貌,卻嫁給了相貌丑陋的武大郎,自然看不上他,雖然武大郎每天勤勤懇懇上街賣燒餅,養(yǎng)活一樣老小,不料潘金蓮卻在家不安分,先是勾引高大英俊的小叔子武松,武松不解風情,可是潘金蓮還不收斂,竟然攀上西門慶這個富豪,給武大郎戴綠帽子,武大郎無能,只好忍氣吞聲,可是武松看不下去了,他一氣之下,殺死了自己的嫂子潘金蓮,為武大郎報仇。
歷史上潘金蓮為什么會嫁給武大郎
潘金蓮為什么會嫁給武大郎,這的確令人不能理解,匪夷所思。武大郎是典型的三無青年,沒錢沒貌沒背景,而且家境貧寒,身材矮小,面目可憎令人厭惡,這么一個人恐怕是沒人會看得上的,武大郎恐怕就要當一輩子光棍了??墒巧咸齑箰郏谷蛔屵@個賣燒餅的老匹夫娶了潘金蓮這樣的美人,真是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好運到了極點。
可是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公平,所以就為以后的禍端埋下了伏筆。因為潘金蓮雖然只是個小裁縫的女兒,只能算是小家碧玉,潘金蓮也是苦命的女人,她在八九歲時就被狠心的父母賣到了一個大戶人家當官妓,從小就受人凌辱,看盡世態(tài)炎涼。所以潘金蓮從小就不甘心平凡,她的美貌就是她的資本,果然她被一個姓張的地主看上,納為自己的小妾,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不惜好景不長,那老財主每兩年便死了,潘金蓮被財主的原配夫人不容,趕出了家門,隨便就配給了丑陋的武大郎。
潘金蓮看到武大郎不過是個賣燒餅的老匹夫,而且還是個粗人,不懂憐香惜玉,而且給不了她富貴的生活,于是漸漸對武大郎失去了耐心,他們好歹是夫妻一場,但是潘金蓮竟然不顧夫妻情分,竟然聯(lián)合自己的情夫西門慶用砒霜殘忍毒死了自己的丈夫。
也許武大郎知道潘金蓮的外遇,但是他沒有辦法只能忍受,不料潘金蓮還是不放過他,還把他毒死了,實在是可憐。